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德在论述实践理性时认为,道德领域存在一个德性与幸福的二律背反.要想解决这个二律背反就必须为实践理性"公设"--"上帝"是存在的,它是道德的一个必然要求.于是在批判了传统先验神学理论之后,康德认为,宗教是道德的铺陈演绎,如果没有道德,上帝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范畴,诸多努力是把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作为主体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上述三个环节尚不能涵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部内容。道德建设既是观念意识问题,也是社会行为问题。教育与管理之于道德建设,实为鸟之两翼,同步方成共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道德银行"这一现象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学理上的争鸣。学界在认同"道德回报"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对"道德银行"引发的各种社会影响进行了驳杂的分析。这其间既有伦理学范畴内的争论,又有基于各种"道德银行"实践所带来的分析、总结,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斑斓色相。各种观点与实践的相互融合,逐渐引申出"道德银行"走向的谋划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社会主文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其深层原因是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影响所致.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亟待完善、实施机制亟待健全.目前应采取的道德建设举措可着力考虑三点:其一要明确道德建设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认真继承传统道德的精华和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经验;其二应注重完善道德内容的体系化、层次化和具体化;其三应完善践行道德的机制,树立道德应有权威.  相似文献   

5.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在阳明心学体系中,良知是心之本体,有三个道德蕴含:道德本体、道德准则和道德自觉."致良知"是良知的发用展开,是本体与功夫的统一.其基本途径有"居敬存养"、"克治精察"和"事上磨练"等.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实践和重视道德内省,成就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以突显学科的德育功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带着学生走,关键在于"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学生一起走,重点在于"陪",教师的"陪"是决定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带着教师走,教师莫忘"跟",教师需要用评价规范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而"跟"的法宝就是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其深层原因是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影响所致。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亟待完善、实施机制亟待健全。目前应采取的道德建设举措可着力考虑三点:其一要明确道德建设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认真继承传统道德的精华和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经验;其二应注重完善道德内容的体系化、层次化和具体化;其三应完善践行道德的机制,树立道德应有权威。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9.
王凌 《岭南学刊》2005,(2):56-59
企业跨国经营中道德准则建立之根本难点在于:建立“谁之准则”?当代企业跨国经营中主流的意见是,对普遍道德准则的探索应寻求道德底线的普遍,并要注意普遍与差异的结合。事实上,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跨国经营道德准则的一些规定已经确立,并为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道德法律化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法律现代化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借助道德的法律化来维护道德传统,提高道德实践水平,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的指引下,最大限度地整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