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作的主题报告,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展示了“成绩单”,明确了“任务书”,勾划了“施工图”,清晰描绘了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那么,改革开放是怎样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怎样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呢?我们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为青海在新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要更加认识到青海在全国生态发展战略大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要更加认真履行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要更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论的引领,  相似文献   

4.
<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一个同步,四个更加"为统领,把心思和智慧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到开拓进取抓落实中,脚踏实地地干,坚持不懈地干,干出一个新青海。"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再宏伟,提出的思  相似文献   

5.
<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绿色成为新时代江西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视察江西时殷切嘱咐我们,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新时代绿色发展答卷,是我们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江西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深入推进国  相似文献   

6.
陆志鹏 《唯实》2018,(5):8-10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格局宏大、视野开阔、思想深邃的重要讲话,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南通自觉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动力,按照江苏省委“六个高质量”的部署和对南通提出的迈开追赶超越步伐,实现产业发展高层次、改革开放高水平、城乡建设高品位、人民生活高品质的总体要求,以更务实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作风,追赶先进,超越自我,努力使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南通发展最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8.
<正>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明确将"发展动力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列为福建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当前,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在接续关键期,行业和区域走势出现分化,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一些新兴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正在孕育中的新动力短期内还难以弥补旧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除了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来释  相似文献   

9.
胡宗洪 《理论导报》2012,(8):37+41-37,41
对于赣州这样一个立足于成为区域中心、也有条件成为特大城市的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不仅是赣州特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规律所致。赣州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要营造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重点引导和促进赣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八五三农场在争当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工作中,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构建以合作社、特色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现建有特色家庭农场15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1家,全年销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中央驻青及省级主要媒体调研并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主题教育中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懂青海、爱青海、宣传好青海,为青海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省宣传思想战线要迅速行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以懂青海、爱青海的执着热忱,宣传好青海,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小满时节,红火初夏,高原大地,生机勃勃。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原则要求,对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了全面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总揽全局、  相似文献   

13.
正又是一年两会时,聆听新时代强音,感受青海变化——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有了新变化,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路在脚下,实干兴邦。未来五年"两步走","五四战略"谋新篇,"八个方面"开新局,努力建设新青海。2018年,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14.
<正>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的判断,并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提出了"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使山美、水美、人更美,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的奋斗目标。这些论述准确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新青海建设的内涵,必将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一、"生态问题是很大的政治"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于2010年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正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逐步展开。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职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树立了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主义一、转变社会风气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标杆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进人转型发展期——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要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并且二者紧密关联、唇齿相依。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长期严重不均衡,众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复杂交集难解的现状而言,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显得更为急迫。这就需要确立一种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我们可以考虑,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让其成为另一个硬道理。  相似文献   

17.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更加和谐的新青海,就要使社会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人与自然和谐"。描绘的具体蓝图是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协调,社会公平正义彰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生机活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显著提升,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度有序利用自然,绿色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在"四个更加"中,建设更加富裕的新青海居于首位,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内容,也是青海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梦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19.
<正>王国生书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指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海精神,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文明的新青海,充分体现了省委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促进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站位和全面谋划。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  相似文献   

20.
一、对新青海精神的认识1、什么是新青海精神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在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新青海精神。所谓新青海精神就是青海人民在建设新青海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主要包括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新青海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海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青海各民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强烈愿望。表现出高原干部群众“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