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的精神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刘爱文在《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的消费特征及其影响》①一文中,笔者曾着重从物质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奢侈性消费加强的倾向及其表现特征与影响。事实上,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奢侈化倾向的加强除表现在物质消费外...  相似文献   

2.
周智 《青年探索》2004,(3):28-30
七、海峡两岸青年消费观念的比较有专家将消费分为5个等级:贫困型消费、温饱型消费、小康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客观地讲,台湾青年的消费可以说进入了享受型消费和奢侈型消费,而大陆青年则还处于温饱型消费和小康型消费,部分农村青年还处于贫困型消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奢侈主义与中国城市青年白领群体消费之间的契合性.本研究在界定新奢侈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新奢侈主义是一种保留了奢侈品消费符号性的大众消费模式,这与一方面期望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和经济压力的中国青年白领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契合性,最终形成了青年白领对新奢侈主义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奢侈消费品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疯长,当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国,按这一势头增长下去,有专家估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一大国。然而,要知道,我国人均GDP不足日本的1/10,世界排名处在100位左右。如此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奢侈品消费上“超关赶日”,不能说不是一种畸形的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3,(3):35-35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认为,公务接待应禁止奢侈消费。他建议实行“中午接待禁酒令”,并禁止公务接待使用市场价格500元以上的烟酒,及消费燕窝、鱼翅、虫草等。  相似文献   

6.
对于国酒茅台来说,2012年初最惹火的话题无疑是茅台酒成为全球奢侈品牌。茅台以12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超过奔驰,成为全球第四大值钱的奢侈品牌。卖到2000多元一瓶的茅台酒被人形象地称为“耍酒疯”。当有记者问及茅台方面对“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提案的看法时,茅台高管反问记者:三公消费不喝茅台喝什么?而与此同时,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发布统计报告宣布,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7.
刘青 《时事报告》2006,(2):51-51
据北京晨报最近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在校大学生到底该如何消费?一月化多少钱才合适,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8.
富人的奢侈绝不是自己的消费选择权问题,公共媒介也更不能为了利益的驱动而失去社会责任意识,为富人的奢侈行为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9.
姚林青 《人民论坛》2023,(21):62-65
近年来,“节俭”风尚回到年轻人的生活中,推动形成新的消费价值观。Z世代年轻人消费理念也发生着改变,从炫耀性消费到策略性消费、从习惯跟风到彰显个性、从重物质到重体验以及从追逐奢侈到品味至上,总体变得更加理性和精明。这与经济腾飞带来年轻一代自信心的提升、体验经济的社会形态下消费需求的升级、独具特色的圈层文化的影响、极简主义思潮的流行和社交电商的蓬勃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姝 《传承》2013,(2):94-95
清末时期的上海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上海的近代化与其古老的商业传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近代工商业息息相关。上海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城市空间的建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观点与数据—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消费的相关分析 近期,据武汉大学生特殊消费调查显示, 大学生这一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8383.96元,中位数8000元,众值8000元,幅度(Range)为16400元。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第一,旅游消费。武汉大学生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达到1000元以上,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消费水平尚低,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羁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如何真正做到鼓励文明消费?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逐步走过了以“吃、穿、用”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阶段,跨入以“住、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阶段。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实施,住房消费无疑已成为今天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并逐步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然而,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状况不难发现,由于早期许多开发商的销售对象是集团购买,形成了追求大户型和奢侈度的思维定势,加之广告宣传方面“高档”、“精品”的推波助澜,使其消费模…  相似文献   

13.
建构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它不仅表达着合理消费自然资源的道德谋划,更重要的是还蕴涵着对现代性社会的价值批判和对人的解放的伦理关切;作为现代性社会的资本主义起源于对奢侈的追求,它把奢侈性和浪费性消费作为刺激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基本动力,把在物质丰饶中纵欲无度视为对人生的终极价值关怀,这必然导致人的物化现象的发生;建构节约型社会,反对奢侈与浪费,是将人从物化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上海对外开埠以后,上海原有经济迅速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接轨,城市也走上了发展和繁荣之路。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回顾这一近代上海经济发展的轨迹,探讨分析上海经济近代化的内部动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企业家精神与近代上海经济繁荣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实业的经营主体。近代企业家是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批精英人物。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众多的客观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最终有赖于经营者的充分利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有利要素。况且,  相似文献   

15.
消费活动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过度的人情消费和虚拟消费凸显出当代青年"经济情商"有待提升。对此,应引导青年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影响,树立计划消费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注重精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消费主义思潮已渗透至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更是突出表现为过度性消费的加剧,符号性消费的深化,奢侈性消费重新崛起、消费中的拜金现象日益凸显以及消费的两极分化。消费政策的调整、大众传媒的助推和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转变是当前中国消费主义蔓延滋长的主要原因。对此,必须彻底划清合理消费和消费主义之间的界限,认清消费主义的危害,在全社会建立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桂海论丛》2006,22(3):64-6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伦理。这种新的消费伦理从人的合理需要、从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角度出发,力求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由贫富悬殊的不公平消费转向均衡性消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身份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凸显,应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关照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剖析其理论根源:夸耀性符号消费带来人与自身需求属性的背离,消费力分化趋势带来人与其社会性的背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带来人与自然的背离;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等方面着手消解消费异化问题的路径有:以理性消费消解人与自我需求的异化问题,以共享理念消解人与社会的异化问题,以绿色消费消解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广登  林于良 《前沿》2013,(7):168-170
受西方消费主义范式的影响,中国社会奢侈消费之风日盛、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生态消费范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观念,它在满足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要求,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选择必须冲破消费主义范式的包围,在消费制度、消费价值观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崇奢"倍受抨击;但"崇奢"可以创造需求、创造社会财富,并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在消费乏力的当今,应从提高有效奢侈需求和扩张消费能力容量方面来创新路径和工具,以提升消费,刺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