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权力领导力向非权力领导力转型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空间膨胀对领导力结构的现实要求。在对比"非权力领导力"与"网络意见领袖"内涵构成的基础上,以克里斯托弗·胡德公共管理文化理论中的隐喻修辞手法为方法论,将"非权力领导力"类比为"网络意见领袖",为"非权力领导力"提供了一个较为纯粹的研究环境。根据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中的表现,网络意见领袖非权力领导力可划分为名人效应型、议题内容型、职业性质型和道德感染型。这四种非权力领导力通过聚集、内化和分散实现相互转换、相互融合。遁此规律,网络意见领袖非权力领导力存在三种实现路径:单一核心模式、相互强化模式和优势反哺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事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渐成公共协商的新型场域,既有的公共协商从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覆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网络空间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公共协商内涵,但实践中的网络公共协商仍面临着结构失衡、质量低下和灰色力量干扰等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国家力量的介入着力从提供网络空间充足有效的规则供应、建立高质量的官方网络信息运营平台以及构建网络公共协商的政治吸纳机制等方面来助推网络公共协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权力秩序是指权力关系中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运行功能。人类的文明政治生活与权力秩序密切相关,一切政治发展都以相对稳定且有序的权力秩序为前提。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权力秩序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将权力秩序分解为集权和制约这两种基本形态,并认为从集权秩序向制约秩序转型是我国权力秩序转型的基本方向。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参照,可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入手探讨权力制约问题,即可发展出一个分析权力制约的理论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在等级结构和平行结构中追求规则制定、规则适用与规则解释这三种首要功能之间以及控制与协调这两种第二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出现来自于现实秩序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状况的要求,经由秩序与制度间不同的关系形式,形成公共权力系统中不同权力形式的价值取向和程序系列,在现代公共政治活动中,对于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类公共权力形式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考察三种程序系列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作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中对公共事务治理的一种新范式受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实体社会的合作治理及以网络(互联网)作为治理工具而对实体社会展开的合作治理,无论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公共管理实务层面都已开花结果。但是,网络空间的功能异化与乱象,也不容忽视。合作治理理论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网络空间的合作治理旨在界定网络空间的领域边界,明确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构建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双重性的影响,其原因不在于它是一个中性的工具,而在于其本身的悖论互联网是技术上的分布性与现实中的集中性、网上内容的信息无限与知识有限、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网络交往的"天涯若比邻"与"比邻若天涯"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
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网络空间内的、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能由持有人操控或支配的专属性数据资料。在民法领域,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已有一致意见。在刑事法领域,对虚拟财产应否具有财产属性这一问题,尚有争议。虚拟财产属于民法学意义上的债权凭证,也属-I-~,1法规定的财产范畴。从刑法角度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对维护网络秩序、保护公民权利、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外部成本三个方面考察三种集体决策模式,可以发现,不同的决策模式有着各异的内部成本构成内容。三种成本具有相互转化的可能决定了这三类决策模式也有相互转化的趋向。在现实的公共管理或组织运行活动中,往往适用三种决策模式的融合或混合,强调基于不同的公共管理事务或组织事务,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决策模式,以实现效率、效果以及公平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整合要求,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本文从CAI课件与课堂语文教学、信息处理与语文阅读教学、虚拟网络空间与作文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要求以及语文教学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对网络空间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其疏解之道由外在约束转向内在道德自律,以儒家“慎独”观念为价值导向,提升公民内在的道德判断、道德自觉、道德自律,进而净化微媒体网络空间秩序,促进现实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中的文化产业,应注意规避文化安全的风险,规避企业文化抵牾的风险,规避资本投资的风险,规避同质化竞争的风险,规避信息盲区的风险以及规避人才外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可计算和定域的风险社会正在迈向难测和离域的不确定性社会。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经验与量子的不确定性“革命”共同挑战了擅长预测、防范和控制的风险理论。在经典风险社会理论中,“风险”概念的发展得益于从可计算风险到不可计算风险的二元建构,但可计算/不可计算的风险框架对不确定性社会的洞察力十分有限;技术官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风险遏制技术将风险治理局限于社会控制和社会秩序,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仍然沿袭各种“先验”工具理解和管理“危险的风险”。为了与新的“不确定性”社会事实紧密接轨,以及回应全球不确定性时代的现实需求,未来风险研究的理论思路可以尝试从“风险”向“不确定性风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由"强关系"传播向"弱关系"传播、由"节点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由"链条化"传播向"矩阵式"传播三种模式,并基于这些传播模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划分为萌芽、关注、爆发、消退四个阶段,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新媒体信息传播中,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存在多与少、快与慢、真与假三对矛盾,并进而提出了建立集成化舆情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新媒体话语空间、多向度丰富传播话语、提升新媒体人文关怀意识、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舆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整合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运作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整合模式的转型与推进。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多元流动的主体、相对无限的客体、虚实结合的元宇宙空间与柔性引导的机制共同构成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整合模式。在此模式运行过程中,既面临着数字经济激发社会整合的内生动力、多元价值环境赋予民众网络归属感、网络政务公开推动公共权力合理施行等全新机遇,也需要应对“信息茧房”削弱社会粘性、人工智能冲击社会结构和“网络民粹”侵蚀网络生态等风险挑战。基于此,要深挖网络空间的“社会共同性”,严守网络社会分化的底线,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协同构建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双重共同体,推动我国社会整合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得公共管理危机越发频繁,如何合理规避风险,解决各种危机,成为公共部门当务之急。问题管理作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套理论与方法,将为公共管理危机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制度是信息产权化设置中的核心法律制度,但知识产权将知识信息私有化后形成了一对基本矛盾:信息自由传播与知识私有控制的矛盾,特别是当知识产权在现实发展中出现不合理的扩张后,信息自由和知识产权的冲突愈发明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是对知识产权基本信息达成公共开放、公共获取的重要机制,其建设内容应着力于信息自由与知识产权之间冲突的化解,使公众的信息福利得到实现,信息权利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生的网络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走势,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界定、学理意蕴、遵循原则和路径探析对实现国际互联网体系治理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货币资本存在三种形式,即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借贷货币资本和"虚拟的货币资本",三者在循环与积累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但是,货币资本在后两种形式上的积累具有脱离现实生产过程、不断自我膨胀的潜在特性,20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发展放大了这一特性,使得它们的积累规模远远超出现实资本积累的承受能力,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因此,现代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货币资本在三种形式上的错配而导致的生产与金融的断裂。  相似文献   

19.
以乔哈里窗(JohariWindow)沟通模型为基础,结合电视求职真人秀《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中的真实案例,探讨应聘者在面试互动过程中实施印象管理的沟通方式、印象风险以及风险规避策略。应聘者可通过暴露隐藏区、探索盲区、突破封闭区三种信息呈现手段来扩大公开区域的信息共享,增进招聘方的认同。然而,公开区的信息扩张有可能导致应聘者的印象风险,为了规避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等信息传播的偏差,应聘者可以采取聚合策略、期望破坏策略、自我客体化策略、危机印象管理策略等,对其求职印象实施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往往引起谣言,网络谣言是谣言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形式,网络属性使其与现实谣言具有明显的差异。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中增加社会恐慌、社会压力,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也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在公共危机中,网络谣言具有生成、传播以及消亡机制。为了防控网络谣言的产生,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提高公民理性认知和加强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