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斯大林模式"(Stalinist Model)亦称苏联模式,通常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由于这种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并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建立起来的,人们就习惯地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斯大林模式"随后扩展到了东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苏联形成并确立的斯大林模式 ,既是一种高度集权、政治驱动的“赶超型”发展模式 ,又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政治意识形态 ,同时还是一种强调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对抗的外交体制。新中国自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与斯大林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始 ,斯大林模式对中苏两国关系的演进有着主导性影响。文章从斯大林模式角度 ,分析中苏两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外———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一致与歧异 ,进而如何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信仰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的深刻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导致人民群众失去政治信仰的原因有四: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削弱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权利;三是苏共领导人推行的一些不当的方针政策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变异;四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产生了民族隔阂与分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围绕改革正进行第三次大争论。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斯大林模式在苏联长期未能根本改变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缘何要坚持"以苏为鉴"、深化改革与走自己的路。本文的重要结论是:斯大林模式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相背离的,与列宁晚期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轮廓也是不相同的;苏联历次改革的史实表明,在苏联剧变前基本上保持了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即制度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说,苏联剧变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只要坚持改革,不走苏联的老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定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评价斯大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斯大林逝世噩耗在当时引起的悲恸和震撼,笔者记忆犹新。斯大林问题争议了半个世纪,足见斯大林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世界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评述斯大林问题的动向(对斯大林的污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提出若干归纳性的看法。 一、围绕斯大林问题的争论,半个世纪内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斯大林问题曾经是国际共运大论战的主要题目之一。另一次是从80年代以来,随着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掀起改革浪潮、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斯大林问题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鉴于加强对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的研究,目前国内更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私营企业如同社会主义政权本身那样年久。不仅在新经济政策比较自由、放松的期间,和斯大林逝世之后的头几年,而且在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专政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农业和消费项目都是由私人生产和私人贸易的。虽然规模、合法地位、私人部门的活动在整个苏联的历史上发生了惹人注目的和经常没有想到的变化,但是,依赖于当时官方政治路线,私营企业总不会不存在。恰恰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工业社会成为深刻和广泛范围的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在生产和分配中私人经济活动的新类型和体制发展到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定型的苏维埃变异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扩大苏维埃的权限,完善苏维埃的内部结构。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踏出的道路上又向前走了一段,使苏维埃体制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和精致了。苏维埃体制比之斯大林时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是在旧体制范围内冲撞和迂回,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被触动,苏维埃体制的深层矛盾并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9.
由于利益集团和特权阶层千方百计抵制或扼杀每一个改革举措,苏联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积累,小疾拖成大病。勃列日涅夫晚期,苏联经济处于危机的前夜,力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重点始终在欧洲。三十多年来,苏联从战后初期为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反对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称霸的战略,转变为放弃反对美国霸权,在军事、经济方面极力追赶美国,逐步取得与美国的同等地位后,走向对外侵略扩张,并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的对外战略,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而苏联对东亚的战略,是它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对东亚的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斯大林时期(1945—1953年);第二阶段: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第三阶段: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现分别阐述各个战略阶段苏联对东亚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前,列宁和斯大林都反对联邦制,主张单一制国家结构;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列宁和斯大林转而倡导联邦制,斯大林直接负责联盟国家的创建。但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实行了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国家结构,联邦制形同虚设,宪法赋予各共和国的权利没有落实。造成联邦制变形的原因很多,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大帝俄意识的原因,还有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等因素。所有这些,弱化了各共和国的权利,使联邦制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贡献涵盖了诸多方面,如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原则、内容和标准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原有政治体制具有异乎寻常的顽固性和强大惯性,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党政不分、个人集权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将邓小平的政治改革思想进一步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的力作<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以下简称<书屋论政>)2005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全书共45万字,除序言外,还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及其改革问题,苏联模式和俄罗斯社会的转轨以及中俄关系的发展等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斯大林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今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把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提出了苏联存在两种矛盾的观点,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理论。斯大林的矛盾理论既有贡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肯定斯大林的矛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立茀 《南风窗》2008,(16):54-57
1991年底,苏联在历史的瞬间剧变:俄罗斯终结社会主义,折回世纪初抛弃的资本主义。苏联剧变的原因何在?史家见仁见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还有,"苏联人不需要苏联"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著名的院士曾充满愧疚和负罪感地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相似文献   

17.
苏甦 《工会博览》2004,(3):39-41
1956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20大.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和后果,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也对各国破除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把"过渡时期"缩短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同马列的原意不相一致。这种看法实际上是说,斯大林宣布得过早了,降低了社会主义的标准。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苏联社会究竟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3年8月斯大林去世,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战后几十年来,它影响着整个苏联的对外关系。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或者如何评价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呢?笔者认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双重性,它在苏联战后追求的目标、对西方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后果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本文便是力图从"双重性"的角度,探讨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提出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苏联模式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然而,随着冷战全面爆发,苏联强行把这一模式推广到东欧各国,给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斯大林去世后不久,在东欧一些国家就发生了对苏联模式的冲击和改革.但是,断断续续的改革并没有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痼疾,最终导致各国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