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对弥补当事人损失、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该法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条款为基础,因而使国家精神损害的范围在侵权行为的形式、客体方面受到限制,同时也限制了非金钱救济手段的适用。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计更应结合民法的相关制度,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不应超越民法原理施加不合理的限制,而应将公权力行使的公益性因素作为个案考量因素。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脱离《国家赔偿法》人身损害赔偿条款而单独存在。建议通过扩张解释或立法修改解除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2.
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补偿和惩罚功能。我国产品质量法中缺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是十分不周到的。在立法上应对我国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确定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客观上造成了精神损害赔偿,就应予以赔偿;在确定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主要参考限幅数额原则;制定加重和减轻赔偿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尺度。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法理使然。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从精神利益可物化性、人性发展、人权保护、法制统一、公平原则等方面对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由于精神权益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法律后果。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包括:(一)赔偿原则——“抚慰为主、补偿为辅”的原则。(二)赔偿范围分为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三)赔偿标准及数额。赔偿标准分为客观认定标准、致害人认定标准及受害人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侵权损害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我国《国家赔偿法》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物质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和精神性人格权侵害的赔偿;赔偿请求权人仅限于受到精神损害的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确立"金钱赔偿为主,精神补救为辅"的原则,算定精神抚慰金时应兼采"不同损害不同赔偿"和最高赔偿限额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是因侵权行为而给被侵权人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精神利益方面的损失,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相当的负面影响。为此,各国一般都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希望能够以金钱这种方式来对被侵权人受伤的精神加以慰藉,我国也不例外。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所必然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以及对精神需求的相应提高,现行立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性,存在着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国内虽然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很多 ,却对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不够。在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近亲属可得赔偿的精神损害的范围有多大 ?有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权的主体包括哪些 ?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和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的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一样吗 ?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领域和刑事领域的冲突如何解决 ?是否以过错为原则 ?  相似文献   

9.
侯启海  郭凯  郝军 《工会论坛》2006,12(2):93-9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民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日趋健全和完善.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及其责任的界定,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及其法律适用,力图从中找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和一般民事赔偿责任的异同,促进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健全、适用和观念的更新普及。  相似文献   

10.
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邵世星一、现行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缺陷一般认为,《民法通则》第120条确立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该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已初步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问题还缺少统一的规定,法律与现实相比明显滞后。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就需要对"精神损害"进行科学界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和主体要拓宽,赔偿标准要法定化。  相似文献   

12.
谢秀珍 《工会论坛》2008,14(1):127-128
1994年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结束了国家侵权完全免责的历史,成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侵犯,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以及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都具有深远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的不断完善,其缺陷已逐渐凸现出来。无论是陕西麻旦旦案还是佘祥林一案都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家赔偿法中,认为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国家赔偿法是不完善的。笔者拟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人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有关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现行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全面有效地进行调整而备受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的范围过于狭窄,离婚时无过错方举证困难,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不够客观和细化。应从行使离婚赔偿请求权时间的立法、离婚损害赔偿法定过错的范围、离婚损害赔偿的标准、举证责任采取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体现了我国法律在民主、法治和人权上的一大进步。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求偿权的主体保障范围过于狭窄,死者、间接受害人、胎儿和法人都未纳入主体范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该条规定的损失包括了对人格权侵犯所致的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个重大进步 ,是先进的民法理论战胜陈旧落后的民法思想的一个重大胜利 ,也是我国民事立法思想从封闭、保守的苏联民事立法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一大明证。《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成功的 ,然而却是不完善的。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这不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国家赔偿制度中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并对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立了离婚时过错方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反映了我国立法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需及时完善.应扩大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制受害人的"无过错"条件,有条件地引入第三者责任制度并明确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应考虑的特殊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 ,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 ,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尊严和案例的追求 ,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也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本文立足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 ,选取其中几个侧面 ,以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和赔偿数额评定为切入点 ,对该项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着适用范围过窄、受害人取得赔偿的条件过严等问题.对此,在拓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同时,要以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受害人的无过错应理解为没有<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重大过错.另外要谨慎适用"第三者"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赔偿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属我国法律制度构建完善之大举。于国家赔偿制度中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必要性,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仍面临制度之困境,亟待完善。应从拓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明确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