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化与分权化的不断影响和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不断加强,但是在地方政府跨地区合作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制度供给困难、信息不对称等阻力,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合作共赢。本文将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治理存在的困难及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是我国应对地方治理全球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具有系统性,突出地体现为地方政府环境制度供给能力、环境公共监管能力、环境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和环境多中心合作共治能力等。目前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意识,地方政府环境权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府际环境合作,环境社会资本,企业环境责任和环境技术创新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内向型行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实现了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公共物品的高效率、高收益。在传统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治理中,政府的一些失信行为已成为制约合作治理能否顺利开展的"阿基里斯之踵"。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中的信用建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从行政理念到政府治理模式及规章制度建设都要进行必要的更新,才能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新型合作关系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发展和完善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意义重大。经过社区公共物品政府主体的"单中心供给"转为"多中心供给",社区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厄。社会转型治理新形势要求深化和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多维度供给格局,从转变理念、明确方向、协调关系、创新方式和加强管控等方面创新协同供给思路,从培育协同合作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全程供应一体化等方面推进重点领域任务,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全面跃迁和整体供给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在内涵上有耦合之处,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些特质与社会资本相关联,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中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解释性框架。社区社会资本包括规范、信任、居民参与、关系网络等要素。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社会资本决定了社区治理的绩效。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及现状的分析中发现:资源结构及其配置决定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而目前社会资本的缺失是制约社区治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培育公民精神和公共意识,为公民社会提供生长空间;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开拓政府与公民共同运用公共权力的途径,扩大社区治理的合作网络;通过规范政府权力和非政府组织本身,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等,从而重建社会资本,为社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发展和完善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意义重大。经过社区公共物品政府主体的"单中心供给"转为"多中心供给",社区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厄。社会转型治理新形势要求深化和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多维度供给格局,从转变理念、明确方向、协调关系、创新方式和加强管控等方面创新协同供给思路,从培育协同合作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全程供应一体化等方面推进重点领域任务,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全面跃迁和整体供给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是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社会资本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良好的契合性,它所包含的社会普遍信任、互惠互利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内容,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围绕社会资本的三个核心要素:普遍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对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和重构,有效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在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全部承担供给的责任面临巨大压力。公共选择理论从政府“经济人”角度证明政府不可能完全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治理理论也证明现代政府要有效地供给公共物品需要与社会合作来完成。在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的角色是为各类环境公共物品提供正式制度保证;同时,政府应该生产纯环境公共物品,并与社会协作生产和提供准环境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可通过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努力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区域政府间合作成为地方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手段。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合作有多种基础:基于行政职责形成合作关系;基于法律形成合作关系;基于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基于相互信任形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演变是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体竞合的社会结果,在嵌入信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技术中,从价值链管理角度看,公共物品供给是一个多场域、多环节、多主体、全程化的协同合作整体治理创新体系和供给实践新形态。研究从价值链到公共物品价值链及其治理模式的内涵解读,比对揭示了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生成背景、需求响应度、主体关系、供给绩效、供给方法和供给主体能力的差异属性,以及公众消费需求导向、多维叠加流程、网络平台化组织技术手段、供给价值增值目标塑造和整体有机协同合作等特征。追溯其治理生成效应:公共物品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及协同机制、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供给生态圈和差异化优势、公共物品供需匹配及无缝衔接的三重效应、效能和价值双重目标框架下的"三性"治理逻辑是其合理嵌入的直接动因。并以利益协同、主体接点对接、需求管理及整体激励等策略实现对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长效驱动。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制条件下公共事务得以协商解决,最基础的支持要素是存在共同理解的知识系统。社会资本作为动力因素和联结机制,创造了一种话语规则,为公共对话提供舞台,使得公民真实表达政治意愿,参与进政策网络来合作协商解决集体困境。社会资本在不同的生产逻辑下表现为价值观、信任、互惠机制以及非正式规范等形式。社会资本发挥效能的宪政背景、民主参与的特质以及合作治理的秩序,其隐喻在于发展民主制行政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资源稀缺理论、公共选择学派和多中心理论为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作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作供给的制度困境,否则必将陷入治理失灵的陷阱。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作供给困境突破的关键在于培育多元协作的战略文化、健全协调机制、加强责任监督和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市场、国家和社会构成当代资源分配与风险分担的三大治理机制,与这三个领域相对应的公民资格诸权利,与公共精神通过责任和信任编织的社会资本网络一起,发挥着塑造治理模式的作用。公民资格作为国家与其个人成员之间的制度联结和价值纽带,将参与内化为其必要机制,引导公民围绕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所采取集体行动。公民资格的发展使不同领域行为网络之间在资源分配和风险抵御过程中的功能互补,并按照社会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着公共治理的方向、手段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和能力不足,使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成为必要。新政治经济学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对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正当性予以规范证明: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物品源于"政府失灵";源于公共物品的"公地悲剧"特性;源于"合约失灵";源于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同时,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需要确定一定的边界,即在提供服务时要遵循物品分类原则、合作原则、监督原则、能力建设原则和法治原则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社会资本中所蕴含的水平关系网络、普遍信任以及互惠规范,能够平衡协商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相互之间的平等合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必要的主体条件以及运行机制。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又能进一步密切水平社会网络,不断强化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修正与完善原有的互惠规范。因此,要通过构建公共领域、培养公民精神、加强诚信与制度建设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从而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视域中的集体行动机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是供给集体物品的行为,共同利益并非志愿合作的充分条件,搭便车将导致"志愿失灵"。而社会资本理论指出,集团成员的决策并非成本收益计算的经济过程,而是受非经济激励影响的社会过程,社会网络将为集体行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之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探讨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社会资本的规模性、层次性、公共物品性和内在的信任原则,要求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扩张性、影响力、平等性和诚信原则。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分析,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