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法国“兰堡”号油轮爆炸、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菲律宾南部城市三宝颜连续发生爆炸等恐怖事件接连发生,使人们不能不提心吊胆:下一次爆炸会在哪里发生?虽然恐怖主义活动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打击,但是恐怖事件还是不断发生。未来有可能还会发生恐怖事件。但不管它发生在哪里,最近恐怖活动凸显出的一些新动向还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薛涌 《瞭望》1989,(43)
中国人向来重视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尊重孩子。于是,重视孩子竟能导致因孩子功课不如意而将孩子打死。这类的事,已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我们可以不举这种极端的例子,因为说到底,打死自己孩子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足够的例证可以支持我们的立论。 比如,当找们指责别人以过分露骨的方式进行欺骗时,常常会说:‘你这是糊弄孩子哪!?’言下之意:我并不是孩子,你不应象骗孩子一样骗我;再言下之意:孩子似乎是可以骗的,起码骗孩子可以不受谴责。就象中国人的国骂反映出对妇女的态度一样,这类关涉到孩子的话同样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面临着一场空前的经济地震,其造成的社会后果刚刚开始被人们所察觉,虽然糟糕的局面到底程度如何无法确定,但是2009年很有可能会像不祥的1929年一样。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8,(18):51-51
我们已经面临着一场空前的经济地震,其造成的社会后果刚刚开始被人们所察觉,虽然糟糕的局面到底程度如何无法确定,但是2009年很有可能会像不祥的1929年一样。  相似文献   

5.
屠雨迅 《民主》2009,(5):56-56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有一类信息最受大众关注,那就是明天会发生什么?例如股市、楼市、期货等等明天(未来)是涨还是跌,往往令人魂牵梦系,因为这关系着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其实人类自有思维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摆脱过对未来的焦虑:明天,太阳还会照样升起吗?我们还会像今天一样平安地度过吗?  相似文献   

6.
克隆新风向     
蔡如鹏 《党政论坛》2009,(22):10-11
几个皮肤细胞会有什么用呢?或许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能让它们像种子一样“长”成一颗跳动的心脏、一叶新生的肺,或是一个肾病患者急需的肾源。一项新的研究让这些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7.
程啸 《党政论坛》2014,(20):20-20
巴菲特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有"股神"之美誉。其实他更为人们所称赞的是慈善事业,尤其是为比尔·盖茨投入超乎人们想象的大笔资金,成为慈善界的典范。有一次,巴菲特前往中国宣传慈善理念,其间专门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杨澜的采访。杨澜向他提问道:"我前面看新闻,您刚刚为比尔·盖茨经营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了百亿美元,我当时就想,您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一样也创办一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呢?这样岂不是更会让您声名远播?再说,要是以后人们忘记了您的名字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也是俄罗斯亚洲部分最大的城市,是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这座位于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城市像大多数俄罗斯城市一样,节奏缓慢,略显破旧。但是,由新西伯利亚市中心向南驱车30公里,你就会发现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色:崭新的建筑物、忙忙碌碌的人们……这里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科学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所在地。现在,这里被西方人称作"硅森林"——西伯利亚的硅谷。  相似文献   

9.
四 下面介绍一下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带。当开封有120万人口的时候,欧洲还没有出现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所以当时欧洲人到中国来,就和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到欧洲的感觉是一样的。目前的状况。2007年建制市是656座,二级核心城市是369个,城镇人口是6个亿。为什么说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们基本的经济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目前仍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未来20年,中国还会有5至6个亿的人口进入城市。实际上我们正在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我们大规模建设还在开始当中。  相似文献   

10.
透明的地球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CT扫描”,但这样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们的城市与若干年前相比已经日新月异 ,虽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 ,但这并不能成为面对无处不在的城市败笔保持沉默的借口。强暴旧城我国文物保护界有种说法 ,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 ,牺牲的往往是前者。疯狂克隆旅游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 :一样标识风格的连锁快餐店、西餐厅、银行网点、五星级酒店 ,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洋建筑上戴着的瓜皮帽 ,一样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正>童心永远不会老——《童年河》典藏版自序你好,亲爱的读者!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们就是朋友了。《童年河》是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数十年写作生涯中结识读者最多的一本书。《童年河》出版五年,给我带来太多的欣慰和惊喜。一本小说的出版,就像一个孩子问世,他会遇到很多人,会结识很多朋友,会和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脆弱和冷漠,缺乏信任与真诚。如此,即使这座城市拥有再多的霓虹闪耀,也会让人觉得黑暗无光。这便是我心中的问题:一座城市,最怕缺少的是什么呢?我想答案就是:美的人性。一座美丽而文明的城市,最让人铭记于心的要素就是"人"。山东人的好客、北京人的大气、上海人的精明、山西人的朴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水土,像不同的母亲一样孕育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20,(2)
正"就让那淡淡逝去的故事淡淡成回忆/二十年后再相聚将是无悔青春/那时老去的我和你会说着什么/传奇的事一件件无愧的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们……"一位听友听过这首歌,回忆道:"听罢这首歌,像犯了毒瘾一样开始在一方先生的朋友圈中搜寻其他的作品,很快我找到了《电子街》。为了好好享受这首歌曲,我泡上一杯朋友从澳洲带回来的白咖啡,坐在窗前轻轻地呷了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52)
不管眼下网络是多么的热,但是它成为人们注目焦点的时间,也许比我们估计的还要短。1980年,个人电脑首次出现在COMDEX大会上,从此成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仅仅过了不到20年,到1999年,信息产业的龙头就已经转向了网络,而网络的普及、成熟,乃至达到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水平,会用得上20年吗?即便如此,怎样估价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都是不过分的,仅仅在下一个世纪开始的20年中,网络就将像公路、水、电一样普及和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离不开它,但不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它。一无所不在的计算”和“无所不在的通讯”,就是网络…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两大特征──本刊专访新加坡内阁资政、前总理李光耀朱昌都问:21世纪的世界将是怎样的?会有哪些显著特点?答:因为世界变化很快,我们只能就21世纪的前25年作一个有意义的讨论。2025年的世界,第一个显著特点是世界人口的大量增长,预计会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正当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曲折之时,中国改革成为促进世界社会主义摆脱低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推动力量,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着积极而广泛、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改革形成了解决社会主义时代课题的新理论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践。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显示了杜会主义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曲折和反复一样,杜会主义的发展也走了一条"S"形的路,它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50年…  相似文献   

18.
秉刚 《侨园》2014,(7):25-25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去美国前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很好奇。而到了美国才了解到,在美国,体罚或用言语羞辱孩子,都会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当事的父母为此还要受到法律惩罚。那么美国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要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更应该包括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所以,家长们从小教育孩子就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对父母说:自己以后想当清理垃圾的工人。如果是中国孩子说这话会被父母斥责没出息。  相似文献   

19.
孙延东 《民主》2009,(7):24-25
正是香椿树抽芽的季节,一位50多岁的老木匠正在院子里汗流浃背地刨木板。他渴了,让10岁的儿子到屋子里给他端一瓢水喝。孩子从屋里端来水.一只手擎着瓢给父亲递去。老木匠面带愠色.“啪”的一声将瓢打翻在地.嘴里喝斥道:“再去端”。孩子又端来水.仍像上次一样。一只手将瓢递了过去.瓢又被父亲打翻在地。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在国内大中城市中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立交桥最多的北京来说,目前的交通状况是窘迫的。 从 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城市一次次向交通堵塞发起挑战,但似乎立交桥建得越多,车就堵得越厉害。近几年,一些立交桥上面纷纷竖起了红绿灯,完全没有了立交的感觉。“安定门立交桥,别走,堵死了!”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大白话,可能会让外地人听不懂:“立交桥还会堵?!” 西直门的老立交桥,在运行 20年后拆除重建了,它是当年二环路上功能最完备的立交桥之一,但后来桥上像蜗牛一样爬行的车辆,让决策者痛下决心将其重建了。去年建成的新立交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