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戏压轴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53-53
应定居丹麦哥本哈根的堂弟的邀请,上个月初前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去游览观光。除观光外,我还亲自耳闻目睹了堂弟11岁的儿子所就读的学校——甘尔夫小学三年级的一堂性教育课。  相似文献   

2.
院子社会     
李淳风  赵利文 《南风窗》2014,(23):48-53
我在帮我的一个表弟找工作。 亲弟弟、堂弟、表弟加起来,我有很多个弟弟,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话很少。一旦需要找工作的时候,这个特点成为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应对面试且不说,就连对工作的要求与愿景,他们都很少开口陈述,与我联系的时候,能发短信,就不打电话。  相似文献   

3.
熊丙奇 《法制博览》2011,(18):56-56
这次参加哈佛中国论坛,正好遇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庆祝校庆150周年。在此期间,我去了两次MIT,一次特去参观校园,另一次则是去参加150周年校庆大会。陪同我参观的同学,是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他本科就在MIT读书。他先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机器人实验室。走进这个实验室,说实在的,  相似文献   

4.
叶兆言 《法制博览》2009,(10):43-43
一位清华毕业的北京人“文革”后期找了一个上海妞,准丈母娘初次见面跟审案子似的开口便问“侬有几多积蓄?”说的是上海普通话,小伙子目瞪口呆绕半天没明白,转眼已被淘汰,被棒打鸳鸯他痛苦不堪连去死的心都有。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上海家庭中的洋媳妇引起了沪上媒体的注意。据说,这位前些年从俄罗斯嫁到中国的上海媳妇,颇有过人之处,不仅没几年功夫就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而且教育自己的小女儿也很有章法。女儿蹒跚学步中如果跌倒了,她总是严厉地鼓励女儿自己站起来;女儿4岁了,她就训练女儿学会买早点。有一次,女儿照例去买早点,可那家熟悉的面包店热面包卖完了,女儿只好空手而归,这位洋妈妈咬着牙不让女儿进门,逼着她去别的地方买,直至买到为止。洋妈妈教子为何这般“残酷”,明眼人知道,这是在有意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和独立生活能力,为的…  相似文献   

6.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09,(19):48-49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现根据古籍记载对其进行盘点,择出十大最吝啬的古代官员供各位看官观瞻。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  相似文献   

7.
王丰 《法制博览》2011,(19):24-24
1949年,杜月笙离开上海到了香港,就是不跟蒋介石去台湾,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红帖子”不见了。杜月笙的长孙杜顺安说,蒋介石早年尚未发迹时,曾经到上海由旁人引荐见过杜月笙,并且递过“红帖子”。“递红帖子”就是投门生帖子,要在帮内施行摆香堂的仪式。蒋介石曾经拜在杜月笙门下,成为其门生。论年纪,  相似文献   

8.
关于葛朗台下课以及“葛朗台.com”和夏尔的“索漠数码动力”合并的消息,在他还没有正式宣布下课的时候,就被女儿欧也妮的宝贝堂弟、他葛朗台的亲侄子夏尔的网站最先发布出来。  相似文献   

9.
流沙 《法制博览》2011,(12):77-77
去南京的路上,手机短信上不停地有“人民”在欢迎我:上海人民欢迎你!江苏人民欢迎你!我想如果再往北走,还会有“山东人民欢迎你!”“天津人民欢迎你!”“北京人民欢迎你!”……  相似文献   

10.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11.
现在台湾,流行着一首新民谣:如果不想受shanghai(伤害),就请赶快去Shanghai(上海)。在台湾桃园机场,航空公司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给我个座位,我要去上海。 在上海街头,从仙踪林的奶茶到星巴克的咖啡,从杨惠珊的琉璃工艺到新天地的台湾装饰工艺,从太平洋百货到赛格数码天地,台湾的商业文化几乎充斥了上海  相似文献   

12.
一棵向日葵     
世上有这样美的女子——眼角、眉梢、长发和裙裾一起飞扬;姣好的面容,妙曼的身段;还有那微笑,温柔、从容、醉人……是他的堂姐,樱花一样烂漫而耀眼。她跟她的朋友介绍我:我二娘家的儿媳妇。她的朋友哦。一声,漫不经心道:你那堂弟一表人才哩。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故事     
策划人语15年前,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给自己提出设问:历史上,同样是西方向东方渗透的桥头堡——加尔各答和孟买改变了印度,上海改变了中国吗?我们的看法是,上海改变了中国。27年前,深圳起缘于市场经济的草莽试验;16年前,上海的使命是承担于中国国运。上海必须迅速切入角色,担当象征作用。历史总是在制造戏剧性。上海崛起的这16年,克林顿治下的美国完成了信息革命而走出经济困境:中国人看美国——“人傻、钱多,速去!”美国人看中国,“人多,钱少,速去。”世界经济史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汹涌澎湃,当教育、技术、传播共同发…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的“肝炎恐慌”已成过去了,但两个月前那一次上海之行却仍然令我心惊胆战。当我去电上海的杨君,请他帮忙预订返穗机票时,向来好客的杨君一反常态地告诉我:“这里爆发了流行性甲型肝炎,患者据说已经达到了6位数,您千万不要来上海!”正在南京的我开始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赴深圳开会前夕,上海市工读教育研究会会长周长根在电话里嘱咐我说:“你利用去开会这一难得机会,务必抽空去看看深圳工读学校。上海还从未有人去过,我们很想了解这所学校教育改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法治之上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3):2-2
<正>喜剧演员周立波在表演中讲过一个段子,大意如下。东北人嘲笑上海人,说上海人吵架只动嘴不动手,太窝囊了。"周立波"则回应道,知道哪里出流氓不?上海才出流氓,比如黄金荣、杜月笙。流氓从不亲自动手打人,打人的不是真流氓,大流氓都文质彬彬的,看谁不爽只说一句话,"把他做掉"。动手去做的都是东北人。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2,(24):7-7
西门子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将发电净效率提高至全球领先的46%,为世界发电行业树起"中国标杆"。"我们爱上海,爱每天骑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去到汽车到不了的地方:我们爱遍地梧桐汇成的浓浓绿色;爱耍帅般地绕过堵在路中央的汽车.体会只属于我们的优越感。"一群上海的年轻人,正用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10,(10):10-11
俞正声同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真实的上海也不只是世博园区,真实的上海是上海的全体,上海有的地方还有很多破旧的房子,还有不少的居民生活很困难,这是上海的真实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作出长期的很大努力,也就是说,我们迎接世博会,不是用一个十全十美的上海来迎接,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流矢穿心     
《法制博览》2010,(3):1-1
四等人 从前上海有一位文人,把门下宾客分成几等:有本领、没脾气,一等;有本领、有脾气,二等;没本领、没脾气,三等;没本领、有脾气,四等。有本领、没脾气的人是奇花异卉,不可多得。有本领的人多半有个性,别人因敬重他的长处而容忍他的短处。没本领而又没脾气的人留之无害,去之不必,还可以在社会上勉强生存。既没本领又难相处的人恐怕早已被淘汰,四种中仅存名目罢了。  相似文献   

20.
慈悲的手段     
明媚 《法制博览》2009,(18):9-9
上海男人很难,难就难在了“男”字上。从中国古人造字的角度分析。“男”由责权利的角色定义,那就是“田”和“力”的组合。在田地里出力气劳作的人就是男人。我没有考证过英语,男人的man,似乎没有什么对男人责权利规定;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中,对男人的考核标准是田地里的苦力活。这就委屈了上海男人。从有上海那一天起,上海男人就输了。虽然上海也有人种地,但是上海的主流人群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