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六期刊载了北京市律师协会《孙福清扎伤周占荣致死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一文(下称《律文》)。《律文》认为:一审法院认定孙犯“伤害致死人命罪”是不正确的;二审法院终审判决孙“构成伤害罪”也是不妥当的;应宣告孙“不负刑事责任”,并对其正当防卫行为予以“表扬”。  相似文献   

2.
《法学》1993年第5期刊登了施汉嵘同志的《姜长康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一文(以下简称“施文”),“施文”认为姜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笔者不能完全赞同,笔者认为该案中的前两个行为是挪用公款性质,构成挪用公款罪,后两个行为不宜认定为挪用公款。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盗窃的犯罪对象,是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人民司法》1992年第2期刊登的《不动产也能够成为抢劫、盗窃的犯罪对象》一文(以下简称“不”文),值得探讨。 “不”文认为不动产能够成为抢劫、盗窃犯罪对象的主要理由是:“占有”是认定不动产能否成为犯罪对象的关键。同时指出,占有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是指权利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控制的权利。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讨论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盗窃的犯  相似文献   

4.
读《法学杂志》1981年第6期《孙福清扎伤周占荣致死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一文,我完全同意北京市律师协会的意见:孙福清刺伤周占荣致死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不是防卫过当。无论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都是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判决。孙福清的行为,出发点正当,实施也正当,具备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1)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的;(2)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5.
2003年第1期《检察实践》杂志刊登了程晓天、孙文贺两位同行撰写的疑案评析《刘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一文(以下简称“程文”),该文中将犯罪嫌疑人刘某在自家西瓜地里安装爆炸装置而把偷瓜人炸伤的行为定性为故意伤害罪。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我们认为刘某的行为应定爆炸罪,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民司法》今年第6期刊登的署名王锡水同志的《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就被告人刘××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的认定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笔者读后颇受启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兼与王锡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通过报刊对有一些有争议的案件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让一些确有问题的案件,接受一下历史的检验、群众的评价是十分有益的。看了《法学》月刊87年第7期对刘亨年等集体贪污一案的采访和讨论,非常好。笔者认为,这个案件尽管1986年4月25日河北省监督审法院作了再审改判,但再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改判处理上,同当时的事实真相和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法学》1991年第5期刊登了朱志华同志写的《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私贷公款收取利息的行为》一文。作者分析了这一犯罪行为的三种定性观点,即投机倒把罪、贪污罪、受贿罪,并主张定贪污罪为妥。笔者认为此种行为定挪用公款罪较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  相似文献   

9.
读了《法学杂志》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刊登的李春霖同志《浅谈设立司法建议制度》一文(以下简称《李文》),颇受启发。但是文中的某些观点,笔者不敢完全苟同。现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对司法建议制度的探讨。《李文》认为:“司法建议是公、检、法三机关从执法的角度,向违法犯罪事件中的受害单位发出的一一种包含有建议,改革措施等的书面文书。”笔者认为,有权提出司法建议的单位,只能是公、检、法三机关  相似文献   

10.
1990年第3期《人民司法》“案例研究”专栏刊登了晓吴同志的《这三份抵押协议应如何认定?》一文(以下简称晓文),晓文对被告某县电器厂与第三人某县工商银行签订的两份抵押协议和与原告某地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签订的抵押协议的效力问题作了仔细的分析,分别作了不同的认定。笔者赞同晓文对第一份抵押协议(与第三人签订)的认定,但其对后两份抵押协议效力的认定,笔者不敢苟同。现略陈拙见与晓吴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申请再审人:甘肃稀土公司。 申请再审人甘肃稀土公司不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赣南师范学院矿产品加工厂与其关于购销合同纠纷一案的终审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该案第一、第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及判决结果: 赣陇联营稀土公司(简称赣陇公司)是甘肃稀土公司与江西赣县稀土公司为联合开发赣县  相似文献   

12.
《人民司法》今年第3期刊登了罗明举同志撰写的《这起借款合同的担保人应负连带清偿责任》一文(以下简称罗文),笔者对此持有异议,下面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3.
贵刊1994年第6期刊登的《(继承法)》第八条应予修改》(以下简称《继》文)一文),读后,似有不同意见,在此愿提出与《继》文作者王迅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法学界同仁。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继》文作者能从司法实践中探讨立法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求是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探求学风,  相似文献   

14.
储蓄人员倒贷应定贪污罪柴飞《人民司法》今年第2期刊登的张俊华同志《储蓄人员倒贷应定挪用公款罪》(以下简称《张文》)一文,认为周某行为的性质应定为挪用公款罪。同年第5期又刊登了高清江同志《储蓄人员倒货应定投机倒把罪》(以下简称《高文》),认为周某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司法》一九八六年第七期刊登的《偷换有奖券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读后,笔者认为,昝英杰的行为构成贪污罪(未遂),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偷换有奖卷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一文介绍的案情来看,昝英杰的行为具备了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昝的行为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33230”号奖券是鹤岗矿务局南山煤矿从代本单位部分职工买的奖券中收回来的,已成为矿里买的奖券。这样,“33230”号奖券中奖的一万二千元奖金(或二屋一  相似文献   

16.
《人民司法》1992年第11期刊载的周廷昌的《6万日元丢失的民事责任应如何认定》一文(以下简称《周文》),认为不能认定6万日元被张宁侵占;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禁止在邮件中夹带各种货币,6万日元的丢失不受法律保护;6万日元的损失完全是由于曹阳自身的过错行为所致,此责任应由他本人自行承担。因此对于原告6万日元损失的赔偿请求只能以证据不足予以驳回。笔者认为有几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人民司法》1990年第12期登载了张应华同志的《这起保险索赔案应如何认定?》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该文认为“该保险合同法律手续齐备,又不具有解除合同的情形,根据《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五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精神,该合同有效,保险公司应赔偿邓某的损失,邓某也应按私人车辆费率补交保险费.并付应补保险费的利息.”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分岐何在?     
<正> 《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刊登的孙国华同志《民主建设必须纳入法治轨道》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张光博在《人民日报》1990年2月5日上的《谈谈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了几点商榷意见;《中国法学》1991年第1期又刊登了张光博同志的答复(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认为,就“争取民主”问题进行讨论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有利于深入探讨,首先应当明确争论的焦点,弄清分岐何在。按照张光博同志的概括,争论的焦点是“取得政权后,要不要提‘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口号”。但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他们两位恰恰是一致的,即孙国华同志也不同意在我国、在现在笼统地提“争取民主”(或曰“争民主”)的口号。他在文中明确的提法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或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那么争论的焦  相似文献   

19.
《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法学论坛”栏目刊登的张永泉同志《递进主张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中提出的“递进主张事实”的理论很有新意,笔者认为该理论为举证责任的分配拓宽了思路,解决了举证责任中的结果责任不能转移的问题,很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一、对“递进主张事实”概念及其特点的理解与认识(一)“递进主张事实”的概念张文虽然提出了“递进主张事实”这一全新的概念,却未对其概念进行定义。不过,从其提出的思路和叙述的过程以及对“递进主张事实”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递进主张事实”,是指在民、商事诉讼中,一方…  相似文献   

20.
高河 《天津检察》2007,(4):60-60
《天津检察》2007年第二期刊登了杨正路同志《孙某的行为是诈骗还是抢劫》(以下简称“杨文”)一文。文章认为该案中犯罪嫌疑人孙某行骗不成转而抢夺的行为应构成抢夺罪。笔者认为“杨文”在案件定性上有误,孙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未遂)和抢夺两罪,而何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未遂)。下面,浅述本人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