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分布在60多万个行政村,约有500万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处于最基层的村干部群体,"官"虽不大,却掌握着农村政务及村民事务的大事小情,建设新农村,村干部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近年来,村干部职务犯罪频频发生,"村官"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统计,目前全国总计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委员在内的“村官”,“村官”群体十分庞大。“村官”职务虽小,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农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而近年村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频发,  相似文献   

3.
镇村干部职务犯罪是当前农村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加强预防、从严打击。本文从基层镇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征、基层镇村干部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遏制基层镇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等方面对当前镇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腾阳 《法制与社会》2011,(28):190-19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投入农村建设的资金较以前有显著的增加,村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大,其腐败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加大。如何有效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通过对村干部职务犯罪特点的分析,从主客观原因入手,对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中,“村干部经济犯罪”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此类犯罪也是影响农村基层稳定的一个热点问题。据统计,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203件。其中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线索84件,占受理案件线索总数的42%。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51件56人,其中村干部职务犯罪21件25人,占立案总数的41%。尤其在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中.容易出现大量的举报线索。这些案件线索多以署名并联名的形式出现 ,  相似文献   

6.
戴红 《江淮法治》2013,(24):33-33
为提高村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11月14日上午,灵璧县检察院组织全县6个“无职务犯罪预防示范村”近20名村干部和乡镇联络员,到县人民法院旁听一起村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查处新农村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简称“涉农案件”)是检察机关贯彻与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新时期的涉农职务犯罪具有新特点,根据涉农职务犯罪主体(主要包括乡镇站所人员和村干部)的不同个性,分析探索其发案规律,从而构建长效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邵浩然 《法制与社会》2011,(30):221-222
新修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首次立法确定“村务监督”机制,从而带给检察机关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新契机。花都区检察院紧紧把握机遇,积极发动农民,推行村务监督,以此促进防范农村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9.
查办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是涉农检察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方面。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续保持惩治涉农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惩治侵犯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执行中不缩水不走样,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当前,尤其要重点关注和依法查办农村“两委”组成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支农惠农财政补贴中的腐败案件,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点.而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严重破坏了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笔者结合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情况,对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陈峰 《河北法学》2011,29(12):198-200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损坏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影响我党的执政地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检察机关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可"引进外援",结合其他监督手段,构建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新方式、新机制。针对当前农村职务犯罪的状况,检察机关通过积极的理论探索,构建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民主监督机制,把政协民主监督纳入预防体系,可有效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宏 《公民与法治》2011,(23):18-19
近年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它不仅破坏了国家法令和党的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使农民由对少数村干部的怨恨转变为对党组织的不信任,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甚至激起民愤,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不断上访、还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围攻政府机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践踏了农村基层民主,削弱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涉农职务犯罪是直接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侵害对象,或者以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及投资为侵害对象的职务犯罪。结合张家口市检察机关近几年来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认真剖析其犯罪特点、成因及查办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在全国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在农民,关键在村干部,村干部的作用举足轻重。包括书记、主任、委员等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在内的村干部,俗称“村官”,他们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官”。虽然他们的职务不高、“人不了品”,但是权力不小,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也是广大村民利益的直接代表者,村官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党的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40年一贯制的行政村财务管理体制,在原地“踏步”中暴团出诸多弊端:财务管理严重混乱,农民上访日趋增多,村干部犯罪屡有发生,农村工作难以开展,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党委、政府颇感棘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应读怎样解决?地处鲁西南平原,黄河古道一侧的曹县人民检察院,以农民稳、天下定的高屋建领目光,从帮助行政村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人手,结束了“原地踏步”的僵局,取得了预防村干部犯罪的主动权,进而推动了各项农村工作的开展,使昔日令人忧心的农村形势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老办法难以田制农村“躁动”曹县——典型的农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农民的生产热情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空前繁荣,这首先要归功于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国富民政策,同时也是与广大农村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勤奋工作分不开的。然而,在农村少数基层干部中涌动的一股暗流值得我们警惕。近年来,村干部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少数村干部肆意破坏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为所欲为践踏基层民主,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吃大喝,贪污腐化;还有的村干部堕落成欺压百姓,为害一方的“村霸”。在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侦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干部的违法腐败行为引发诸多上访事件,直接危害基层政权的稳定,是社会治安的一大威胁。同时,村干部的不法行为导致各种惠农政策流于形式,直接引发"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稳定,农业不发展",使得"缩小城乡差距"这一根本政策成为虚幻。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6,(3):10-11
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批青年学子纷纷走向农村基层,希望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向5000万农民交一本明白帐”。这是1996、1997年,安徽省开展声势浩大的清理农村集体财务工作提出的口号。舒城县作为起步较早、工作较扎实的几个典型之一,今天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村通过了清理验收,百分之百的村实行了“村有乡管”,百分之百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可以说,舒城农民确实看到了这本明白帐。一本明白帐,带来舒城“故”事变“新”事的佳话。过去,棠树乡烽西村因为告状的多,在舒城县出了名。群众反映村干部帐目不清,有经济问题,每到收“三提五统”时,群众就提出光算帐后交钱,干群关系非常紧张。群众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