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利益表达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不足,表现为利益主体的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的非均衡性。利益表达体制不完善,非制度性利益表达增多。艇决的路径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加快民间组织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公民文化,增强利益主体表达意识;积极完善表达机制,拓宽利益主体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权利平等,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2.
多重利益博弈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行为选择更多是基于放大群体性事件的某些不当行动方式和破坏结果而选择的预防与控制,难以匹配群体性事件的内在逻辑。坚持公平正义的利益平衡导向,拓展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强化群体性行为组织引导,是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选择,可以逐步化解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实现对群体性事件有序和理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中的新媒体作用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利益群体多元分化、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的复杂情况。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与利益博弈提供了新的机制、手段和渠道。妥善解决新媒体环境下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必须恪守新媒体时代的阳光透明原则和法治框架,正确定位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利益表达功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经济体制迅速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体性事件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各地相继爆发,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影响后果之严重,对我国全面建成,J慷社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分析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其成因已经成为我们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集聚交织,以致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本文以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主体为切入点,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并通过不同的博弈形式试图探讨出治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的疏导方式。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持续大量爆发的窘境凸显出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有限性,而政府过程学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思维与治理框架。透过政府过程学说,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无序"与"失范"的利益表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体系内外相关利益表达"组织"和"渠道"的双重缺位与失灵。因此,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要义在于"组织"与"渠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旧政策范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当前我国治理群体性事件政策范式转换的现状,提出决策者所拥有的权力中心主义理念是制约以打压为主的旧政策范式向协商民主新政策范式转换的主要因素.要使协商民主新政策范式取得主导地位,官僚系统的决策者必须加强社会学习,对协商民主政策范式进行制度化设计,进一步加强群体性事件问责制,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理性的协商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的能力,充分发挥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推动官僚系统决策者政策理念的转变,从而推动政策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农民群体抗争表现形式,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权利诉求非常化的自力救济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过激性和破坏性,必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处置失当,必将演变为社会治理危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认真防范,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并在特定情形下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显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公安机关要配合党委政府构建起“依法维权、违法必究”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法治化利益表达秩序,并且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中把握好现场情势判断、法律法规适用和公共关系建设等环节,维护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应急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协同治理、合作治理两种模式,而协同治理模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已有学术研究中,将协同治理、合作治理不加区分甚至视为相同模式的现象比较普遍。协同治理、合作治理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在主体地位关系、治理手段和治理价值取向方面却存在明显差异,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有别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治理,比较适用合作治理模式。实现合作治理模式需要从五个方面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突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利益协调机制失衡、权力约束机制缺位、利益诉求机制不畅以及政府考核机制不合理乃是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以有效地预防、减少和正确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术语 ,指的是“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为了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规范的学术研究 ,有必要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社会学探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一种适应性社会行动 ,是一类违法的集合行动 ,是可以进行规范的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冲突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群体性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冲突双方都有自身的利益表达,而且两者利益之间存在一个边界,并围绕着这个边界进行利益博弈,一旦一方越过边界,就会发生利益冲突。当利益冲突超过边界限度或得不到控制时,势必会对社会的存在构成威胁,从而也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划分利益边界,平衡利益边界结构,规范利益冲突制度,整合利益观念,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公平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进入了利益多元分化的时代。利益多元分化趋势下出现的社会利益矛盾不断加深,传统诉求渠道不畅以及利益协调机制滞后等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的诱因。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和治理模式,对协调多元利益、化解矛盾冲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倡导从政治制度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网络民主层面等多方位地建立一个多维度、多样化、常态化的民主协商机制,从而让群体性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思想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各类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在近些年的集中式爆发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在于: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利益分化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定化;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情绪化倾向地传播,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新媒体无形的渲染和强化作用。基于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探析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现实路径:采用开放式决策的方式;重视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特性;拓宽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出台和完善相关追究事件主要责任人、参与者的公共政策;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许多以利益为主要矛盾的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频发暴露出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和公共政策的局部失衡,也反映出政府在利益协调、协商治理方面能力的不足。协商民主在解决群体性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平等的沟通和协商,实现信息公开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执政合法性,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化解利益矛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与农民群体的自觉、政府治理机制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与落实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四个方面构成的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现实中村民自治组织权力的虚化,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的外部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存在裂痕。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外部环境的分析,基层政府应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为满足农民的需求,建立快捷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