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问题,这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无疑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一、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客观依据观念的东西,归根到底不过是被改造了的物质的东西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主义义利观不会凭空出现,它之所以能够形成,在于它有客观依据,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义与利从本质上是统一的。首先,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利观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它超越了道义论与功利论之对立,坚持了义利关系;个人利益实现的目的与手段;道德的内在精神价值与外在功利价值、目的性与工具性、动机与效果关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逐步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义利观对在新的形势下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形成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4.
黄中平 《发展论坛》2000,(12):24-2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努力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关系,科学地构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规范体系,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规律和途径,对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5.
义利之辨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积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确立起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义利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本文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相统一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一、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义利观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主导性价值标准和规范,中国传统的儒家义利现在两汉以来的二千余年间,以其非凡的吸纳和调节功能,制导和平衡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历史发展到近代,当西方思潮伴随着殖民主义的铁蹄破门而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孔家店”时。传统义利现这座人生价值的千年基石才开始摇撼。“五四”以来,在对儒家义利观的严厉批判中,由于缺乏历史的有效磨合,人们的义利现往往左右摇摆,变化不定,直至严重失衡。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为第~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以儒家为市体…  相似文献   

7.
曾素萍 《求实》2001,2(3):44-46
不同阶段 ,不同社会及其历史时期 ,义利观的内容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观的特征表现为 :义利的辩证统一 ,尚义要求的层次性 ,重利方式的多样性 ,义利统一的前进性  相似文献   

8.
义利观是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形态都要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契约伦理文化。社会主义契约伦理应该继承和超越传统伦理,坚持正确的功利原则,坚持正确的道义原则,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义利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义”和“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的一对范畴。“义”泛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利”则是指物质利益、功利。“义利观”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内容。 社会主义“义利观”,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主张“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观点。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统一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忽左忽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价值观。这一新型的科学价值观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央纪委姜向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  相似文献   

11.
一、义利失衡—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义利关系态势义利观问题实质上是价值取向问题.义利矛盾自古有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情况有所不同.大凡社会变革时期,义利矛盾都很突出.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原有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尚在形成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道德批判,以及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上的迷惘与失范,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汹涌浪潮使一切不适应其发展的陈旧的、僵化的、极左的思辨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处于理性的思考与道德价值的认同过程之中.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规律的普遍作用,往往使人们在热切关注经济效益之时,容易忽视它的社会效益的一面,放弃道德对经济行为的制约、规范、引导职能.在价值取向上误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顾其他的歧途,导致了义利观上的混乱现象,出现了义利对立的论调和以“重利轻义”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这虽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同时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一样,在价值的取向上同样需要有价值导向、需要义与利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12.
长时期以来,我们党一直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经济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这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致的。使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逐利”性质又使一些社会成员极易滋生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甚至为“逐利”而不惜践踏道德乃至法律,这又是我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义利观□龚育之(一)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到这一次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新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十年间,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一个重大发展,就...  相似文献   

14.
陈早生 《求实》2002,(1):49-5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应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一切伦理学家为寻求正确的价值观所开展的伦理思维活动。邓小平的义利统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娟 《求实》2002,(Z2)
“义者 ,宜也 ,乃理之当行”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人类社会活动及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利者 ,人性之所欲”2 ,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利益或者功利。在义和利的两厢关系中 ,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几千年来 ,历代的思想家对义利取向问题作了反复的讨论。有持“义”的 ,有持“利”的 ,这两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其中尤以宋代的争论最为尖锐。一对义利关系的论证最早见于春秋中期 ,当时晋国大夫丕郑、里克提出“义以生利 ,利以生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过经久不衰的“义利之辨”,并由此形成内容各异的义利观。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黄亮宜教授的力作《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是作者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载耕耘写出的。该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引导广大读者深切关注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国特色、民族形式等问题。该书指出,中国的义利观,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国化了的价值观。以儒家义利观为主流的传统义利观所提倡的道义优先精神,曾经广泛地渗透于普通民众的心理情感、行为方式和风…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首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但并不是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者都一定是企业家。企业家同政治家、科学家等等一样,有其特殊的基本的素质。当代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他把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围绕"义利之辨",历史上形成了"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再次提到我们面前,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义利关系、义利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超越了传统"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局限性,形成了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20.
揭萍  熊美保 《求实》2005,(7):28-29
领导干部义利观是领导干部对义与利关系的看法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领导干部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义,以个人正当的需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正当的“利”,先义后利,义利统一。在现阶段,领导干部应确立正确的义利标准;做到崇义兼利,义利统一;通过加强教育,从严治“官”,提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人民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