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们傣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就目前所知,仅有关《阿銮》的叙事长诗就达五百多部。有人怀疑,这些诗是不是傣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单位编的《傣族古歌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说明傣族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已经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无拘无束地歌唱自己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理想,创作了许多反映先民们各个时期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徐松 《今日民族》2016,(6):58-58
正《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分为上中下3卷,共186部。上卷收彝族、哈尼族叙事长诗58部,中卷收白族、傣族叙事长诗42部,下卷收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叙事长诗86部。在当下这个数字化阅读大行其道的时代,编者和出版者大力推出如此大体量的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是需要勇气和远见卓识的。  相似文献   

3.
一文艺作品的传播和影响是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尤其是优秀的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由于它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编织了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设计了引人入胜的悬念,通过有形的(如文字)、无形的(如口传)的语言媒介,不胫而走,源远流长。有的则将外国外地的奇葩移植进本国本地文苑,开花结果。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在我国傣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印度古代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汉文译本的问世,是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为了开展《罗摩衍那》和中国之关系的研究,我已经在《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一文中,辑录了汉译佛典中有关《罗摩衍那》的资料,同时简要地说明了它的学术价值。本稿作为它的续篇,把近代以来中国对于《罗摩衍那》的介绍,以及它和中国之关系的研究讨论情况作一综述,并提出几点极不成熟的想法,聊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在,文艺界就当前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存在哪些问题、文艺作品应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是很必要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作家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同时,如果作家注意向优秀的民间文学学习和借鉴,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爱情描写,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在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都普遍写到了爱情,而且写得相当出色。它既给人一定的思想教育,又给人新颖的美感享受。《召树屯》中所描写的召树屯与喃婼娜的爱情,是那么生动感人,却又有深刻的蕴意。《线秀》的主题就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关系。《松帕敏与嘎西娜》表达了历史上傣族人民对贤明君王的追求,却把松帕敏与嘎西娜忠贞的爱情融入其间。《娥并与桑洛》写的是爱情悲剧,却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  相似文献   

6.
陶家韵 《传承》2010,(30):156-157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颂不同的分类正契合了诗、乐的不同关系。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对象,浅析其所反映出的诗、乐关系,从而一窥整个《诗经》的诗、乐关系之大概。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原因探析杨宁宁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雀》)自从出现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之后,就以它悲怆的故事情节和特有的艺术魅力,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历代学者对此诗给予过高度评价,但综观古人评价,多从艺术角度肯定诗歌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祁亚楠 《思想战线》2011,(Z1):353-356
《孔雀东南飞》和《俄并与桑洛》是两首著名的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有着各自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古今对比,南北辉映,是民间叙事长诗中的两朵奇葩。笔者通过对两篇长篇叙事诗的产生背景,故事内容,表现手法进行对比,试对两篇叙事长诗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正"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融议论与抒情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雷锋之歌》的爆发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一指的……在他创造的长诗中,达到艺术的高峰。"(贾漫《诗  相似文献   

10.
《召树屯》与《诺桑王子》同源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守华同志认为,傣族长诗《召树屯》与藏戏《诺桑王子》都是出于某种佛典,谢远章、王松同志也认为《召树屯》源于流传于印度、泰国等地的五十佛本生故事。笔者最近阅览佛藏,在《六度集经》内读到一则王子与神女的故事,将它与《召》、《诺》相比较,发现它们极其相似,说明《召》、《诺》同源于印度佛本生故事这一点的确是可以成立的。《六度集经》所载王子与神女的故事在《明度无极章》内,原文较长,这里只能述其故事梗概: 尼呵(?)国国王想升天,有梵志进说,用香山中神女之血加上人畜血作为阶陛,当可升天。恰第七  相似文献   

11.
于坚的长诗《0档案》是一首耐咀嚼的诗,对它的解读可以多种多样,《0档案》为20世纪西方文论某些观点的解说提供了一个范本。一、《0档案》是陌生化的诗“陌生化”是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发端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一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反对传统对文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称诗是“心的歌”,因为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倾吐。施景钤同志的长诗《西域胡杨》,就是这样一首用心血呕成的好诗。  相似文献   

13.
袁卫华 《理论月刊》2010,(9):127-129
作为"古今第一长诗"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中有数句诗一直是学者们公认的"悬案",我们通过综合运用考据学方法,试对其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 傣族是诗的民族,有独特而深厚的诗歌传统,尤其是叙事长诗的创作,更有着惊人的成就。在纷繁绚丽的傣族叙事长诗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各有个性,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这幅人物形象的长卷画幅上,傣族的妇女形象不仅占据着重要的画面,而且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成熟的艺术技巧呈现出熠耀的光彩。在早期一些反映“盘巴”时代即原始社会生活的长诗里,是极少描写到妇女形象的。那些反映傣族先民如何开天劈地的创业史诗里,男性的英雄形象如沙罗、帕雅桑木底、叭拉吾等等,几乎占领了一切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场面。妇女偶尔出现也只作为极平凡的陪衬,或是非常单薄的形象。然而,一当进入阶级社会,叙事长诗也开始反映着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15.
魏媛媛 《前沿》2014,(17):205-206
济慈长诗《恩底弥翁》以希腊神话为背景改编了恩底弥翁和狄安娜、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阿尔甫斯和阿瑞托莎、格劳科斯和斯库拉、客耳刻等几对恋人的纠葛。济慈既借鉴《古典词典》的记述又独出心裁地进行改编。长诗虽取材于古典神话,但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有名的长诗。在封建社会中,它曾被士大夫们称为“天下之至文”,受到过皇帝的垂青。在近代,特别是在解放以来,它又获得了新的赞誉。有的人称赞《七月》的作者“有意识地对照劳动人民与奴隶主的生活,从而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不合理”,有的人则说它是农奴们的集体创作,反映了奴隶们的悲惨生活,等等。对于上述观点,胡毓寰先生在《〈诗经·七月〉作者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过不同的见解,他认为:(1)诗中的“我”应是诗中的主人和作者;(2)“九月授衣”中“授衣”俨然是氏族长的口气;(3)“嗟我妇子”、“嗟我农夫”中的“嗟”是呼唤的发端声,并不含有可怜的意思;(4)“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和“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相似文献   

17.
打造贝叶文化品牌提升西双版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香宰 《今日民族》2005,(10):60-61
贝叶文化,是人们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是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统称。“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和纸质形的两种。叶质形的傣语称为“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贝叶树叶片上而成。纸质形的傣语称“坦嘎兰沙”。大量的佛教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记载在《贝叶经》里,而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医药、伦理道德等都是传抄在《绵纸经》书里。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具有相同的族源(百越族…  相似文献   

18.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19.
关于盘古开辟天地、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神话的源流,学术界曾进行过探讨。有的认为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本在苗族中盛行”,因而说它起源于苗族,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一书里肯定和发展了这一观点;有的根据南方崇信盘古等理由,断言盘古开辟天地神话产生于南方;更多的研究者则认为:盘古与槃瓠,伏羲(女娲)与槃  相似文献   

20.
一位长期坚持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并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的作家王松,近年来因为工作成绩优异,引起了中国文壇的密切注意;继他的那本与傣族作家岩锋合作整理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相猛》,获得了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年全国民间文学一等奖之后,一九八三年他的另一部有关民族文学的论著《傣族诗歌发展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