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著作当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逐步完成他的实践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立新 《学习论坛》2005,21(9):38-41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察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考察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凸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唯物史观的历史起源和逻辑基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的萌芽。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提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提纲》通过批判和揭露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阐明了实践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提纲》首次从实践的视角考察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人和社会的本质问题,并作出了经典的描述。《提纲》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属性,立足实践论证了新唯物主义改造世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了哲学实践观,找到了把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不同理解,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实践唯主义的理解和从思维方式变革角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实践哲学理论的创新,即提出了实践是人最本质、最切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哲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批判布哈林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能动性;恢复了精神力量或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历史集团"这一概念来消除唯心主义因素同时又赋予精神力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从主体的维度来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维度来源于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心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吸收实践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12.
李云霞 《理论学刊》2003,1(3):41-43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进路可看作是形上智慧的外化,即形而上学已被认为是人的本性,重视并极其强调的是实践修养功夫,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知识论进路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拒斥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凸显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并通过实践全面展开人的现实世界.在此意义上探究开去,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又多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还是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这种批判性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批判现实中揭示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后,仍然需要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得到发展并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被长期忽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应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得到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当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过程,并形成适合于中国实践需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条式的中国语言诠释,也不是罩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外衣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摹本,而是以中华民族的土地为根基的,具有中西哲学融汇特点的指导中国社会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典范。  相似文献   

16.
张建云 《求实》2016,(2):34-39
劳动、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核心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两个概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著作中进行过科学阐释。从理论源头梳理劳动、实践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揭示其本质内涵和特性,辨析似是而非的问题,将这两个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无疑对人们以劳动、实践范畴为基础探讨理论问题、深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除具有哲学的后思、以思想为对象之思、终极性"寻根究底之思",思维存在关系之思、批判之思、由经验思维到高度理论思维过程之思等反思的全部内涵外,它作为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主要使实践在反思思维过程中承担了如下使命:一是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其哲学的基点,二是将实践取向作为事物本质及世界与人发生关系的实际确定者,三是以实践检验的方式将哲学原理还原为经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大众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成功范例,成为革命进步人士的指路明灯,有力地批判和反击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和文化专制。《大众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角逐的结果,是中国革命实际的需要。《大众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和它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正是通过书籍报刊、民间社团及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的人际和群众间的宣传推广等多种传播途径,《大众哲学》才普遍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为群众所接受。《大众哲学》的成功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实践特色;同时,也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事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排写作,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苗伟 《唯实》2009,(1):38-4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从唯物史观的哲学视野出发,展望未来社会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理念,并通过文化批判和异化理论的阐述,表达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视野,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柏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和人文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