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说纷纭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20世纪最令人惊叹、也最令人深思的事件之一。苏联的解体,几乎像是一朝一夕发生的事情,但导致其瓦解的许多因素,却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在这里,不能不提到在上个世纪初,两个著名的法国作家当年对苏联的观察。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都曾怀着对这个当时蒸蒸日上的国家的极大兴趣,来到莫斯科旅行。他们都将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思,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救亡的危急关头,译介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成了国统区一个热点。由于苏联是当时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战斗堡垒,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命运相关,休戚与共。苏联作家反映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卫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九日)一战争中按照苏军条令执行是不行的,还是搞自己的条令。现在教条主义抄苏联,请问苏联当时是抄谁的。八大决议中有一节关于技术改革的问题,按照今天的发展情况来看,提得不妥当,就是过分强调依靠苏联的帮助。争取苏联的援助是很需要的,但主要的还是自力更生,如果过分强调依靠援助,请问苏联在当时又依靠谁来援助。  相似文献   

4.
杨建民 《湘潮》2006,(9):17-21
1934年10月,一位名叫“耶娃”的德国姑娘,在苏联的一个作家休养所,与一位作家相识了。这位作家,人们称他“埃弥萧”,是一个中国人,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叫萧三。耶娃是被迥异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制度所吸引,在居住在瑞典的哥哥的旅行证帮助下,前来苏联旅游观光的。  相似文献   

5.
叶学贤 《世纪风采》2014,(10):20-2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成功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相似文献   

7.
成功     
《学习导报》2011,(4):44-44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相似文献   

8.
作家梁晓声为了说明“人文”这个意思,他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我跟两位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  相似文献   

9.
要写一部中国的《铁流》1937年5月,萧克出席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会议。会后,在返回部队的途中,萧克等一行数人,放眼黄土高原,纵论天下时局,追思灾难深重的民族历史,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的土地革命战争,一曲曲壮歌在他们耳旁回响,一幕幕活剧在他们眼前浮现。当时,萧克率部队由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地区,弄到了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他一气读完。《铁流》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逐渐锻炼成长为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书中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使萧克激  相似文献   

10.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1.
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  相似文献   

12.
苏联提出要在旅顺建日俄战争纪念碑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提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雅尔塔和斯大林一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定:打败日本后,将原来由日本人占领控制的中国旅顺交给苏联,苏联享有使用旅顺港30年的特权。这一协议是背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的。  相似文献   

13.
刘松林 《世纪桥》2004,(3):10-12
建国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央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其中,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是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奠基阶段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当时向苏联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崇苏思潮。 一、教育领域崇苏思潮的提出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了:“苏联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新文化的范例。”苏联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0,(10):14-15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991年8月24日,一个建党近百年的老牌大党——苏联共产党轰然倒地。 苏共亡党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很关键:苏联共产党是被人民无情抛弃的!苏联解放前夕,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  相似文献   

15.
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崛起的良机。当时的苏联采取了以下对外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全过程,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时代背景打上了更为复杂的底色,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辨证分析。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复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兴起的重要动因,与苏联哲学界的互动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得以推进的重要条件,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大力推进注入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一、援外作战: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援越抗法战争。1950年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次年改称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和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商讨有关越南革命的重大问题。2月,胡志明向中  相似文献   

18.
陈亮 《江淮》2012,(2):49-50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兴亡史论》这本书,是我十多年前读过的。这本书是在苏联发生剧变后,由当时国内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组织编写的,书中用了大量的史料全面分析了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的特点,力求找到苏联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原因。今天,我重读这本书,仍然感触甚多。苏东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中,刘少奇和何葆贞的三个儿女都有一段到苏联留学的经历,偏偏这三个子女都在异国他乡坠入爱河。刘爱琴:为父辈的理想放弃婚姻早在1939年,刘允斌和刘爱琴就被送到苏联。当时的莫尼  相似文献   

20.
<正>秘密队伍在长沙组建1955年3月,一支秘密队伍进驻了长沙市窑岭的一座新建楼房。这个部队全称是中央地质部309队。全国有两支这样的秘密队伍,另外一支在新疆。湖南这支秘密队伍的性质、任务,据说只有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一个人知道。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学习地质普查方法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当时有4位苏联专家,队员们要在他们的教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