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教育室主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黎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3月11日22时30分在北京逝世后,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界及有关单位、人士深感震惊与悲痛,纷纷发来唁电唁函,寄来纪念文稿,以志哀悼、缅怀,表示要继承张黎群同志遗志,以张黎群同志为榜样,进一步推进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事业。本刊今特辟出大量版面,刊登这些唁电、唁函和文稿,以表达对张黎群同志深切的悼念、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张黎群同志与我们永别了,我十分怀念他。尤其是常常想起他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原是出自海灯法师。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海口召开的新一届会长、秘书长会议上,根据副会长周长康的建议,决定新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总结我国近二十年来的经验,充分反映青少年犯罪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最新成果。会长张黎群亲自组织力量,筹措经费,提出撰写的目的要求、规划启动等。2月28日,海南会议确定参与撰写的人员汇聚北京天天假日旅馆,就新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的总体要求、特色、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展开了充分讨论。张黎群同志自始至终参与讨论,他指出:研究会是在党中央关怀、支持下成立、发展的,中央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青少…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之际,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13届学术年会在我省召开,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对万绍芬、张黎群、郭翔等领导同志和来自兄弟省市及公安、司法、研究等部门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我们尊敬的张黎群同志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心情异常悲痛!张老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祥、宽容的老前辈,谆谆教导的老师长,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1982年6月,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我认识了张老,此后,经常聆听他的教诲,使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向明确,方法科学,事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是学术团体,是不盈利的公益性的民间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到了政府和企业起不到的作用。成立20多年来,作为会长的张黎群同志为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业的发展,为创建中国青少年犯罪学和犯罪学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以他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和献身精神,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交流少年法庭工作经验,研讨少年法庭工作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及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指导纽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于1994年11月21日至25日联合召开了“上海市少年法庭工作交流研讨会(纪念长宁法院少年法庭建立十周年)”。最高人民法院和京、津、沪、豫、苏、浙、闽、粤、川等省市的法院代表、来宾和有关领导同志150余人出席了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林准、副院长王景荣、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张黎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念祖、上海市政法委秘书长史德保、长宁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茅明贵等领导同志讲了话,市高院李国光副院长和长宁区法院曹加雄院长分别作了题为《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概况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创始人和老领导张黎群名誉会长不幸于2003年3月11日与世长辞。我和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同仁深感无限悲痛。张老的逝世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重大损失;对于我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一位好长辈、一位好老师。  相似文献   

9.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一年中,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殷切呼唤。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认清形势,把中国的理论创新推向一个新阶段。理论创新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必须采取的应对措施。按照WTO的规定,中国加入WTO之后,出版业中的图书印刷、图书零售、图书批发将逐步放开。1999年中美关于WTO谈判达成协议后,美方公布中国承诺在视听产品方面允许外商通过中外合资合作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分销录音带、录像带、书籍和杂志,其…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这个庄重的座谈会上 ,我带来了《求是》杂志编委会和全体同志对中央编译局的热烈祝贺和感谢之情。中央编译局成立 5 0年的工作成绩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评价 ,那就是“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 1 973年 ,周恩来同志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 ,吴亮平同志的翻译工作“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 ,他是转达了毛泽东同志的话。吴亮平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上个世纪的前期 ,由于自己精通英文、德文、俄文 ,翻译了很多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 ,对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成绩突出。 1 942年 ,毛泽东同志提议他来主持我们党的编译…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月19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来到了阔别8年的经济特区深圳。当小平同志步下专列时,中共广东省省委书记谢非同志迎上前,握着老人家的手激动地说:"广东人民想念您!"深圳、珠海、顺德、广州四地,共11天行程,小平同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谈。念兹在兹的,还是这两个字:发展。在深圳,小平同志特别  相似文献   

13.
德国《南德意志报》记者在德国社民党前主席拉封丹宣布退党并加入“选举替代”①之际,同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拉封丹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加入“选举替代”,他将如何与民社党前主席居西合作,他如何看待施罗德等问题。这对了解拉封丹乃至新左翼党的纲领有一定帮助。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记者:在几年前的一次访谈中,有人问您:“有些同志认为您站在民社党一边。”您那时回答说:“民社党现在变得荒谬可笑了。”而您现在却要进入民社党的开放式候选人名单参加竞选。您自己也变得荒谬可笑了吗?拉封丹: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14.
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创始人、尊敬的老师黎群同志经过与癌症的顽强斗争,走完了令人尊敬的光辉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今追忆几件往事,以寄托我们的怀念与哀思。 1980年年届花甲的黎群同志受命组建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并任所长。就我所知,从建所到1985年被撤消,在5年所长任内,黎群同志急群众之所急,想党和国家之所想,抓了好几件事关社稷安危的研究大事,青少年犯罪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件。我就是在这时认识黎群同志,并成为我尊敬的领导、长者、导师。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3月19-24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调研组徐向梅、朱艳圣、熊道宏、年玥等同志赴广西调研边境地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情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协助和安排下,调研组同志与广西自治区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外侨办、广西社科联、广西贸促会以及广西日报社、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广西电视台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同时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今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东亚、北美和欧洲三个重要地区.东盟和东盟"10+3"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立过程如下:1967年8月7~8日,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并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国为创始成员国;文莱在1984年独立后即加入;越南1995年加入;缅甸和老挝1997年加入;1999年4月,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加入东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雷加同志逝世一周年了。1978年7月,我从生活、工作了25年的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调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和江风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筹备北京市文联的恢复工作,这时我认识了久已闻名的东北老作家雷加。那时候,十年动乱刚刚结束,老作家们很多还在靠边  相似文献   

18.
本刊顾问、前国防科工委办公厅副主任强焕文同志因病于2006年7月20日逝世。强焕文同志生前担任本刊顾问期间,对本刊的各项工作曾给予长期、卓越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本刊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本刊全体同志对强焕文同志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对强焕文同志的殷切期望将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19.
小平为深圳题词的秘密1984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任仲夷、刘田夫乘坐他的专列一起南下。专列路经广州时,我和广东省委、广州军区负责同志到火车上去看望了小平同志。随后,我和刘田夫陪同小平同志他们一行到深圳。后来田夫病了,就由我陪他在深圳、珠海等地视察。24日中午,小平同志一行抵达深圳,稍事休息后,即听取了梁湘的汇  相似文献   

20.
我系系主任赵宝煦同志应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邀请,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赴美讲学、考察一年;归途又应邀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作学术访问,已于二月初返校。赵宝煦同志在美国一年中,除去在加州柏克利大学讲学和从事科学研究外,曾应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