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资入台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与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特别是为有助于克服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冲击,台湾当局在开放台资投资大陆18年后宣布开放陆资入台投资。陆资入台投资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经济的全球化战略目标以及增长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月3日,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正式对外宣布第二波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项目清单,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也应给予足够的肯定。然而,观察台湾当局这波开放陆资入岛政策的内容,显然仍是开放有限,迈不开大步,与工商界的期盼有很大差距,也达不到促进台湾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吕钠 《两岸关系》2010,(9):29-3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两岸经济发展均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市场萎缩,竞争加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5.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台声》2010,(1):37-39
<正> 今年两岸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台湾当局开放陆资入岛,基本上实现了两岸双向投资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然而,与大陆台商返台投资、收购、兼并及上市热潮相比形成反差的是,受台当局有关政策与经济环境影响,陆资入岛进展缓慢。因此实现真正的陆资入岛与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的平衡发展,仍有待两岸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两岸关系》2009,(2):15-17
日前,大陆方面公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大陆企业积极稳妥地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也修正了《大陆地区经贸专业人士来台从事相关经贸活动申请案件审核处理原则》。新的一年,台湾当局如果能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予以开放,使两岸资本流动实现自由化,两岸经贸往来实现正常化,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底,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一周年。据台湾方面统计,2009年7月1日到2010年6月底,台湾“经济部”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58项,投资金额7991万美元,雇用台湾员工达1200多人,远不如预期。其中,大陆企业对台制造业投资项目非常有限,仅有3项,仅占总数的0.05%。这与台湾对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占85%以上(初期占90%以上)形成鲜明对照。而今年上半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达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7):37-39
6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刊出对萧万长的专访,揭开其相关经济政策的理念。面对台湾地区的困境,萧万长露出忧心直言:“台湾不能再这样下去,不把握这一、两年的机会,台湾未来让人不能想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台湾当局接连加大对陆资的防范与管制措施,与年初倡导松绑陆资的开放态度背道而驰,这是太阳花学运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负面影响与后遗症的集中表现。台当局这种强化陆资防范与管制的做法与政策取向,令人费解,也令人担忧。2014年1月初,时任"经建会"主委的管中闵表示,开放新创资本,将不特别对陆资设限,还会持续推进第四波陆资松绑,将启动"陆资投资新元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的台湾经济是严重萧条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已开始,今年台湾的经济形势又将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今年岛内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个背景是:去年“三合一”选举的结果是“蓝营狂胜,绿营惨败”;阿扁遭受重挫,“跛脚”已成事实;蓝营和绿营内部都处于整合之中;连、宋访问大陆的后续效应势必继续扩大;美国希望两岸关系稳定。在上述大背景下,笔者以为岛内经济和去年相比,在整体上虽会有起色,但起色很有限。岛内经济会比去年好些台湾是个小小的海岛,其经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有关方面预测:2006年的国际油价涨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12.
13.
台湾经济的困境与“荣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月中旬张俊雄回任台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后,仅仅1个多月,便连续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号称"一周一利多",所发出的资金支票甚至超过了前任苏贞昌1年4个月任内的全部投资支出,而苏贞昌任内的经济政策却正是标榜"大投资"的。但正如岛内各项经济指标所显示的,岛内经济近期难有起色,张俊雄想凭空造出"政绩",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电子资讯开始向大陆地区转移。最初规模较少,进入2000年以后,进程突然加快,这种转移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全面撒网,重点开拓。从早期的福建、广东,到目前的苏州、上海,乃至于北京、天津、沈阳等东部地区都有台商身影。甚至在中部、西部重镇武汉、西安、重庆、成都都不乏台资进行有目的渗透。如宏基集团继上海  相似文献   

15.
石正方 《台声》2013,(7):56-57
台当局为解长期以来的“闷经济”之忧,已推出多项提振岛内经济景气措施,包括“补助购买节能家用器具”、“高效率马达示范推广补助计划”、“增加补助公共运输车辆汰旧换新数量”、“吸引外来旅客”等刺激消费项目;“引进寿险业资金积极参与公共建设投资”、“加强地方政府促成重大投资”、“加速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执行”、“加速环评及土地变更流程”等鼓励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6.
檀江林 《台声》2002,(6):16-18
从“亚太营运中心”到“全球运筹中心”1995年前后,台湾李登辉当局为阻挠岛内厂商大量转移祖国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制定“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进而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成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一、顶新、旺旺、汤臣等集团不仅在祖国大陆站稳脚跟,获利丰硕,而且也成为最受大陆欢迎的品牌。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张勇 《两岸关系》2009,(7):37-38
如果说成千上万的大陆游客给台湾观光及相关产业带来了一缕缕春风.那么,将要源源不断涌进宝岛的大陆资金,给台湾经济带来的无疑就是一股强大的暖流……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7):40-40
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与香港隔海相望的台湾各大媒体纷纷推出“香港回归10年”等系列报道,以自己的角度审视香港10年来的变化。描述香港回归后各个层面的变化。虽然有媒体对香港回归后的“民主问题”说三道四,陈水扁6月28日甚至在其“阿扁总统电子报”上声称,“10年来香港像是被关在鸟笼中的小鸟,只是这个鸟笼愈来愈小”,但更多的媒体看到的是,  相似文献   

19.
白华 《两岸关系》2009,(6):34-35
第三次“陈江会”签署了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也发表了“陆资入岛”声明。在金融风暴远未结束、仍大大冲击台湾外贸订单及失业率的今天,“陆资入岛”不再是浪漫憧憬,此举也让台股—飞冲天,短短数日就大涨了近千点。股市猛涨,说明“陈江会”后对“陆资入岛”的期望,以及两岸搭起的经贸合作愿景,已让台湾股市远景可期。  相似文献   

20.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3,86(4):59-65,81
为改善投资环境,迅速发展经济,台湾当局相继出台了侨外投资条例.近50年来,台湾当局对侨外投资条例进行了多次修正,在放宽管制性规范的同时,不断强化保护性规范.与侨外投资条例相比,台湾当局的陆资投资立法显得较不完善.近期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规定大陆公司获得许可得赴台投资,但具体配套措施尚未全面正式出台,目前,台湾当局仅就开放陆资入台从事土地及不动产投资完成了相关子法,而且该项立法从陆资准入、陆资营运等环节对陆资多重设限,有违"非歧视待遇"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