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语境,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三大战役的胜利,为"南下干部"纵队的组建与接管工作扫清了军事障碍,"干部南下"提上日程.在政治形势与党中央决议的历史语境下,"华东南下干部纵队"迅速组建,并经党校短期集训后,浩浩荡荡地向祖国南方挺进,在新的"战场"上为新中国政权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1948年9月后,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其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已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中外宣告了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共华东中央局(以下简称华东局)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随人民解放军南下,接管江南新区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下干部特指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随军南下的北方老解放区干部。历史证明,南下迅速解决了江南新解放区的干部缺乏问题,推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对解放初期的广大江南地区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下干部在发动群众、剿匪锄霸、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筹粮支前、民主建政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南下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事件,对于当前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干部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山东干部南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步骤。各个批次的山东南下干部虽然具体任务不尽相同,但在党中央决议指导下,无论是在随军筹粮、城市接管、组建政权、支前土改,还是反敌袭扰、剿匪反霸、发展经济等工作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展现了齐鲁儿女英勇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彰显了山东人民在全国解放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后期,为了有效地从国民党手中接管政权和对新解放的地区进行建设,稳定社会秩序,党从东北、华北等地抽调大批干部南下,进行城市接管和政权建设.南下干部一部分到达江西,为新江西的建设和发展、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期探索 太岳区党委、军区、行政公署欢送南下干部的照片,写有“于长治摄影1949.3.17”的字样。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它真实地反映了太岳区南下干部在山西长治集中,  相似文献   

7.
翻开中国近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成千上万名南下干部在三湘大地留下的辉煌业绩,彪炳史册。让我们追随南下干部几十年来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看看他们在三湘大地谱写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8.
山东干部南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作步骤。山东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是指所有从山东解放区(含冀鲁豫解放区山东部分)成长和出征的地方政权干部,代表着一个杰出的英雄群体,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战火之中。遗憾的是,作为山东地方史和全国解放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南下干部群体很少为社会所知。为此,我们与山东省档案局合作,挑选生动真实的回忆文章片段,以期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下!一批真实的南下干部!  相似文献   

9.
10.
在江西省档案馆内,精心收藏了中共江西省委在1949年南昌解放后所形成的最早一批文件案卷.为研究1949年南下干部到江西这一课题,我们在馆内细读这一页页凝聚着岁月印痕的珍贵原始文稿,仿佛重返历史现场,又回到自己所感怀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11.
对南下干部历史贡献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课题,是填补党史研究空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晋绥南下干部是以山西人为主要构成的一支特殊干部队伍。他们抵达四川后首先面临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地方性适应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转移的时代背景下,因接管建政任务紧迫,且绝大多数南下干部缺乏城市工作履历,他们进城后极易照搬晋绥老区时期的工作经验和思维模式。在建立统一战线方面,他们往往会从"打江山"与"坐江山"、"阶级路线"等思路出发,对民主人士参加城市管理持冷淡乃至反对态度,直至来自上级的纠正。这种惯性思维的形成,体现了中共党内"左"、"右"政治话语逻辑下干部对于旧有经验沿袭的路径依赖;而其纠偏则体现了南下干部在新区工作的地方性适应过程。这种"常"与"变"相交织的思维特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南下干部的执政与施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作为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帝国主义长期侵略中国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中国的重要基地之一,被我们党看做是“半壁江山”。能否迅速地接收好、管理好上海,尽快地安定民心、恢复生产,这对于有着丰富农村武装斗争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作为新生政权的代表,参加接管的山东南下干部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着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思想武器,是党的力量源泉,它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群众基础和思想资源。南下进程是群众路线的良好实践,在南下干部的选拔、集训、行军以及工作的开展等都得到普遍和自觉的运用,在把革命事业推向全国的同时,也传播了群众路线等革命经验,为随后的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初,上海面临解放,由于上海是旧中国最现代化的经济中心,如何接管和改造这座城市,成为摆在中共领导人眼前的难题。为此,1949年2月前后,华东局抽调了近2000名财经干部,作为南下干部纵队的组成部分,代号为“青州支队”,如今广为人知的著名经济学家顾准就是当时的“青州支队”队长。  相似文献   

16.
17.
解放战争后期,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山东有8000多干部南下到浙江,为浙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这些南下干部身上体现出"忠诚于党,公而忘私;不怕牺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顾全大局,患难与共"的精神,丰富了党史文化的宝库,也成为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仍然值得学习、宣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期“干部”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法、德、俄、日、中五国之间复杂的跨语际传播和语义变迁。法文cadre经德国(cadre)到俄国(кадры)的传播过程中,其含义逐渐扩展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苏维埃政权的骨干人员;经日本(幹部)传入中国以后,则引申出党派团体首脑机构的含义。1920年代初,中共曾以“干部”作为地方支部的代名词,意指比“组”高一级的组织机构,但这种制度设计不久即发生变化。在国民革命与苏俄/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共同作用下,中共实现了对“干部”概念的再造。这一较少为人注意的曲折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共早期关于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的构想、实践与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代雅洁 《党的文献》2018,(3):103-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贵州等地的匪患异常严重,成为直接关乎新政权能否在南方新区扎根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一局面,共产党政权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与治理之策,通过强化党的领导,以人民战争的方针,坚持军事打击、政治瓦解与发动群众相结合,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了历代为患的土匪问题。在"党政军民"人民战争的系列链条中,以华北南下干部为主体的地方干部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华北南下干部来自于华北老解放区,武装斗争和地方治理的经验非常丰富,政治觉悟较高,因此肩负着配合军队剿匪、开展政治攻势、培养本地干部、发动群众、收集情报、组建地方武装等方面的责任。经过剿匪实践,共产党政权开始真正嵌入南方新区的基层社会,中央权威逐步树立,并为新区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党的干部教育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一方面吸取了民主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党的中心任务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创新干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理论。建国初期党的干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