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缺失形态,平衡媒体介入公司法公信力,应当以坚持司法体制改革为主,加强约束媒体介入的行为为辅,创立新模式,寻找新途径,使媒体与司法形成合力,从而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深入发展和保障人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这一重大转变,是严格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侦审关系体系又一次跃进。本文从侦审关系的历史背景、"侦查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对比分析、改革背景下侦审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审判中心主义"下侦审关系之应对措施四个方面对此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法院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司法公信力是民主法治社会司法权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构建民主和谐的法律机制;坚持公正司法,提高审判工作质量;规范司法行为,树立司法权威;坚持司法为民,增强司法亲和力;加强职业操守教育,保持司法廉洁;加强司法沟通,实现法院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包含司法权运作和受众心理两个层面,其内容涵盖"信仰、信心、信任"三个方面。司法公信力的衡量标准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在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司法权的运作主要是借助法官这一群体来实现的。法官品质的提升必须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和自我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达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处在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法律信仰的缺失、供需之间的矛盾、素质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导致司法公信力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社会需求。为了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必须确保公正司法、廉洁司法,落实司法为民,推进司法公开,改进司法作风。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7.
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 推进我国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人权入宪,必将进一步促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任务的顺利完成.刑事司法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从加强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重塑刑事司法理念、改革劳动教养制度等方面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执法司法责任制建设作为执法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深受法律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是推进司法执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完善和全面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制,提高执法司法质效以及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深化执法司法体制和其他各项改革具有重要牵引和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司法能力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是否有助于提高军事司法能力为我国军事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提高军事司法能力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军事司法体制改革需要:调整军事司法资源配置,使军事司法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军事司法人员的素质,建立稳定的、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司法队伍;增强军事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减少军事行政机关对军事司法机关办理具体案件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刘佑生 《理论前沿》2003,18(17):13-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司法体制改革列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第六个问题,表明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明确指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思路和重点。这是今后进行司法改革的行动指南。我认为司法体制改革关键要在体制上做文章,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一)确立司法“两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在党内和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事业的领导核心,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还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理论上讲,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力"的视角考量司法公信力,其内涵包含司法能够赢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应具备的能力,司法获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后产生的影响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内容最为重要,应属于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司法裁判的本质必然要求司法公信系于裁判力,而司法公正的使命必然要求司法公信注重公正裁判,因此,公正裁判力应该成为司法核心公信力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基于司法公正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则需要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增强公正裁判的能力。司法公正在法治语境下对裁判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个统一,即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司法能动和司法自制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因其身心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他们身体稚嫰、心灵幼弱,行为也会表现出异于成人(甚至为成人所不能容忍,如违法、犯罪)的特征,社会对待他们的方式应当以保护、教育为内容,以福利制度及司法制度为载体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在这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和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理应奋起直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不高,仍然存在案结事未了、同案不同判等非正常现象。司法公信力具有信用与信任双重维度。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体制缺陷、司法不独立、同案不同判等。因此,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一方面应紧抓司法公信力的信用与信任双重维度,注重从改革传统法院体制、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提高办案效率和完善裁判文书制作,另一方面应规范媒体监督、加大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十六大报告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的奋斗纲领和行动指南,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提高司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 中国加入WTO之后,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迫切需要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适  相似文献   

16.
逮捕权是检察机关所负有的最具有司法属性的法定权力,公众对其行使的信赖和认同程度关系到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的整体水平。从司法公信力的核心要素出发,立足于审查逮捕阶段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方领导理论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从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的领导特质、领导行为、领导权变的传统领导理论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的新领导理论阶段。随着领导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领导理论的研究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立法与司法的良性互动,这要求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提高立法的科学性,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基础;二是努力降低立法滞后性给提升司法公信力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努力应对法律变动给提升司法公信力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司法责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法律体系中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对于规制司法工作者行为、司法机关运转方式以及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中司法责任制度的各个模块正逐步确立,特别是错案追究制度、主任检察官责任制度、授权清单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已在相关试点地区摸索实行,但理论界对于我国司法责任制的总体价值追求之方向,尚无明确定论.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建立科学的司法责任制度有利于防治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责任心、规范司法行为、保障司法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