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神兵"组织是黔东北人民在封建军阀和地方官僚的剥削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带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的农民武装组织;红三军是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一支革命武装。红三军进入黔东后,革命联合当地的"神兵"组织,这是一场偶然的相遇,更是历史潮流发展下双方出于现实诉求的必然结果。文章试从红三军与"神兵"两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探讨双方实现革命联合的历史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2.
黔东铜仁与南昌起义的主力军之贺龙二十军,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关联。贺龙部队经"黔东休整"汲取前进的宝贵力量,发展为完整建制地参加南昌起义的重要主力;北伐征程中的"黔东战士"坚强可靠,归建于人民军队早期第一批多民族革命武装力量;南昌起义积淀的"黔东因素"的持续发酵,对后南昌起义时期湘鄂川黔地区苏维埃革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黔东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前的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随着国家武陵山开发战略的实施,黔东革命老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争取设立黔东革命老区发展试验区,走贫困山区的极贫困地区连片组团发展模式,使之成为武陵山区开发的重点突破口,探索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云贵少数民族地区诞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制定及实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意义重大。由此,也进一步揭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原因及其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民主革命思想在黔东传播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在同盟会影响下民主革命思想在黔东得到广泛传播。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标志着中国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黔东仁人志士在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如松桃县乙未科举人戴人俊与本县黄延祚、杨思森、朱文彩、徐子强、李应先、蒋义云等先后加入同盟会,并于1910年成立同盟会松桃分会,积极传播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化是黔东宝贵的文化基因。充分认识黔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对其准确定位,增强自我认同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发掘和整合,有利于促进黔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参加南昌起义划时代壮举的黔东(包括现黔东南的镇远、岑巩等一带)儿女,是中国革命的骄傲,是贵州的骄傲,黔东人民永远铭记其英名业绩。据《南昌起义人物研究》所载,有名可查的"贵州籍16人"。人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元素,其活动是史实考析的关键成分,厘清几名黔东南代表人物事迹史料,有助于丰富"黔东与南昌起义"重大研究课题。一、攻占省府大楼的二十军第二师师长秦光远  相似文献   

8.
铜仁红色革命历史是与贺龙、周逸群等人的早期革命活动相联系的,尤其是贺龙率部两次驻军铜仁,六千黔东子弟追随贺龙征战北伐及参加南昌起义。碧江是铜仁红色基因的早期孕育地,这为贺龙率工农红军后来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战略性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影响现代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事件。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黔东优秀儿女,在民主革命汹涌大潮中显示了自己的不凡。以席正铭、周逸群、旷继勋、李光庭、严希纯等为代表的黔东进步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分赴各地寻求革命真理,积极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黔东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0.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偶然与必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逆境的交织碰撞中产生了"无比忠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孕育"长征精神"的重要母体之一,为以后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诞生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作下了铺垫,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后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木黄会师奠定了条件。当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历尽艰险、遭受重大挫折后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三军在胜利木黄会师。此次会师在红二方面军征战史乃至整个红军征战史上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云贵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革命亟需复兴之时,它发挥了"细而健"的战略贡献、"分到合"的建制创举、"舍与取"的行动支持等重要作用,历史地承接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重大使命,并共同孕育了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3.
碧江区是贺龙早期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地,它与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中揭示了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的革命蕴含。  相似文献   

14.
清代黔东民族地区的义学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学教育的创办是清代统治者为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是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义学的创办地点最初主要集中在府城县城,后辐射到人口集中和条件较好的乡村;义学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开化与影响都较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推动了黔东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弼时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对党和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并亲身培育了独具首倡意义的木黄会师精神,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正确的政治原则、求实的思想方法和灵活的斗争艺术。从黔东红色革命,阐述了任弼时关于保持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增强党性观念等方面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6.
黔东、黔东南山水相连,是红军转战和长征经过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红军和各族人民共同创建的著名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为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和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黔东根据地包括石(阡)镇(远)黄(平)根据地。换言之,石(阡)镇(远)黄(平)根据地是黔东根据地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以来,黔东人民谱写了革命仁义的光辉诗篇,它包括同心合德,无私无畏、抱德炀和,平等包容、崇德弘毅,奋勇争先、义以为上,果行育德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仁义黔东在武陵山地区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万山是贵州近代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在农村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时期,省溪纵队在工矿区域作了苏维埃革命的重要探索,其历史渊源长,内涵独特。  相似文献   

19.
黔东根据地顺应革命形势需要而诞生,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红二军团处于严重困难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块战略基地成为红二军团复兴革命的战略依托和精神支撑,它开启了云贵苏维埃革命的先河,开辟了区域性革命的战略通道,支撑了全国革命战略布局,成为红六军团西征的目标地,有力地承接了中国革命的大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东区情区位以及黔东经济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发展要素互补的论述,立足黔东经济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思考,分析黔东经济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加快推进武陵山民族团结模范区的黔东经济无缝对接、顺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