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2006,(52)
如果评选“2006年文化名人”,刘心武与易中天也许会高票当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令作家本人受到狂热追捧,同时也让“红学”专家们深感忧虑。而《易中天品三国》也让历史学教授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好评如湖。与易中天,阎崇年等人主要讲历史、秘史不同,于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讲述自己从《论语》中获得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受好评。观众间流传开一种说法:《论语》是药,于丹是引。易中天:撰文夸奖到场力挺  相似文献   

3.
近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播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以他独特的讲授风格和演讲技巧,“俘虏”了亿万电视观众。“讲坛”上那个学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智者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紧接着,他的著作《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也在图书市场掀起了畅销浪潮。“易中天现象”对于我们搞好部队基层的政治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平起平坐搞教育”——教育中必须突出官兵的主体地位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在中央电视台刚一推出,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视线。有些喜欢他的观众还专门在网上建立了“易中天吧”,有1480…  相似文献   

4.
宽容很重要     
吴志实 《民主》2007,(9):42-42
前有易中天,后有于丹,两人时下可谓大红大紫。他们先得益于电视传媒,后又仰仗于出版界,可以说只在顷刻间便横空出世。然而这年头暴得大名,往往就成了焦点。焦点人物被媒体大炒特炒,于是便有了“易中天现象”和“于丹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文化与文化竞争力正处在更深的复苏过程中从“超女”热持续升温、文坛韩寒与白烨的“口水战”,到1700万国人加入到网络博客写作;从郭德纲的传统相声一炮走红,到刘心武式“新红学”、易中天“品三国”引发的街谈巷议;从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创造票房奇迹、到《无极》《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邓小平同志对于上海的工作多次提出了要求。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等几篇中。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在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他反复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的第一句就是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啊!”因此,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谈话》,应该联系上海的实际,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深入领会,掌握精神实质,推进上海经济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7.
1915年,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为了取得舆论的支持,派帝制分子。《亚细亚日报》.总编薛大可带30万元巨款去上海“运动报界”,同时还派人到广州去贿赂报纸和报人。当时,北京的《国华报》、《国权报》、上海的《大共和日报》、《时事新报》,长沙的《大公报》、广州的《华图报》都接受了袁世凯的贿赂。  相似文献   

8.
当草根与精英为学术是否走向低俗而展开舌战时,超级电视传媒已是盆盈钵满易中天、于丹之后,读《史记》的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新捧的人物。尽管近期诸如“文化奶妈”之类的“封号”,让这个节目的编导们感到有些尴尬,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个“百家讲坛”式明星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收视率、覆盖面数以百万、千万计,从"易中天品三国"到阎崇年、隋丽娟讲清史、说慈禧,一个比一个火暴,近来《于丹论语心得》更是盛况空前。这不免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传统国学再次受到当代大众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十个第二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探讨》,引起轩然大波,作者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滞后的困窘和症结所在。当时的上海,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19)
也许是放映日期没有选好,比起《狮子王》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今春在上海公映,没有产生太多的反响,票房价值也只有200万元人民币。在经过一段寒假以后,学生们这时正背起书包上学。尽管如此,《花木兰》仍在观众中产生不小反响。上海《文学报》以一个整版,发...  相似文献   

12.
吕贵 《党政论坛》2009,(17):4-7
今年上半年,上海党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党校工作条例》以及上海市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上海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工会理论研究》(原《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是上海市总工会主管、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主办的一份理论研究杂志,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开展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研究,2009年、2011年连续两届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编校质量优秀奖”,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十佳学报。  相似文献   

14.
徐惟诚,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曰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5.
德育立法:上海应该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文 《党政论坛》2005,(12):12-14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尤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需要上海德育立法先行一步。上海学校德育工作相对全国较为规范,已制定和实施了若干学校德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学校德育条例》打下了基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开创性地方立法实践,为制定《上海市学校德育条例》提供了经验。因此,上海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启动学校德育的地方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肚量     
陆士华 《民主》2007,(4):48-48
人们都很赞赏肚量大或宽容的品格,但是,却往往错解它。易中天著《品人录》,说曹操是个既宽容又有报复心的人,看起来有些两面性,或是人格分裂,这其中就有对宽容的一种错解。张绣向曹操投降,又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可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09,(9):1-1
沈红光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校工作”一文指出,根据市委的决策部署,召开上海市党校工作会议,回顾和总结2003年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以来的上海党校工作,明确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工作要求。一、认真总结上海党校工作的主要经验,进一步推进党校事业的发展;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努力开创上海党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孟向荣 《民主》2004,(5):34-36
2004年5月,上海作家叶辛的电视体长篇小说《商贾将军》问世。叶辛曾经因知青题材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和《孽债》,以及由这两部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而驰名文坛。2004年3月,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新作长篇小说《华都》。其实,他的文学作品很多,有如百花园  相似文献   

19.
1991年金秋,上海赴京演出团给首都人民带来了五台好戏,它们是上海乐团的交响合唱《七月》,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多场次话剧《大桥》,上海沪剧院的六场沪剧《明月照我心》,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五场话剧《魂系何方》和上海滑稽剧团的滑稽戏《GPT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本期专稿刊发《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问题、人才预测及对策思路》,与上期《上海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保障》形成姊妹篇,以呼应“国务院关于上海金融航运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两个中心”建设无疑点明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标志性亮色,而能够将此亮色演绎为璀璨的必定是人才——与“两个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应当肯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十多年的人才高地建设,上海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金融、航运以及其他方面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