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0):18-21
“郡县治,天下安。”这一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让县委书记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也颇多非议。一方面是县委书记“白加黑”、“五加二”,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过大;一方面是县委书记责任重大,高度紧张像惊弓之鸟,一方面是质疑他们权力失控,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无论如何,他们都为一个县的发展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县委书记有权,也有责;有少数人腐败,但主流还是奉献。这个群体是中国治理的基石,他们和整个体制内所有的岗位一样,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大潮中。对这个岗位,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郡县治则天下安。关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必然关注县委权力运行,关注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了一批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日前,中央纪委到试点地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为何要规范县委权力?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权力怎样公开透明运行?县委书记们是如何用权的?对于用权,县委书记们自己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伊娜 《党史文苑》2014,(6):68-72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层骨干力量。规范县委书记的权力行使、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尤显重要。文章对县委书记权力来源、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权力腐败、权力勘界和权力制约监督等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县委书记权力制约监督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防止县委书记腐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任用条件和程序选好县委书记,加强对县委书记的思想教育,县委书记要做修身立业的表率,完善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健全有效的权力制衡体系。  相似文献   

7.
冯志峰 《学习月刊》2012,(19):33-33
县委书记身处所在县级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其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制约.带来的破坏力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这就必须及时总结各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的路子.提高其权力运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开篇的话     
有人说,“中国权力最大的官”是县委书记,这一说法玩笑中却照应着现实。如何“限制县委书记的权力”,是个极为敏感但又令人兴奋的话题。县委书记往往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权有绝对的支配权,将这些权力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9.
县委书记是一个县级执政团队中的“主心骨”,是党在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处于权力的“核心区”,手中权力很大。这使得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既是“最容易有作为的大舞台”,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重灾区”。如何确保县委书记真正将手中的权力为民所用也成了公众所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审计厅不久前发布消息称,他们正在缙云县和新昌县试点对县委书记、县长的经济责任进行同步审计,促进权力与责任对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县委书记进行审计,在浙江尚属首次。浙江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只对县长而不对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腐败历来被喻为社会毒瘤,我国目前仍处于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县委书记身处所在县级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其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制约,其带来的破坏力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当前我国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有其深刻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为实现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必须从执政理念、运行机制、监督程序入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2.
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到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作为中国政治生态中极为重要的群体,当前学术界对县委书记的关注与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重要性并不相称。贵州瓮安、云南孟连、辽宁西丰等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说明,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已刻不容缓。准确把握县委书记这个特定群体的行为特征,剖析其权力运行逻辑,提炼县委书记的执政动机、目标预期、行为模式,有助于探索建构一种科学的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理论,以期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改革带动整体改革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审计厅不久前发布消息称,他们正在缙云县和新吕县试点对县委书记、县长的经济责任进行同步审计,促进权力与责任对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县委书记进行审计,在浙江尚属首次。浙江省审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只对县长而不对县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能会造成县长承担一些本应由县委书记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权力与道德     
官,是权力和利益的象征. 官有两重性,既可为民造福,也可为己谋私;既可积德行善,也可为非作歹. 某地一县委书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时,竟说"自己是栽倒在县委书记的位子上的".县委书记位子并非一定都要栽倒,原本是思想意识问题,他却怪县委书记这个位子.  相似文献   

15.
郡县治,天下安,县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石。县委书记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县委书记岗位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权力巨大,当前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运行失控、失衡、失去监督或者监督不力,必然产生腐败。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7.
选人、用人、管人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县委书记在用人上有哪些权力,对权力运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2007年,昆明市委组织部在石林县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工作试点,围绕县委书记用人权责,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规程,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9,(9):24-25
提高县委书记的级别,会使一把手的权力更大,而监督能不能跟上?在腐败高发的今天,县委书记“高配”的背后隐忧潜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体制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发挥着联系上下的枢纽作用。县级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县委书记位虽不高但权重。由于权力大而监督弱,县委书记群体屡屡出现问题,部分人因权力腐败、经济腐败、道德腐败而被查处。习近平强调: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5,(2)
<正>民间有个说法,说"除了没有国防和外交,县委书记拥有的权力和中央差不多"。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却也切中了县委书记在我国治理结构中的特殊性。都说"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主政一方,一个县小则近十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说这个职位权力大、责任大、作用大、影响大也不为过。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县委书记不易做,但在历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