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旗帜下,农业体制面临转型,在此背景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开拓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产业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庆市内外环境着手,筛选出优势休闲农业,特色杂粮产业。目前大庆市休闲农业产业存在转型难、同质化竞争加剧、农业休闲产业开发缺乏规范化格局等问题;杂粮产业发展存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适宜的土壤规划、杂粮产业低端化、农业基础设施尚待健全等问题。立足大庆实际,针对休闲农业产业提出升级打造"农业+加工业+旅游业"模式、着力构筑环城都市农业圈、合理开发大庆湿地资源等建议;针对杂粮产业提出建立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区域宏观调控、加大打造适应的人才梯队、通过规模经营占领市场份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入世"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我国农业双层经营承包制的产业组织形式下农业经济主体(农户)的微小和分散,特别是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代表性组织尚未形成,我国自然农业的经济基础与国际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有鉴于此,研析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战略目标及实施,对指导农业产业组织内容及组织形式科学化,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从而有效应对"入世"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外,关键要靠增强农民、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而对于中部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哈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哈市农产品资源及加工方面的深入调查,找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促进哈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岩 《学理论》2009,(30):92-9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西部农耕地区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主导产业。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大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以甘州为代表的西部农业县的现状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西部农耕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乐 《理论导刊》2015,(3):74-76,90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首先要厘清其生长的内在机理。文章通过综合考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特性以及内外部因素,提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六力"——资源禀赋的吸引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聚合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专业市场的辐射力、关联产业体系的协同力、地方政府的引导力——动力机制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县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有效地达到实践性的效果,就必须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市场需求,发挥本地优势;二是抓好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三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四是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五是强化涉农业部门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乡镇企业也相继崛起,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突现了出来。一是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出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小农产规模的经济,单纯农业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9.
近10多年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取得200多项标志性成果,研发技术占到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的一半以上,被企业采用新工艺700多项,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突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熟化配套技术,先后研发1130个新品种、4280项新技术、743项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奠定了农业产业变革的科技基础农业科技要完成四大任务:一是补短板,强化新阶段重大科技问题协同攻关;二是拓品种,支撑优势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三是延链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四是强主体,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凋,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条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区县大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只有尽快形成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产业结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山区县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虽然经过几次调整,基本摆脱了单一的粮食生产格局,但仍然没有摆脱常规的、经验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就山区县来讲,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主导产业不突出。受传统自然农业的影响,山区县农业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格局,什么都有,但什么都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对粮食结构进行调整 ,粮食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做到供求、总量和产业的三平衡。为此 ,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生产 ,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 ;要发挥区域优势 ,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粮食生产的总量平衡 ;要提高粮食精加工水平 ,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王学习农业产业化是涉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涉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方面,有许多理论和政策问题,亟需明确和规范。一、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目前比较严谨的说法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就...  相似文献   

13.
在风险社会语境下,中国农业除要面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还要面对科学技术和政策变递等带来的振荡。对农业风险的预防和治理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干预不当却可能诱发或加剧农业风险。海南爆发的“香蕉危机”作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危机的缩影再次暴露出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风险管理方面政府干预存在的严重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对海南“香蕉危机”事件的分析,剖析政府干预在农业产业危机的形成与治理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政府适度干预以应对农业产业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负担过重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繁荣农村经济 ,就要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是观念上的差距。我国 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观 念,认为农村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即“农业是生产农产品的产业”。目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现代农业观念,强调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在提高经济功能效应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作用。第二是发展阶段上的差距。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基地化。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而我国是三种类型并存。第三是农产品质量上的差距。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较低,质量因素已成为制约出口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党员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下、行动力不足等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李春米 《理论导刊》2000,(10):18-20
一、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分析面对中国加入,-.的日益临近,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更加迫切。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为特征的农产品卖方市场、农业劳动力过剩及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由于农业经济结构包容的内容比较宽泛,既有农业所有制结构、农业市场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也有农业收入及分配结构等。因此,形成和影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从根本上看,主要有:!/二元化经济体制运行及结构矛盾。二元化经济结构在我国建…  相似文献   

19.
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从山西的实践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政策支持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信息保障体系和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从而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贫困的传统农业大县来说,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要摆脱贫困、迈向小康,实现从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县情,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带动全县经济再上新台阶。一、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就是发展支柱产业财源。从合阳县的实际看,在发展主导产业问题上,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农业在保持粮油等主导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加速果业、畜牧业、水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基地型“三高”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