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中国的很多事情,你必须表现得态度坚决!就拿和中国朋友在餐馆吃饭来说,结账时你必须上演一场“争着付账”的游戏:“我付吧。”“不,我来付!”“不,还是我来吧。”“不,不,这次由我来付!”“一定得我来付!”“必须我来!!!”……双方就这样争执不休,直到有一方“被迫地”、“很不情愿地”放弃。这就像做戏似的,但为了表示礼貌,每次面对这种情况时,你还得“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2.
私人家用电话,在广东虽然已经走向普及,在内地诸省却还是“身份的象征”,尤其是既无权又少钱的高级知识分子——教授、研究员,更有相当部分与之无缘。高知们要与外界交流,要与国际接轨,可少不了现代通信这一渠道,奈何!奈何! 广东南海一私营业主,苦于借脑袋发财无路,忽一  相似文献   

3.
当他掏钱出来结饮早茶的帐时,我发现这位富翁有一点同我这穷记者相似:身上没带多少钱,既没有常见的大钱包里那一迭大钞所表现的厚实,也没有常见的挥手而出的万通、牡丹、长城卡所表现的潇洒。他笑笑说:“我身上钱不多。通常也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顿,中午?一个饭盒而已。”这就是广州城里的一个身家数千万下属企业达17家的私营业主。《南风窗》的老读者也许还记得创刊号上那一篇文章——《投个眼风给巴黎》,说的是几个个体户自费  相似文献   

4.
“党员个体户”? 一天,广州市越秀区一位个体户来到佛山某单位洽谈一宗维修工程合同。双方在谈话中,对方单位提出,这项工程比较重要,且工程量大,他们不放心交给一个个体户承接,希望找一间信誉好的国营厂家来做。 眼看话不投机,生意难成。突然,个体户腰间的BB机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广州、深圳两地,最近又出现了188位“万元户”。这188位“万元户”(包括万元以上,下同)中,有干部、职工、居民、农民和个体户……他们是怎样成为“万元户”的呢?是办工业发家吗?是务农致富吗?是经商赚钱吗……都不是!他们是怀揣着“参加储蓄、支援建设”的热情、获得有奖储蓄中奖的“幸运儿”。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深圳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各举办了两期房屋有奖储蓄的定额有奖储蓄,开出万元以上的巨奖50个。广州工商银行去年十月份和今年一月份发行了两期房屋有奖储蓄,先后有138位万元户应运而生。广州、深圳两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南风窗》1986,(8)
国外对“知识分子”作用的争论国外学术界围绕知识分子问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应当怎样估价知识分子的作用?西欧的许多学者特别强调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认为知识分子“发挥了异常杰出而重要的作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知识分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而且是领导阶级。苏联和东欧的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知识分子不是独立阶级,而是一个社会阶层,是依附于一定阶级,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们也愈益强调知识分子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办公室新进了几台电脑。同事们见着新鲜玩意儿都恐怕落伍,一时间,办公室奏响了“滴滴哒哒”的现代化办公乐章。 敝人无暇跟同事争这一席“习武之地”,唯有暗下决心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于是四处托人帮忙。怎料电脑市场风云突变,价低时联络不上友人,只有干着急,而当价高时,友人却整天call你,说已经联系好了。碍于情面,只好忍痛付上4000多元,捧回一台286单显电脑。 拥有属于自己电脑的日子,真可谓是一种负累。没日没夜“滴滴哒哒”,只图在办公室里能跟同事们有一丁点儿共同语言。数月之后,我的电脑操作技术也算得上名列前茅了,内  相似文献   

8.
八五年十一月的几个星期天里,《南风窗》杂志社的记者和一些志愿工作者,分别在广州文化公园、海珠广场、市二宫进行了随机抽样式的民意测验。接触的市民数以千计,得到有效问卷747份。被调查者中有工人(含商业、服务等行业职工)、学生(含大中小学及研究生)、军人(含武警)、干部(含企业行政人员)、知识分子(含工程技术人员、医生、教师等)、个体户及无职业人士(含家务及待业)等。其中工人最多,占了42.1%;其次是学生、干部。问:“假如您是广州市长,您将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作为总体,市民们的意愿如下:  相似文献   

9.
说异军突起也罢,说悄然而至也罢,反正,80年代的个体户为人瞩目。你不能不承认他们在繁荣市场、搞活经济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给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冲击。就说一度是“皇帝女”而“不忧嫁”的国营小型饮食服务业吧,由于个体户的出现也不知不觉陷入困境……无可迴避的挑战:亏损54.44万元汕头有个福合埕。每每夜幕降临,这条位于闹市中心的食街,简直成了一幅富有潮汕特色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1986年6月29日上午,广州文化公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争着抢着一张张表格,这不是今日广州随处可见的什么抽奖摸奖,而是“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活动民意测验问卷”。 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问卷,在当时,这不啻是一颗小小的卫星,在广州这个刚刚接受了“开放”“改革”新观念的地方,拓开了一方探寻民意的天空。 三个月后,十位“杰出公仆”经过“民提”“民评”“民选”应运而生。他们中,有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有企业家,有专栏作家,还有工会主席、民办福利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有各种各样的生意经,虽然内容形式不相同,目的却都是要盈利赚钱。国外有一家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写着,“不可偷看!”但是无遮无拦,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一看之下不觉令人捧腹:原来桶里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这“不可偷看”的生意经,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吸引你“非看不可”,当然,看过之后,你就会想到花五元钱去尝试一下他的啤酒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她方。还可再举一例,有个百货公司特设“妇女日”,该日的商品以妇女为主要对象,前来购货的妇女能够享受到比  相似文献   

12.
谁比谁好?     
这天晚上,我正为老师布置的那篇作文而头痛,窗外突然飘进一阵嚎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天! 楼下的陈大叔是个体户,买了卡拉OK之后,每晚总不忘开两小时的“演唱会”,我们这些左邻右舍也唯有照听不误。你听,今晚又准时开演了。虽然楼下面“吵(涛)声依旧”,但作文还是要完成的,我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爬格子了。不过在陈大叔那强大的声浪刺激下也不免有点精神恍惚。写着写着,一不小心便走了神,仔细一看,只见作文纸上赫然写着:“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无奈,我只好掷笔长叹:“唉,陈大叔,到底是谁过得比谁好呀?”[  相似文献   

13.
刘胜军 《南风窗》2010,(12):4-4
<正>谷歌赌气退出中国内地、转战香港,引发了一场有关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环境是否恶化的大争论。争论双方基本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西方媒体、跨国公司和外企在华商会,他们一面倒地抱怨和指责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是中国政府,不仅予以反驳,而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极力安抚外企、消除顾虑。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各派利益集团正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场面之热烈火爆在见怪不怪的美国政坛也属少见。正反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动员了美国几乎所有实力派人物来摇旗呐喊。双方针锋相对的宣传广告常常在电视上一个紧跟一个地播出。人们的目光集中在有表决权的几百个国会议员身上。议员们在半夜接到政经两界“大腕”打来的游说电话已是家常便饭,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国人民”的信件更是雪片一样飞向议员们的办公室。 4月12日,美国安利公司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到广州时编者曾向他请教:那些国会议员们到底在争些什么?这个担任美国商会董事局成员,曾两次在美国参议院的有关委员会上作证表态支持中国入世的美国人耸耸肩,语带幽默地反问编者:如果你知道他们在争些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政治家在全球都一样,他们总是争论不休。 按预定日程,美国众议院将在5月底,参议院将在6月初对有关议案进行表决。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与法》2008,(2):38-38
编辑同志:我的爸妈正在协议离婚,好像其他事情都商量好了,只是在我跟谁生活这个问题上打住了,双方都争着要抚养我。由于爸妈互不相让,结果最后形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双方轮流抚养我,一个月一轮回。对他们的做法我很是不满。请问,这种办法在法律上是否准许?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钱了。GDP啊,外汇储备啊,财政收入啊,动辄以“千亿”、“万亿”计。中国人阔了。有身家数百亿元的房产大佬;有年薪数百万元的国企老板;有出场费数十万元的娱乐明星;知识分子虽说可怜,也有靠电视扬名而使著作畅销,赚钱以百万、千万计的作家,或抓住社会“热点”,开一堂讲座可轻松斩获数万元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菜场新三景     
有朋友自北方来,对汕头菜市场大加赞许,说是既热情又方便。我这本地人经他这一点拨,也颇觉在理。一元钱买三句阿叔微笑服务之风,在汕头菜场早已是一种自然之风。买菜人一进市场,就能听到档主热情的招呼:“阿叔来买呀。”“阿叔买多少?”“阿叔慢走。”我那位朋友诙谐地说:“一元钱就买了三句阿叔,值得。”那天访问一个卖烧鹅的个体户,他说:“一张逼债脸,谁人见你都躲三丈,怎做生意?”原来嘴甜舌软是一条成功的经营之道。买菜不用提篮子汕头菜场的大小摊档,不管干、湿品,都备有塑料袋。买菜人上菜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位北京来客对我说:我是北京的个体户。我很佩服广州的个体户,他们居然敢在自己的家门口摆档。还那么抖(他笑了笑)。我们北京的个体户,都是‘十字军’。”世界历史上有过著名的“十字军远征”。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远离家门口开档。何故?“在家门口,总有点不大自然。”他说:“看来广州青年的思想真够解放的。”所谓“思想解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追求人格个性化的一种表现。广州青年的追求,也经历了三部曲的变迁。第一部:千人一面。这是一个令人索然无味的年代:一样的解放鞋,一样的蓝制服,一样的坚定有力的手势,一样的气势豪迈的步伐,一样的意味深长的微笑,一样的百倍警觉的眼神……第二部:盲目模仿。这是一个“热风”不断的年代。一会是录者机热,一会是太阳镜热,一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一向“频频出击”,不断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的记者近几个月来突然“消声匿迹”了,一问,原来他正在忙着为刚出世的儿子“找保姆”。一位个体户的数万家产在一夜之间去向不明,连同一起失踪的还有在他家干了2个月的小保姆。城市,越来越尖锐的一个问题:保姆。焦点聚向“保姆市场”南京市香铺营35号,无形间成了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