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事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机制.原始社会不存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国家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对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否定,意味着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意味着国家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垄断了公共权力.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与公共权力又重新走上统一.通过对社会与公共权力之间逻辑关系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以影响、参与、行使公共权力为目标指向的公民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过去理解行政管理主要是从过程的角度出发的,是仅仅局限于操作和程序层面的。行政管理和社会形态呈现出一种紧密的、有机的和统筹的互动关系,它们一直处于连续互动的动态作用之中。"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共性社会"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加快对作为社会新形态"公共性社会"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公共社会的内涵、基础和性质等问题。尤其是在行政管理领域,我们需要加强"公共行政"建设,用它再来反作用于社会的公共性运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兵团"三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并把城镇化建设列在首位,进一步明确了兵团的社会管理职能,本文试图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对兵团农牧团场社会管理中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以此对推动农牧团场社会管理健康进行有所帮助。一、公共产品的基本含义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用于满足全体成员公共需要的产品。农牧团场公共产品则可定义为相对于在农牧团场生活的民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群体性活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交互性.为了避免相互残杀,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公民共同让渡出部分权利以契约的形式委托第三方代为管理,这是契约理论下公共管理产生的基本逻辑.公共管理以公民权利实现的基础,同时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契约的委托人,必须在契约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走社会、市场、政府有机结合的运作方式是公共管理有效实现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既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属性和明显特征,也是文化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在本质.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和文化的公共性将文化发展与政府职责联系在一起.提供充分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服务型政府在文化领域体现其公共性特征的有效措施.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应秉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公共性价值理念,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责任和职能.  相似文献   

6.
王焱 《理论文萃》2006,(5):4-10
公共安全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从人类社会产生时起,人们对公共安全就有着强烈的需求。然而人们又较少关心这种公共物品,在大部分时间里,公共安全成为人们熟知但却很少参与创建的公共物品。公共安全的提供总是交给国家和统治阶级,而公共安全也因阶级性而削弱了其公共性。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样化和个别化趋势;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的供给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私人企业也可以提供公共安全,出现了公共安全市场,政府对公共安全的管理正发生治道变革,其职能日益体现“公共性”。这些特征在城市社会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中国正在进行社会转型,城市社会中社区成为社会整合的基础,社区也成为公共安全市场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7.
在风险社会情境下,公共物品风险场域环境、多元供给主体互动关系、风险生成和内在影响机理正在发生变化,公共物品系统的复杂性、关联性、延展性等特点,为公共物品风险生成提供了可能。公共物品风险呈现出复杂不确定性、感知体验性、传播扩散性、人本利益性、管理模糊性等特点。公共物品风险的类别包括责任缺失型公共物品风险、盲动偏向型公共物品风险、知识匮乏型公共物品风险、寻租逐利型公共物品风险。公共物品风险生成归因于制度约束不完善、非理性心理偏差、多重利益驱动、责任伦理失范。治理公共物品风险,需要强化公共物品风险的公共责任伦理建设、发挥主体精细化的风险治理效应、建构主体间良善融合的社会互动关系机制、探索建立行动主体内部体系化的风险防控机制以及完善失范行为监督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解和认识公共问题、建构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西蒙和瑞特尔分别提出了"结构不良性"和"奇异性"的概念来概括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然而,两种概括都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识别和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与人们用来结构化问题的认知格局互为因果.因此,识别与标识公共问题的性质与特征必须坚持正确的策略原则.当代公共问题具有"适应性复杂性"或"有机复杂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主体性"为特征的人类公共生活已经"走向黄昏",现代公共生活必将朝着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的方向发展."主体间性"揭示了公共生活的现代本质,和谐的公共生活坚持"多元共生"的理念,恪守"消解中心"的原则和追求"和谐共赢"的目标.现代公共生活是人际"主体间性"觉醒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0.
坚持“四个统一”塑造学生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人格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符合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又彰显个体的特征与精神品质,其思想、道德、智能、心理与行为等协调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的或综合的状态与方式,它集进取性、创新性、协调性为一体.在当代,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就是要达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从而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其价值所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