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     
正一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壮丽的航行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宋元两代,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广大地区的各个国家的官方交往和民间交流都比以前有所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开辟和延伸,商船往来不断,贸易活跃繁荣。至明初,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传播,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个文化传播高潮的出现,则肇始于号称"明初盛事"的郑和下西洋。  相似文献   

2.
正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势1.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财富与文化交流之路。在先秦至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亚欧输出丝绸,输入香料和珠宝的商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输出陶瓷和茶叶,输入象牙、香料的商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输出中国瓷器、茶叶、五金,输入白银、香料的商路。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引起各国舆论和专家学者的热议。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沿岸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联系,同时对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理解、缓解分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悠久历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可分三大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  相似文献   

4.
刘静 《侨园》2022,(Z1):18-19
<正>从古至今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物质文化互动和交融的主要通道和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商贸通道。今天,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本文通过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和展望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互动和交融,促进和推动中西方世界的共同发展,以实现互利共赢,增进互相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5.
陈炎 《瞭望》1984,(47)
绵延近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代中叶之后衰落萧条了,但它对古代中国与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端,中国曾经输出了它独有的文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在古代世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它的文明的输出,无疑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航海业在元代曾有过相当的繁荣,出现过汪大渊这样杰出的航海家。但由于元末的战乱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航海活动又一度沉寂下来。到了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朱棣时,海上丝绸之路才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且出现了一位将毕生贡献于航海事业的伟大航海家——郑和。 郑和下西洋,这场发生在十五世纪初的航海盛事,以其规模之庞大、航迹之广远而称雄于古,蜚  相似文献   

7.
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特别是各沿海相关省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一些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可能各自的角度各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大相径庭,但对于深化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些热点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时间及历史分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  相似文献   

8.
杨熺 《瞭望》1984,(46)
中国的航海业,在公元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以郑和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为标志,达到了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或者因为瓷器也已成了海外贸易的大宗,而被称为海上丝瓷之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在这段历史时期,有一件历史事实值得补叙一笔: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十四一七——一四一九)时,他的船队曾沿着非洲东岸向南探索,到达过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一带,而其先遣船已绕到非洲南端的大西洋海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四一五),葡萄牙的亨利亲王也派了船队沿着非洲西岸向南探寻。可惜他们都没有绕过好望角。若不是他们中途返航,这两支船队终将相遇于  相似文献   

9.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它开拓于陆上,又发展于海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传播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兴起是东西方先民互为推动、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希望发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金融支持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支持存在很多问题,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支持,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丰富金融支持的内容,以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1.
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只要对一个古代港口作一番比较深入的了解,就会对当时海上贸易的情况,有更具体的印象。泉州,这个中世纪著称于世的对外通商港埠,曾是我国人民走向世界,与亚非各国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便作为对外交通口岸崭露头角。公元五四六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取海道前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曾住在当时的郡治丰州西郊的九日山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后来又从这里“更装大舶”回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峰会。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及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民网福建频道举办的"国家战略福建机遇"——问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会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王日根教授提出书面发言。他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具有五大优势。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人群是闽商。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数代闽商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结晶。无论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行为,还是零星的民间航海行动,处处活跃着闽商、闽人的身影。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中的主要人物是福建人,如漳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高峰。也是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在盛唐文化的宏阔气象中,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中西交流使命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包括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通往朝鲜半岛、日本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都实现了空前的畅  相似文献   

16.
深港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框架下,必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回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发展与变迁,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和华侨移民中的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深港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深港两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战略枢纽的角色:深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和比较优势;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枢纽,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并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深港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从历史到现实,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正在全面升级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成为今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思想,而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动脉与桥梁。随着中国步入海陆复合型发展道路,海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新的意义。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跨越时空的和平纽带自汉代建立起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以中国古都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千百年来成为连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频繁地进行和平的航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航运外交的法治合作基础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国家时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由此可  相似文献   

20.
陈炎 《瞭望》1984,(36)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了友好的交往,开展贸易,交流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两千年前便赢得了“丝国”的美名。对中国神奇的丝绸赞叹不已的西方人,起初还有着种种神秘的揣测:古罗马人认为丝绸是生长在树上的,古希腊人则认为是从一种虫的肚子里取出的。随着贸易与文化的交流,他们了解了丝绸,也认识了中国。由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丝绸曾是大宗,通往各国的贸易通道,有陆路,也有海路,便以此得名,称为“丝绸之路”。关于陆上“丝绸之路”,近年来已有很多文章与专著问世,而“海上丝绸之路”,则还缺乏系统的介绍。从本期起,本刊连续刊登一组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撰稿者均系于此研究有素的专家。希望通过这组文章,能使读者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并引起进一步研讨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