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书刚 《理论月刊》2002,(10):68-69
本文认为,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内核的环境-生态伦理价值观与代际-代内伦理价值观与普世伦理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着文化伦理价值冲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交往规则的趋同化,普世伦理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论技术创新的原则及价值导向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荣贤  吴以桥 《求索》2011,(11):97-99
创新主体“理性生态”和谐化、以人为本、成果的生态化、炯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消费的生态化、公众的协调合作等应是适应科学化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原则。观念形态的价值导向机制构成主要包括“理性生态体系”以及作为其基础的科技价值观、发展价值观等,欲使技术创新符合科学化发展要求,应从人们的理性生态家园、科学技术价值观、发展价值观等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保华 《理论月刊》2004,(12):99-100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为生态化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法律规范提供伦理支撑;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有利于扫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4.
童玲  姜炜 《理论月刊》2006,(7):42-44
伦理学是有关道德的哲学,其核心问题是“善”与“不善”。传播伦理是伦理学在传播领域的实践,是贯穿在整个传播进程中的道德观念。传播伦理中的道德不仅是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在传统文化笼罩下形成的一种集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积淀,是传播过程中的无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并从传播文化价值观以及新闻叙述的视角分别阐述了传播伦理的历史追踪和现实折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儒家伦理承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导性的传统价值观,儒家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指导着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本次研究运用专门用作儒家伦理测量的社会价值观问卷,对当代大学生的儒家伦理承继予以实证层面的经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部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观念淡薄,企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创新人才相对匮乏,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技中介不健全,这些因素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生态化价值观,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战略联盟,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推进科技中介机构改革,并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统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服务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极大化为目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缺陷.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技术创新提出了挑战,文章尝试从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理论反思、新学科新理论的诞生来论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冉亚辉 《理论月刊》2015,(2):164-1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内涵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所蕴含的道德范式、政治方向、文化基础、伦理基础与结构等,是其构成理论维度上的内在逻辑、思维结构和文化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内涵主要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倾向;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个体与社会一体的伦理基础;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中国社会范式自信;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个体发展与社会一体的伦理范式。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伦理学历史意义,是中国社会范式自信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孝道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在于其所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念。报本反始的生命本源意识、仁民爱物的推恩意识以及继志显亲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孝道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新时代,应当将传统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努力发挥孝道伦理价值观在族群认同、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技术创新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它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指导 ,以服务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极大化为目的 ,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缺陷。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技术创新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试着从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理论反思、新学科新理论的诞生来论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张军 《人民论坛》2021,(2):57-59
科技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蕴含争议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弱化情感交流风险、伦理风险和审美风险等多重技术关联性风险。对科技伦理的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伦理挑战、全球科技伦理的发展诉求等不断呼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从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引导、切实发挥制度化伦理辩论基础作用、主动把握科技政策公共导向、批判借鉴国际科技伦理经验四个方面,科学建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07,3(1):52-53
荣辱观作为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是良心中最基础的内在要素,也是良心中最基础的运行机制。提出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凝聚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精髓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加强现代商业组织伦理建设,首先要树立合乎伦理行为的价值观,其次要建立支持合乎伦理行为的道德行为规范,再者要营造支持合乎伦理行为的伦理建设氛围。通过加强伦理建设,以推进现代商业组织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伦理及其价值观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富 《理论月刊》2006,(10):122-124
现代环境伦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行政成本控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行政伦理失范必然造成行政成本扩张。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增长过快。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缺陷和价值观转变。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一是逐步使公职人员道德要求法制化,二是要加强自律养成,三是努力营造以善为导向的积极的行政伦理氛围,四是改善公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消费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消费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基础。绿色消费需 求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因和最终目标,它引导技术 创新的生态化发展方向。没有大量绿色消费者的有力支 撑,生态化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因此,树立消费者环境意 识,提高消费者素质,规范和培育绿色市场,是促使企业走 生态化技术创新之路的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怡 《桂海论丛》2012,(5):75-78
约纳斯主张要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首要的是重新审视现代技术的特征,并针对性地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学以制约现代技术的消极后果。他的新伦理将人类的现在与未来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具有远距离的特征。通过这种新伦理,约纳斯希望能够填补现代技术带来的伦理真空。为此,他还建构了新的价值观,并设想了践行新价值观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陈彬 《桂海论丛》2003,19(2):54-56
文章从剖析目前正盛行的技术创新理论入手,大胆地提出一种思想的全新转向--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必然性、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以及技术创新的哲学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和论证这种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具有丰厚的伦理意蕴,它的产生、内涵及价值与伦理文化中的道德起源、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伦理文化的视角去思考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不仅有利于充分地发挥人生观、价值观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也有利于借助职业道德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深厚肥沃的土壤,还有利于借鉴伦理文化中的教育方法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鉴于此,文章侧重于从三个方面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寻找适宜的路径,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和借鉴古今中外伦理文化中优秀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应坚持民主法治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尚公原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的构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