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有56个民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民族识别确定下来的。56个民族人口有多有少,分布地域有大有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之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一词,据现有资料,最早见于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遂使少数民族,疑国民党之主张亦非诚意。"中国共产党最早使用"少数民族"概念,是在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西北军工作给刘伯坚的信》:"冯军在甘肃,对回民须有适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1,(9)
正"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8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有回族、汉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藏族、东干族等多个民族歌唱,其中,回族是传播和演唱"花儿"的主体民族,"花儿"也是  相似文献   

4.
美美与共     
正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歌声,都能成为一种人类的文化;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史诗;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包容万象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有体现了"和"的哲学的侗族大歌,这里有用美丽回答苦难的坚强的苗族,这里有诗意地栖居的历史风景,这里有古代中国的精神缩影,这里的30多个民族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首名为《龙的传人》的歌曲中唱道:"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首歌所呈现出的那种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以超越政治、超越时空的高度,展现出的一种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高尚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1,(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正确把握"四个关系"。一、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方向。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千百年来,各民族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和统一的整体逐步走向强大、巩固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相似文献   

8.
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并不会因为数千年光辉历史的重负就变得苍老!只要她有能力有勇气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保持自己历来具有的伟大本能,这个民族就能永远年轻."[1]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本能"就是强固不变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正水城县推动民族文化与"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城镇、全域旅游等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新路子。水城县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坚持把民族文化作为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创新"五融五化"机制,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民族文化与"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特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民族工作、民族问题特点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民族特有发展规律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认识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民族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实践中应当尊重发展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11.
云白天蓝,百花争艳,正当春光无限,又值首届昆明国际旅游节举办之际,就广为世人关注的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有关问题,省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顾伯平接受了记者的联合采访。记者: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已被写入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现在又作为我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三大目标之一确定下来,可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人对这一战略目标是"雾里看花",认识模糊。请您对这一问题谈谈看法。顾伯平:对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应该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点来进行。先说"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要从硬件、软件和产业建设上入手,扎扎实实从这三个方面向前推进。在硬件建设上,就是要有一大批硬件设施、要有一批标志性的建筑。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云南行动计划报请国家纳入"盘子"的254个项目里,就有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好几个项目,如民族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原生态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把原生态民族旅游业作为拉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抓,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连出组合拳、频出大动作,从建设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州到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升级版,从创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到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作为黔东南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14.
品格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取决于他的人民的品格",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此言精辟地道出了品格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个人的品格;一个民族,有民族的品格;一个政党,有政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政党的精神内涵。高尚的品格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政党生死存亡的道义力量。一个人缺少良  相似文献   

15.
刘柃妤 《世纪桥》2007,(9):56-57
渝东南民族地区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区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形成"一区四县"的经济格局,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阐述渝东南地区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法制在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21):66
[中国56个民族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伊春市嘉荫县等地。鄂伦春族人口数约为一万人。"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二是"使用驯鹿的人"。这  相似文献   

18.
<正>神奇秀美的梵净山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河畔,坐落着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位于梵净山麓、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距梵净山10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近600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村里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族风情,保留着"赶年"、"过社"、"女儿会"等传统习俗,"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和沿袭至今的土法造纸术。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片多情的红土地——云南。早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见彩云南现,遣使寻访.冠以"云南"之名,由小及大,最后定为省名。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云南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万众瞩目的一块热土。公元2000年7月2日至16日,历史又一次"锁定"云南: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展示56个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盛会——"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隆重举行,使国人为之自豪,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兴致勃勃地与各界人士近万人参加了这次博览会的开幕式。本届博览会在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展示的历史上前所未有,集中华56个民族的各类服装服饰,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多、时间之长、参与面之广都是空前的,可谓"国内首创、世界一流"。这一民族文化盛事缘何选择在云南?起码有三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云南民族众多,5000人口以上的26个世居民族中有15个民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9,(12)
<正>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源远流长,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积淀,民族团结之花在鄂尔多斯高原竞相绽放。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创建工作作为基础性事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提出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等重要要求,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紧紧围绕"两个共同"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