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应用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童虫疫苗、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和速冻致死童虫苗免疫雌性C_(57)BL/6小鼠,免疫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动态变化。结果及相关分析表明抗膜抗体和依赖补体的抗体杀伤作用在抗血吸虫感染中起到一定作用,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和脾脏中B淋巴细胞百分数与保护力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保藏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经冷冻的童虫直接应用于免疫预防、免疫诊断、药物治疗的感染动物模型及虫种保存。自从James(1981)首先提出冷冻保存曼氏血吸虫以来,Stirewalt等(1984)、许绶泰等(1989,1990)相继进行冷冻保存血吸虫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许绶泰等的冷冻保存童虫技术进行改进,以找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冷冻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由本所钉螺室提供,所用钉螺系湖北钉螺,血吸虫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安徽贵池品系。冻存剂采用  相似文献   

3.
Taylor等(1976)的研究证明,用同种血吸虫辐照尾蚴或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绵羊,可使其对梅氏血吸虫(S.mat-theei)产生抵抗力。该作者等1979年用同种辐照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证明后者对牛血吸虫(S.bovis)也能产生抵抗力。Bick-le等(1979)应用同种和异种辐照致弱童虫免疫绵羊对抗梅氏血吸虫和牛血吸虫进一步作了试验观察。但直到1985年James等才首先应用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预防牛血吸虫。关于绵羊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尚未见到有关免疫预防的报道。绵羊是日本血吸虫的易感动物之一。在我国人畜共患血吸虫病的传播方面,绵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为了应用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进行家畜血吸  相似文献   

4.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 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 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 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BALB/c小鼠源日本血吸虫14d童虫的细胞凋亡现象,分别采用TUNEL检测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从DNA分子水平和细胞层面上进行定性观察,并应用FITC-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虫体凋亡细胞比例。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均能在日本血吸虫14d童虫中观察到一定程度的细胞凋亡现象,但不会导致日本血吸虫该时期童虫的异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本试验证实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是:尾蚴侵入皮肤后至第5天皮肤内发现童虫,其中1.5~2.5天皮内童虫最多,并在2.5天开始向肺组织移行,至第6.5天肺组织内发现较多童虫,第8.5天肺组织内童虫数明显减少,并开始向肝脏的静脉管移行。在感染后第12.5天,肺组织内已找不到童虫,肝脏内可找到大量童虫。在感染后22.5天,大量童虫定居在肝脏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同时发现部分配偶合抱的虫体。其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移行路线是由皮肤侵入后经静脉管入肺静脉后又随血循环进入肝脏,最终定居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这与日本血吸虫的移行路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1988年7、8月间,辽宁省某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有400余只水貂发病,其中100余只死亡。经临床检查、尸体剖检、细菌学检验及临床治疗,确诊为枸橼酸菌 (三)讨论 本试验结果冷冻辐照童虫免疫组绵羊的平均减虫率55.1%,差异显著(P<0.05),说明用钴60丙种射线10千拉德辐照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经不同时间(从24h至50天)冷冻于液氮解冻复苏后作为疫苗是能够激发绵羊对同种血吸虫攻击感染的抵抗力的。绵羊是日本血吸虫宿主动物之一,是家畜血防工作的一种对象,这一初步结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冻融死童虫作为疫苗是美国依阿华大学医学院李书颖教授等首先提出的,方法简单,不需辐照  相似文献   

8.
泰氏焦虫(Theileria spp·)的体外培养,最早见于Tsur氏(1945)的报告中。Tsur氏以血浆凝块法培养环形泰氏焦虫感染牛的脾脏或淋巴结碎片,在含有谷氨酰胺、吡哆醇、肌醇和核黄素的小牛血清台氏液中,环形泰氏焦虫考赫氏体得到了繁殖。Brocklesby和Howking(1958)证实了Tsur氏的工作。接着,Tsur氏及其同事对培养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采用胰酶消化单层细胞培养法代替了古老的血浆凝块法[Tsur和Pipano(1960);  相似文献   

9.
中、美合作研究结果业已证明,日本血吸虫辐照童虫苗对人工感染和现场试验免疫耕牛,都获得显著保护力。但这种活苗不能保存,不能运输。为了使日本血吸虫辐照童虫苗能作为重点地区、重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别对东方田鼠胚胎、皮肤、肺、腹腔、肾及睾丸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传代培养,再与前期建立的两种东方田鼠永生化细胞系在传代次数、冻存复苏以及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等相关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可在体外进行东方田鼠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传代和冻存,光镜下细胞均贴壁生长,呈长梭形,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最佳分离培养日龄、原代细胞贴壁时间、细胞纯度、传代次数及冻存后细胞活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所有东方田鼠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均没有显著的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活性。结果表明,东方田鼠不同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对16日龄日本血吸虫童虫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离、分析,得到了2 000±69个蛋白斑点,其中500±86个蛋白斑点与血吸虫雌虫和雄虫的蛋白所共有,童虫特异呈现的蛋白斑点有26±1个。对其中20个童虫特异呈现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代表了16种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预测的结果表明,它们可能与寄生虫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和细胞构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于家畜的免疫程序的研究包括免疫次数、注射部位以及佐剂使用对免疫效果和现场应用的关系。为此,特在豚鼠进行试验。试验分9组进行,共用90只豚鼠。试验结果指出,冷冻辐照童虫苗可用来作皮内注射或肌肉注射。1次皮内注射加佐剂的减虫率达50.24%(P<0.001),仅略低于不冷冻的辐照童虫苗的减虫率(53.38%P<0.001),两者差异不显著。1次肌肉注射加佐剂的减虫率达40.62%(P<0.001)。但1次肌肉注射不加佐剂的减虫率亦达40.66%(P<0.001)。2次肌注的减虫率并不显著地高于1次肌注的。可见冷冻辐照童虫苗作皮内注射要加佐剂。作肌肉注射不必加佐剂,亦不必作2次免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用虫苗防制血吸虫病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李书颖、徐锡藩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高剂量辐照童虫制成的致弱活苗,虽然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尚待研究,但看来是最有希望的虫苗。从1978年至1980年英国和苏丹的研究者在伦敦卫生和热带病学院的倡导下联合研究了应用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牛犊,使其抵抗牛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攻击,这项工作已在实验室和苏丹该病流行区自然感染的放牧区进行,减虫率和减卵率约为60%至70%,希望牛血吸虫病最终通过童虫苗的应用而在苏丹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应用感染血吸虫尾蚴11周的Balb/c小鼠肠淋巴结淋巴细胞建立16株血吸虫虫卵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选择其中的8株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特性测定。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属IgG_1亚型。ELISA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只对血吸虫虫卵抗原起反应,对肝片吸虫抗原和锥虫抗原都不起交叉反应。血吸虫雄虫和虫卵冰冻切片IFA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定位于虫卵卵壳,其中1株同时定位于雄虫表膜,2株同时定位于雄虫肠壁。免疫电转移试验表明8株单抗都能识别血吸虫虫卵抗原55~98KD之间的多条抗原条带,其中有3株单抗同时识别雄虫抗原的1~2条抗原条带。ADCC试验表明在巨噬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介导下,8株单抗中有7株杀伤血吸虫童虫的效果比1:2稀释的、感染血吸虫尾蚴8周的Balb/c小鼠血清强。  相似文献   

15.
自从Tsur氏1945年用血浆凝块法培养环形泰勒焦虫感染牛的脾脏或淋巴结碎片,首次将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在体外培养成功后,Tsur氏和他的同事随后对培养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用膨酶消化单层细胞培养法代替了血浆凝块法,使裂殖体的人工培养前进了一大步,为近年来扁瓶静止培养法大量培养含裂殖体细胞打下了基础。由于动物细胞在玻瓶内培养要经过贴壁繁殖的过程,因此充分利用瓶壁面积,使细胞尽量多地得到贴壁机会,是提高细胞增  相似文献   

16.
将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获得4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证实该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边缘无浆体MSP5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边缘无浆体阴性、阳性血清(各100份)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8%,与双芽巴贝虫、大巴贝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衣原体、血吸虫和羊肝片吸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羊无浆体阳性血清有交叉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H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重组日本血吸虫多表位核酸疫苗,并通过小鼠免疫保护试验比较不同重组多表位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筛选并以PCR方法扩增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jGCP)、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8GST)的抗原表位和23ku膜抗原大亲水区(LHD-Sj23)的编码DNA片段,构建了pCMV-LHD-Sj23-BSj28,pCMV-BGCP-LHD-Sj23,pCMV-BGCP-LHD-Sj23-BSj28三种日本血吸虫多表位核酸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法接种昆明系小鼠;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结果显示,3种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免疫小鼠中分别获得了6.30%,14.76%和64.95%的减虫率。表明该重组多表位核酸疫苗可诱导较高的免疫保护效果,获得的三价核酸疫苗pCMV-BGCP-LHD-Sj23-BSj28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题名中文索引:·病原生物学·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分析……………赵晓宇,姚利晓,孙安国,傅志强,刘金明,蔡幼民,林矫矫(1-1)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猪外周血天然免疫细胞含量的影响……………………………………………………………施开  相似文献   

19.
肝15号(F-15)是苯磺酰替苯胺卤代衍生物,于1983年由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研究所合成,并先后进行了绵羊、山羊、黄牛、水牛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童虫和成虫的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对人工感染4周龄以上童虫和自然感染的各周龄虫体具有100%的杀虫效果,但未对1~3周龄童虫进行过驱虫试验。为此,我们于1990年7~12月在伊克昭盟东胜市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虫株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氧化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重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的种系发育关系,以cytb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陆11个流行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进行了扩增、测序.用Clustal 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程序的MP法和NJ法及PUZZLE 4.1程序的ML法重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的种系发育关系;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相似性、碱基组成、转换、颠换分析.结果显示,对11个流行区的日本血吸虫PCR扩增后获得419 bp cytb部分序列,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1.67%.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依据cytb基因可有效地区分我国日本血吸虫山区和湖区两种流行类型,显示种内遗传变异特点,并可将日本血吸虫与分体科的其他吸虫鉴别开来.因此,日本血吸虫cytb基因适合作为日本血吸虫分离株种系发育的遗传标记,也可以作为一种鉴别基因用于分体科吸虫的PCR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