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马来亚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为了马来亚的全民族解放而成立的马来亚共产党(以下简称“马共”)在当初整体组织陷入瘫痪后,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引起华侨之间掀起抗日救国(“国”指中国)运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华侨抗日组织的前卫不断扩大了势力。关于这一动向,人们做了这样一些评价:“马共充分利用了日本侵略中国所引致的华侨之间产生的对中国的同情”、“马来亚的共产运动……并非纯粹的共产运动,而是借用抗日反法西斯运动之名,实际上继续进行了共产运动”,即主张“利用”论、“伪装”论。但是,具有一定方向的组织上的急速膨胀往往会给组织本身的性质、路线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日本占领下的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处于何种状态?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当时的华侨与中国的关系如何?日本的占领对华侨的归属意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究竟有没有产生影响?以及对华侨与马来人等其他种族的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分3个领域进行分析。即:①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为中心的抗日运动、②华侨协会所代表的亲日组织、③日军当局以粮食增产运动的名义推行的迁居事业。①是对华侨社会中的左派势力或劳动阶级进行分析;②是对右派或实业界进行分析,并对这…  相似文献   

3.
四、华侨社会的经济支配马来亚、新加坡经济问题专家、马来亚的经济学者J·J·普托恰里曾就一般人所谓“华侨支配着马来亚、新加坡经济”的看法,作了如下的论述: “一般人根据到处(特别是城市)都有华侨、所有各种行业(特别是商业)都有华侨经营者这一情况,产生了华侨支配马来亚经济的这种错误观念。衡量经济支配的最正确的尺度,莫过于拥有和控制种种生产要素”。“综合考察经济上的所有权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马来亚华侨强烈地把中国认同为自己的祖国。即使理论上享有“英移民”身份的“海峡殖民地”(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土…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东南亚后,福建华侨不但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参加了侨居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等地都有所表现。本文以历史事实论证福建华侨参与东南距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一、菲律宾闽侨的抗日斗争 1、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奋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把侵略中国的战争扩大到东南亚一带,随即侵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地,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  相似文献   

6.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  相似文献   

7.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热血青年踊跃回国参战,奔赴沙场杀故在爱国主义宣传的激励下,马来亚华侨学生按捺不住涌动的激情,许多中学高年级学生自觉组织起来,集体回归祖国参军,上沙场杀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三代华侨,在祖国已无直系亲人,在爱国激情的鼓舞下,他们说服父母,奔向祖国。吉隆坡尊孔中学1940年高中毕业生梁操政,在进步教师的教育鼓励下,带头串连尊孔中学与新加坡南洋女中共31名高中毕业生,组成马来亚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团,取道越南,长途跋涉回到云南昆明参加抗日战争。梁操政后改名梁愈明,参加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86年才在广东省江门市侨…  相似文献   

9.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我中华民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不仅如此,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又在极为困难艰险的形势下,积极投入到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去,他们与侨居国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历史雄弁地说明,华侨  相似文献   

10.
在爱国主义宣传的激励下,马来亚华侨学生按捺不住涌动的激情,许多中学高年级学生自觉组织起来,集体回归祖国参军,上沙场杀敌。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三代华侨,在祖国已无直系亲人,在爱国激情的鼓舞下,他们说服父母,奔向祖国。  相似文献   

11.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中,华侨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华侨和华人①对于促进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的历史是中拉关系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和研究拉美华侨的历史和现状,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3.
蚁光炎先生是一位泰国华侨工商界的进步领袖,他热爱祖国,见义勇为,颇受华侨群众的敬重。“九·一八”事变后,泰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紧跟着祖国的斗争形势而发展,到了“七·七”事变前夕,泰国华侨已成立了文化界、工商界、妇女界及学生等各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抗、工抗、商抗、妇抗和学抗),并组成了“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虽是秘密团体,但在爱国华侨中却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身为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对“抗联”的活动,不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亲自承担某些重要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开始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中国有关马来亚华侨华人妇女史料,即官方档案、史料汇编、报刊杂志、游记、考察报告中有关新马华侨华人妇女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马来亚同印度的接触,大概可以回溯至公元前的几个世纪,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但几乎已是定论①.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亚与印度正好扼守孟加拉湾的两端,遥相直望.对季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隔海相望的马来亚和印度之间通过海路建立联系成为可能.双边贸易、人员往来、文化的交流随之展开.对于马来亚印度人的研究,国内外一般多限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很少关注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情况.从历史上看,早期的马来亚印度人在马来亚的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对马来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马来亚“非常事态”时期(1948—1960年)的马来亚共产党(以下简称为“马共”),已经有很多出色的研究。1989年12月马来西亚政府、泰国政府、马共之间缔结了停战协议后,也可以看到马共方面提供的信息了。但是,就连“非常事态”期间的最大的分水岭——华岭和平会谈(1955年12月28、  相似文献   

17.
日本占领下的马来亚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路线在日军朝着新加坡继续着“势如破竹的进攻”的1941年12月18日,英国当局接受马共的要求,同意进行抗日军事合作。据说在同月21日,马共中央采纳了以下4项纲领。(1)召集全马人民,拥护英政府,阻止外敌的侵略。(2)武装党员及民众,以期彻底抗战。(3)肃清特务、敌探及汉奸。(4)在日军占领地组织秘密游击队,以策略性恐怖活动等行动进行挑战。由于力保马来亚不受日军进攻这一紧急课题摆在眼前,这里并没有强调“保卫祖国”。但是,“肃清汉奸”这句话应该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因为并没有提到马来人、印度人的对日合作者,只有将协助日本的华侨称为“…  相似文献   

18.
以往人们在论及华侨史时较为重视华侨对侨居国的作用与贡献,而对华侨在中国与外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有所忽略。本文仅就16—18世纪的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交往。经济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在政治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16—18世纪,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际上,西方国家经过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迅速发展。东方航线的开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急欲把东南亚纳入其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侵略的矛头指…  相似文献   

19.
在二战以前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中,英属马来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二战以后,中国与马来亚各自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双方的贸易关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就二战以后,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至197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之前中、马双方的贸易关系演变与发展,作一简要叙述和分析。一、战后中、马贸易往来的发展状况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在二战期间,尤其是马来亚在1941年至1945年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期间曾一度中断。在战后初期,由于中、马双方的共同努力,彼此间的贸易贸易往来得以迅速恢复和扩展。以中国在…  相似文献   

20.
前言:华侨一词的原义:既指侨居国外的侨民,又指居留当地的华民(华人)。华侨史分期:既照顾世界史,又兼顾中国史。第一篇:古代、中古时期的南洋华侨——公元前、后至十七世纪——第一章:公元前、后至九世纪汉唐间中南交往关系与“流寓”于南洋的华侨第一节:中、南交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流寓”于南洋各国的华侨第三节:作为“生口”被贩卖到南洋各国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