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欣 《桂海论丛》2011,27(5):49-53
《列宁专题文集》哲学卷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视、阐发和运用。列宁高度评价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决定性理论地位;对辩证法的概念先后进行了七次界定;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主体结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作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统一之基础的实践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列宁着眼于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运用,明确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求,以及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折中主义诡辩论的本质区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列宁特别重视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研究,他们强调研究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普遍联系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对象之一。因此,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基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理解和运用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本意为理论化的辩证思维,是理论化形式和唯物辩证法内容的有机融合,具有内在性、批判性、发展性和时代性。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作"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认为理论思维是一个民族站在科学最高峰的必要条件,其关于理论思维及其重要性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东柱  王哲 《前沿》2008,(7):22-2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它所主张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观点一样,它本身也应随着时代而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传统唯物辩证法的一些现状作了剖析与反思,提出了唯物辩证法在当代发展的五点要求。最后又进一步探讨了实践辩证法,并指出,只有实践辩证法才是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见解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局部领域里的规律。例如有人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只是普遍性不同罢了。”还有人断言特殊科学规律隶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高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认为,辩证法就是变戏法,因为辩证法善于诡辩。这无疑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把诡辩论误认为是辩证法了。辩证法不等于诡辩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诡辩论则是依据毫无根据的假设而发表的议论。它之所以不同于辩证法,主要因为它是用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用似是而非的“论据”进行强词夺理的辩理,通过伪证的谬论冒充真理,是一些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荒谬的言行作辩护的一种手段。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表现…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问题霍夫曼反驳实践派对列宁的反映论的攻击。他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哲学核心”,“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是任何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有效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他必须在外部世界中改变的对象。如果人不能相当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反映,就不可能区别、认识,从而改变事物。”而实践派理论“由于否认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它使理智从属于任性和主观主义,使人的实践成为一种神秘的‘神物’,使科学变得完全不可能。”(《马克思主义和实践派理论》,参阅《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6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以为,唯物辩证法既内涵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貌似以"理论"的形态出现,又直接地实践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世界史中,然而,以上两种存在形态本质上都不能算作唯物辩证法的真正的"理论"。真正的"理论"必然是以科学的哲学知识的形态出现的。为此,阿尔都塞确立了探究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的哲学任务,即还原马克思对唯心辩证法进行"颠倒"的全部语境及理论实质,而这一切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语境中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哀叹哲学的贫困,有的人大讲哲学的无用,也有的人开出了摆脱困境的种种良方。但我们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同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哲学的社会功能,在斗争中发展它,恢复它应有的声望。毛泽东说过:“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一、正确认识和发挥唯物辩证法的功能马克思说过:“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哲学家杨超同志富有创见地认为波浪式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规律,在哲学界引起了不同反响。近几年的理论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波浪式与螺旋式并无区别,它仅仅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现形态。”这就需要哲学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波浪式究竟是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②波浪式与螺旋式究竟有无同中之异关系。③波浪式与螺旋式异同关系的客观根据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搞清楚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助于推动辩证法规律研究的新进展,在实践上有助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他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和谐观。他在早期提出了一种合乎中道的人生观,并试图建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生活。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就是"自同于大全"的人,从而使自己和宇宙合为一体。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提出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的矛盾统一,就是一个"和"。"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的理论特质在于它是关涉思想对象的存在论逻辑,但是辩证法作为存在论逻辑的哲学根据并非不证自明;确证这一根据,需要重新阐发黑格尔对于传统辩证法的革新。黑格尔通过重塑亚里士多德的实体逻辑和革新近代哲学的主体概念,为辩证法奠定了新的存在论基础,改变了辩证法的近代颓势处境,使其从认识论的主观逻辑沉降为存在论的客观逻辑。辩证法的存在论蝶变深刻影响了其现代命运,它直接孕育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批判本质。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世界观方面讲,其科学性表现在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相互联系、永恒发展之中;作为方法论来讲,它是“批判的、革命的”,认识的辩证法以客观辩证法为基础,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而这种反映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恩选集》一卷,第19页),使“现存世界  相似文献   

14.
伍揆祁 《理论月刊》2007,4(9):20-2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把斗争辩证法创新和发展为和谐辩证法,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方法论主要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矛盾论》、《实践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三卷雄文之中 ,人们把他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实践的哲学”、“改革的哲学”、“开放的哲学”、“求实的哲学”,他们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哲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矛盾论》所发挥的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邓小平在太行山闹革命时就说过 :“全党都要照辩证法办事。”两位领导人的哲学方法论都源于唯物辩证法 ,这是共同点 ,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张丽红 《传承》2011,(12):38-39
辩证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但他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建立了唯物辩证法。从实践出发并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关哲学问题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系统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内容如同其它辩证法的规律内容一样,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有一系列的具体原理、原则和观点。客观世界本身的整体性,是系统规律的客观根据。但对世界的整体性,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形成不同的科学规律。就从哲学的研究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把客观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的,是当作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的。从这点上讲,整体性原则,并不构成系统规律的主要内容。作为系统规律的最基本的核心的部分,应当是指相互联系的原理。从这点来说,系统规律可以表述为:一种事物离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研究思路中,唯物辩证法被理解为是以物质代替精神的一次性颠倒的产物。本文通过马克思1843——1847年间对黑格尔哲学五次批判的文本研究,揭示出唯物辩证法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为从一般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也体现为从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直观唯物主义和人本异化史观。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革命的批判的方法,并把一般唯物主义提升到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高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实践辩证法,实质上是过去的解读思路在新的术语层面上的翻版。  相似文献   

19.
姚燕  魏艳芳 《理论月刊》2006,(10):13-15
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全面阐述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深入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了其他规律和范畴,创造性地具体运用辩证法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创造》1993,(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搞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税利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世界辩证发展和内部规律的深刻揭示,恩格斯曾经把它“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费尔巴哈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认识真理,掌握规律,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正确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客观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贯彻十四大精神和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