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书全  杨林 《行政与法》2004,(11):117-118
税权划分规范与否,关系到中央和地方两级税制体系能否规范建立和有效运行。针对我国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税收征管权交叉重叠等税收权划分问题,本文比较国际上通行的三种税权划分模式,认为我国应选择“合理集权、适度分权”的分权模式。并指出赋予地方适度税收立法权、合理调整税种归属及其征管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当前规范我国税权划分、重新架构地方税制体系的具体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在税制模式、课税单位、税率设置、征收方式、征管手段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建议:税制模式应从分类所得税制向分类综合税制转化;课税单位愿考虑家庭因素;简化分级累进税率,降低最高税率;改革起征点僵化设置,规范税前扣除并使两者弹性化;征收方式应向自行申报为主转变;使征管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建立健全税收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法学论坛》2007,22(6):95-1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将更加凸显.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制模式不能体现纳税人税负的公平合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窄,不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不合理;税率设定复杂显失公平;税收征管缺乏力度;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纳税义务人故意隐瞒收入.其改进方案包括: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拓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减少减免税项目;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调整;加强税收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4.
滕祥志 《北方法学》2017,11(6):52-63
现行《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中行政机关扩权条款增多,而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阙如,相互之间并未形成合理的制度均衡。从税法行政解释权的实际行使出发,讨论开放税收司法问题,需要厘清以下问题脉络,一是税收立法的不完备性,导致税法行政解释扩张和税法不确定性;二是随着交易结构愈益复杂,实践呼唤税务机关提供税法确定性服务,税法确定性服务的法理基础是税法解释权共享原理;三是根据税法解释权共享原理,税法解释权不能由行政机关独享,规制税法行政解释权的逻辑归宿和制度选项是激活税收司法,以落实税收法定。  相似文献   

5.
肖金林 《河北法学》2000,(4):135-137
税收管理权是衡量一级财政自主程度的重要参考。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问题,而财权问题的基础又是税收管理权问题。税收管理权包括税收的立法权,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的调整权和税法的解释权等内容。我国目前实行的分税制是不完全的分税制,在税种划分、税权划分、征管范围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不少的缺陷和问题,而税收管理权划分不合理的问题,则是分税制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主要存在的税制模式、税率结构和税收征管问题,本文通过比较法研究,相应提出了完善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制模式、税率结构和征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建立促进公平、合理分配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税收制度是国家调控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培育和调整阶段,税制还不十分健全,存在改革的必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房地产税种设置不合理、税收负担不公平、税收政策不统一、税收征管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从房地产税收取得环节、保有环节、经营环节和征收管理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楚悦 《法制与社会》2013,(28):154-155
国家税收必须通过具体的征管措施,才能将本属于社会民众的资产合法地转化为国家财富,所以税收征管是税法执行中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实现公财政收入的必经程序,也是在税法实践中容易暴露问题和需要着力改进的部分。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税收征管房地产行业由于持续时间长,经营地区广,资金组成多样,参与人员和阶层广泛,税源相当复杂,税费名目繁多、重复课税、税负不公、收入分散且隐蔽性强,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税收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施正文 《法律科学》2006,24(5):155-163
中国税法通则的基本定位应当是调整税收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共同问题和综合问题的通则性立法,主要规定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实体基本制度和程序基本制度,是税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是规模适度、体系科学、赋有现代法治理念的现代税收通则法。在立法时,应当侧重从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角度,重点处理好与宪法、财政法、立法法、行政程序法、税收征管法、民法的关系。在搭建立法架构时,应当以“总则——纳税义务——税收征纳的一般规则——税收确定——税收征收——税收执行——税收争讼——法律责任——附则”为立法主线。  相似文献   

11.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在不同时期呈现相异的经验与问题。1949年到1990年代初的财政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权分配大起大落,缺乏稳定的法律规范。1994年分税制的实施,虽然基本实现了预设的目标,但仍然存在没有解决税制不平等并且按税种划分收入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问题,虽然分税后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比例在整体上基本到位,但是各地财政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要解决上述种种问题,只有在诸多方面实现财税领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比如分税制的收入划分应遵循效率、公平和适应等原则;税收征管体制必须尽快立法化和司法化;更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必须获得合理分配;在地方获得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界应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税制的征税范围涵盖面几乎已经涉及了所有收入、财产和行为,但是执行的结果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频繁的政策减免和两套机构的交叉运行,使税务人员感到税收征管越来越难。在接下来的税制改革中,笔者建议,制定《税收基本法》,构建税制框架;简并税种,制定各单行税法;制定统一的计税标准,改变税收优惠运行模式;重新调整各收各税的征管模式,解决“国、地”两税争税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丛中笑 《法学论坛》2006,21(6):105-110
2005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正仅是局部微调,没有弥补其根本缺陷,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和完善任重而道远。应当借鉴近年来各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改革的合理因素,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根本缺陷,探讨进一步完善的五个关键路径:分类征收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模式转变;减少累进税率级次,降低最高边际税率;规范税收特别措施;采用基本扣除与专项扣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弹性税制,推广税收指数化和完善征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当前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称《税法通则》)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符合中央、地方立法权限适当划分的宪法原则,应统一认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范并有效实施税收立法权与税收管理权的适当下放。  相似文献   

15.
税收正义是税收立法、执行和司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判定税制设计及运行是否合理与正当的价值基准抑或分析工具。营改增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不仅具有避免重复征税、完善抵扣链条、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积极功效,其践行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品格更是有助于匡税收之本原,正税收正义之名。截止目前,营改增既有显著成绩的取得,亦有诸如税负不公等有违税收正义之处。以税收正义审视和省思改革有利于保障改革的合理化与正当化。财税法治、国家治理与税收正义高度耦合,"营改增"改革应以财税法治进行制度保障,以国家治理思维改进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完善税率设计、税收比例和税收优惠措施来寻求税制改革的正义解,实现并保障税收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6.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税法体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对其进行妥适修改,能促进税务行政机关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利。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具体制度,发达国家在税收征管领域都有诸多经验值得我国镜鉴。对该法的进一步修改,应着力于改革"两个前置"和税务代理制度,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制度,并解决好与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根本上看,从理念到制度,都应体现出对纳税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实现税收征管领域的"良法美治"。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在审理不服有关征税决定的案件时,对征税决定合法性问题,主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查:一、审查征税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征税职权根据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除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关税、船舶吨税及海关代征税收外,其他税种税款征收均由税务机关征收。这里的税务机关包括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及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根据有关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有:①增值税、消费税,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③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税权集中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因此,地方财力由地方自有财力以及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构成,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促进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此,税权持续向中央集中。税费改革后,非税收入也逐渐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事权却不断向地方分散。中央既要抑制地方要求分享税权的冲动,又必须在税收立法时适度兼顾地方税收利益诉求。考察国务院、中央财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近20年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叶姗 《中外法学》2012,(4):782-799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税权集中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因此,地方财力由地方自有财力以及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构成,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促进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此,税权持续向中央集中。税费改革后,非税收入也逐渐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事权却不断向地方分散。中央既要抑制地方要求分享税权的冲动,又必须在税收立法时适度兼顾地方税收利益诉求。考察国务院、中央财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近20年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叶姗 《法学家》2012,(3):18-29,175,176
我国股票转让所得课税规则的变迁经历了"征税—暂免征收—部分恢复征收—返还部分税收"四个阶段,相应的法律文本为《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核心内容分别是给予、取消以及变相恢复税收优惠。上述规则的变迁反映了税收减免权在中央财税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及其冲突,这种斜向府际税收竞争越来越激烈。斜向府际税收竞争的产生,源于财政分权不尽规范和规则设计不甚合理等制度成因,它形式上违反税收法定、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原则,实质上也侵害了税收征纳各方的合法权益。法律上应当对此进行规制,既要减少税收竞争发生的可能性,又要解决税收竞争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