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假设与管理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韩非认为人性是“自为”、自利的,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他以“自为”人性论为理论前提,提出了以“势”为基础的以法治民、以术治吏的管理之道.韩非的这种管理之道,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管理.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儒家的以德治国管理,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2.
韩非在提倡法治的同时,也主张实行德治。他认识到人民是国富兵强的源泉和民心的向背是国家安危存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主张实行硬的一手时,也推行软的一手,只不过是刑主德辅而已。韩非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取信于民、利民、反暴政以及忠孝等方面。重温韩非的德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实行法治,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邓小平法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的内在根据。法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表现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征,然而它所倡导的法律至上、依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依法执政理论的意义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淑波 《理论探讨》2003,3(3):11-1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行依法执政 ,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法治精神是文明的政治意识的内核 ;法治以法制体系的规范性来促进政治行为的有序化 ;法治以其可预见性保障着政治行为所必须的相对稳定性。所以 ,依法执政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依法执政 ,首先要学习法治思想的精髓、借鉴法律科学所提供的方法论 ,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5.
论韩非的“因情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人们之所以称韩非为法家、法家之集大成者,是因为他集法、术、势于一身,力倡封建君主依法来治国;是因为他毕生都站在封建专制国家和封建专制君主的立场上,研究和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国富兵强的方略.可以说,韩非的每一篇宏论都是他献给封建君主的“治世良言”,都紧扣如何治理国家的主题,或是如何驾驭群臣的方术,或是如何使用民力的招法,亦或是封建君主自身的“修炼之术”.在他集中论述治国原则的《八经》中,“因情”被韩非列为治国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他向封建专制君主提出了“凡治天下,必因人情”的治国方略.“因情而治”既体现着韩非的治国方略,又蕴含着他的人性思想.尽管“因情而治”是韩非为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但这其中对人性的蕴含透视和以人性为基础建构的治国方略,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思想家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即,斯自以为不如非."韩非综合了法家三大思想,祖述商鞅,以其法治理论为起点,吸收了慎到的势治,申不害的术论,并把三者融为一体,建立了一个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君主专制理论.不仪如此,他还对其政治理论进行了哲学上的论证,从世界观、历史观、人性论上为其学说找到了理论根据,他吸收和改造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唯物主义,发展了性恶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展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在教育界的推进历程。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在于:依法治校是保障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依法治教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蕴涵着丰富的依法执政思想,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对我们党实施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韩非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秦时期法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通过外力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韩非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韩非与商鞅都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但二者政治思想之间的差异往往被已往研究者所忽略。商鞅关注的是如何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制,实现所谓"抟力",韩非则侧重于国家内部权力配置,及君主如何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鞅与韩非都是非道德主义者,但韩非是更彻底的非道德主义者。人性好利与"与时俱进"的历史现实主义是韩非彻底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韩非认为,凭借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垄断一切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制度设计优势,完全可以建立起能够确保以君主利益为目的的制度环境,而"法治"与"术治"的正确运用正是君主建立和维系这一制度环境的基本工具。韩非彻底的非道德主义政治思想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实践的本质,但其强烈的反人道性却使其失去了进一步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11.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2.
深圳教育经过近 2 0年的发展 ,取得了为人称道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深圳依法治市环境的逐步形成 ,深圳教育要迈上新的台阶 ,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依法治教呼唤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如果无法可依 ,依法治教只能是一句空话。加强教育立法 ,依法治教促教 ,既是理顺教育内部、外部关系 ,深化改革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要求。自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特区立法权以来 ,深圳市先后通过并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教育督导条例》、《深圳…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多年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实践,对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十个主要问题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这些问题分别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法律规范供给难题的破解,法律系统公私二分的反思与重构,重新认识法制统一原则及其价值,法治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执政中的党政关系,法治建设的具体方式,良法为治的实现,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体现为法律至上、法制健全、立法民主、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保障权利等六个方面.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要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依靠政治权威力量的强制推动,而不能寄期望于法治的自然演进,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不仅意味着依法治民、它还意味着依法治政和依法治党,因此依法治国需要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作为法术之士,他一生做过的事可以概括为三件:其一是总结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其二是研究著述有关治理国家的理论;其三是为专制君主治理国家提供方略。韩非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在《韩非子》的五十五篇宏论中,包有"循天守道"、"因情而治"、"依法赏罚"、"治吏引纲"、"务力耕战"五大方略,其中,"务力耕战"是韩非主张的治理国家的根本性方略。富国强兵,务力耕战,赏罚依法,这是韩非务力耕战的基本思路。韩非给专制君主提供治国方略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统一天下。这些治国方略中蕴涵的一般道理,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具体体现,不仅指导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并且指明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向。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开创性贡献,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韩伟 《理论探索》2017,(1):31-36
在重视法令、倡导革新、富国强兵等方面,明代法家思想延续了先秦法家的一贯思路,但在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融合中,又有不少创新,提出君臣平等、天下之法等主张,将法律治理向基层社会延伸。以现代法治的标准审视,明代法家思想不乏局限性,但它以法制推动改革、严法整饬吏治、正视刑法作用、初步构建起法制的民主之基等,仍显示出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2)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理论体系应该是"习近平法治思维",该理论具有思想的承继性,实践的开拓性,理论的创新性。习近平法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法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在重视法令、倡导革新、富国强兵等方面,明代法家思想延续了先秦法家的一贯思路,但在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融合中,又有不少创新,提出君臣平等、天下之法等主张,将法律治理向基层社会延伸。以现代法治的标准审视,明代法家思想不乏局限性,但它以法制推动改革、严法整饬吏治、正视刑法作用、初步构建起法制的民主之基等,仍显示出积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治精神,是指现代法治国家在依法治政过程中所映现出的民主、客观、公正的根本特质。一个法律制度完备的国家未必就是法治国家,只有当其政治行为特别是政权的实际运作内含着法治精神时,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法制精神与人治精神是根本对立的。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存在着内在一致性。法治精神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