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与“三个代表”全球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特征,但作为历史发展进程的全球化并非始于当代。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地揭示了同一类社会历史现象,不过他们当时不是用“全球化”而是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加以概括的。他们指出,全球化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是由地域性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6、89页)。那时的全球化所基于的是世界市场和近代工业文明,而当今的全球化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化、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基础上的。这种全球化虽然在广度和  相似文献   

2.
我在省委党校第六期轮训班,经过近半年的学习,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十二大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列宁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知道其他任何事物,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要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学习,“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349页)。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形态,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最终得到实现。然而,在历史步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阶段上,其社会的经济制度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种什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7年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6页,1991年版)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一些人在世界观上存在着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共产党人一定要有坚定信念。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对于共产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最崇高、最远大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努力实践者和忠实捍卫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摘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在现阶段,我们的理想信念主要集中表现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0页)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有以下两种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涵义应该理解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各种具体条件”。他们说,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直到实现彻底解放,是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长久过程,必须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种具体条件,不仅需要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一种历史现象和一个历史性的结论自《共产党宣言》发表起,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当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潮的时候,形形色色的政治力量,包括资产阶级的一些政治派别,也纷纷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2卷,第439页).在本世纪初,一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宣称,只有他和他的老师才真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甚至宣称他和他的老师比马克思本人更懂得马克思主义.(参见《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卷,第599页)二战后初期,这种现象一时成为热潮,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和理论派别都踊跃宣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开放,其实质是衔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邓小平同志有着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大开放”(297页)理论。本文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基础,对这一“大开放”理论基本内容的五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长期开放,利用和衔接两个市场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新时期基本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以来,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政策开始付诸实行;自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322页)以来,“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术语开始正式使用。为什么要搞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64页)邓小平一语高度概括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长期性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马恩选集)第2卷第52页)。列宁发展了马恩的思想,提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任武雄在《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1期)撰文介绍田诚的《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这是一篇为人所鲜知,过去从未介绍和发表过的建党时期的论著。《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系宣传品小册子式样,铅印,32开本,共10页,字数5,600字。封面上印“著作者田诚”,“1921年6月在汉口印行”。这本书珍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是一篇在建党时期,1921年党的一大前,宣传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晚年,曾明确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在形成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条件下,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要是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根据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作出的科学预测,它体现了世界历史总体发展进程与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首先是以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交往的普遍化作为基础和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物质基础。多年来在对共产主义物质基础的理解上存在着一种偏差,人们往往只注意生产力发展这一方面。而忘记了世界交往普遍发展这一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的地把两个“普遍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更具体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只有正确认识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宣言》的篇幅虽然很小,但它的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仍然鼓舞和推动着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指出,《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福音书”,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是历史长时性、社会总体性、世界广域性相统一的科学时代观.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中来揭示时代性质和内涵,以生产方式作为判定不同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把生产方式的变革看成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考察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是人类走向“世界历史”的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决定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共产主义的发展不能割断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作为一种人们思考问题、解决矛盾的思维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几千年的历史了,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州,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8页)恩格斯也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