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衍瀛生活在中国近现代最复杂的历史时期,他的仕进之路与清室龙兴大业和复辟图谋紧密相连。1912年商衍瀛随逊清遗老避居青岛,出任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中文总教习。其间,参与策划癸丑复辟,继而入张勋幕,与丁巳复辟大有干系。在天津追随溥仪时期,他孤忠奋勇拉拢收买奉系旧军阀,游说张学良。商衍瀛官居“满洲帝国”宫内府内务处处长,他委身溥仪卖国求荣亲日派集团,过着委曲求全的失意生活。商衍瀛的东北祖籍、八旗贵胄、翰林出身、侍讲宠衔,以及多年南书房行走等殊遇,是与同时期遗臣的最大区别;而旧派书生的迂腐、义仆殉主的愚忠和政治上的麻木迟钝,最终使他成为由无知到无奈、死心塌地的溥仪复国主义和日本满蒙政策的随侍走卒。  相似文献   

2.
光绪皇帝作为一个封建君主,当然注重君权。但由于受到时代潮流的推动,加上他个人所处的特殊环境的影响,遂使他在百日维新期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权思想。  相似文献   

3.
佚名 《人事天地》2007,(8):52-52
皇帝溥仪属全国政协劳改队,我属中国评剧院劳改队,都在西城区赵登禹路。大家相互见面点点头,看看四周没有人,客气几句,劳动也有机会被分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1894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年在希腊开幕之前,国际奥委会秘书长顾拜旦曾委托当时法国的驻华公使,将一封邀请公文递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可是清政府无一人知晓“奥运”是什么东西,也无心研究“奥运”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并无﹃清政府﹄胡为雄不知从何时起,在有关清史、近代史的研究或话题中,尤其涉及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人们现在都习惯性地称当时握有最高统治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统治下的清朝为“清政府”。“清政府”一词的始作俑者大概是史家特别是清史专家,...  相似文献   

6.
四十五年前,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其中提到“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1840年帝国主义炮舰政策,击开了中国的大门,1894年清朝政府被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国人奋起,寻求拯救中国的真谛。于是在1895年有广东南海康有为发动1300个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万言书”,要求“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7.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很多教育法令,这些教育法令或多或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些教育法令无不渗透着维新派核心人物康有为的教育思想。本文从百日维新的教育法令入手,深入分析探讨了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法令与康有为教育思想的联系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以“器物师西”达自强求富的迷梦的破灭,从而使得政制变革成为时代洪流。维新派依托光绪皇帝发起了戊戌变法,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政制改革与创新的序幕。本文拟从政治学角度对戊戌政制改革尝试做一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与王鹏运共同创立临桂词派的,是广西另一位词坛巨匠况周颐。况周颐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其字夔笙,一字揆孙,又号玉梅词人,晚号蕙风词隐。光绪五年(1879)举人。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其间,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流寓上海,鬻文为生。他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且天资早慧,聪明好学,十二岁即中秀才,十八岁成优贡生,二十一岁中举,一直被乡人誉为神童。  相似文献   

10.
1935年6、7月间,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军方达成《何梅协定》后,华北政局日益不稳,各种流言不胫而走。有称日本将在华北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有称日本将让伪满皇帝溥仪“还都”北平,重演清朝入关的故事,还有人乘机提出华北“自救”,总之,  相似文献   

11.
横刀 《人事天地》2007,(3):40-40
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准备补习,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拿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并且默默地支持着他。  相似文献   

13.
心海无边     
罗西 《人事天地》2007,(3):41-41
他从小被一对大学教授夫妇收养,2岁的时候,他突然就奇怪地停止长高了,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医生们认为他只能再活6个月了。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是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公司看中,上完第一天班后,他一回到家里便喜形于色地告诉父亲,公司总裁表扬他了。没想到,父亲并没有像他意料中的那样夸奖他,而是神色紧张地问他,总裁先生是怎样表扬他的。年轻人说,总裁先生是这样说的,他说我是公司第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公司花重金聘请来的专家,希望大家多跟我学习。  相似文献   

15.
无须表白     
佚名 《人事天地》2007,(4):36-36
他是个农民,但他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后,他修改了又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社杂志社。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云南省永胜县他留山居住着的彝族支系他留人,因其庞大的古墓群和奇特的婚姻习俗,受到了海内外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国内外权威媒体也数度进入他留山,对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但是,他留山在世人眼里,始终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留人的来历、他留古墓群的汉文化风格、他留“青春棚”婚姻习俗、他留崖壁题字。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人事天地》2008,(2):45-45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相似文献   

18.
最美在心     
上天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对他极其不公,给了他一副丑陋无比的面容。父母感觉这是前生的造孽遭报应,而一些亲戚朋友也建议,趁早扔掉他。最后,父母觉得这终究是一条生命,既然已经来到人世间,就应该尽量给他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不做贤相,便为良师”。这是他择业与人生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激励下,他在将近20个春秋的更替中,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他的心里始终记挂的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他的脚下延伸的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征途——育人。  也许人生的法则就是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故而,尽管他信奉“沉默是金,平淡是真”,尽管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尽管他总乐于斗室伏案,用笔倾诉,用心旅行,尽管他“只管…  相似文献   

20.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5):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