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初见周凡,短发俏丽,淡妆轻抹,看起来清新脱俗,落落大方。在主持人岗位工作了30多年的她始终热心公益,致力慈善事业,就像一位"人间天使",一点一点传递爱心。助学大别山在一次偶然采访中,周凡认识了法国慈善人士彭思佳女士。当时,彭思佳女士在安徽大别山收养了一个孤儿,还资助了那里另外三个辍学女童。凭着媒体人的职业敏感,周凡意识到这个爱心故事很有传播价值,决定调集力量拍摄彭思佳的纪录片。2008年春节前,得知  相似文献   

2.
余平 《侨园》2011,(11):21
2009年我因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市工作了10个月,这里是美国著名的苹果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地一直流传着"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醒了牛顿,一个苹果握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手中。我很早就拥有一部苹果智能手机,其时尚的外观、便利的可操作性、丰富的应用软件让人爱不释手,我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果粉"。  相似文献   

3.
拿起一本杂志,信手翻翻,看到一篇《别不小心打 败了自己》的文章,写的是青年人就业的三个 故事。读完之后,觉得文章的标题恐怕是取错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不小心”把自己打败的。 先看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美编的秦女士,试用期不到就背包走人的原因吧。电脑室里有换鞋的规定,老同志都遵守得好好的,她受聘试用初来乍到,新单位、新环境,一次不换、两次不换还有情可原,可都两个月了,还经常光着脚踩一双凉鞋,那就不是什么“不小心”,而是散漫浪荡惯了,积习难改又不改。当别人向她指出时她还振振有词;“深圳那儿上班的人…  相似文献   

4.
申小轩  梅旭东 《民主》2011,(5):27-29
如果,你试图走进一个女人的世界,那你就必须读懂她内心深沉的爱。如果可以,我愿意暂且忘记她身后的荣誉.只用一种姿态.一种女性的姿态,来聆听在她身边发生的过往。那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里,有江北古城的千年风雨,也有一个女人为之付出的半生缘。  相似文献   

5.
刘立 《团结》2008,(2):53-54
1991年,刚刚28岁的王冬华就成为哈尔滨市民革当时最年轻的党员。一晃17年了,可是,每每回想起那神圣的时刻,都令她激动不已,她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述心声:“加入民革是我的一种追求,一种缘分,民革是我成长的乐园,进步的动力,精神的伊甸园。回首17年的人生里程,我由衷地感恩与崇敬。是民革让我走出了思想的懵懂;  相似文献   

6.
于丹 《党政论坛》2014,(2):18-19
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么样的支撑作用。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则消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把她独生女钱瑗以及她先生钱锺书的版税,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税,都集结在一起,去清华大学捐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不是鼓励那些学习冒失、出国留学的孩子,而是鼓励广大孩子去读书,叫“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的领导让她跟大家讲讲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枣强县农村妇女林秀贞,从1976年开始,相继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其中的一名智障老人至今已由林秀贞赡养了25年。她还收养了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弃婴,并出资到石家庄、北京等地给孩子看病。她先后无偿资助14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完成学业,还在自己的工厂里先后安排8位残疾人就业,多次捐款用于改善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林秀贞做的好事说不完、数不清,是乡里乡亲公认的“好人贞姐”。林秀贞做好人,是缘于她听娘的话,听党的话。林秀贞说:“我有两个娘,一个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个是…  相似文献   

8.
董边  曾立  曾自 《各界》2010,(9):87-91
本文记述的是母亲董边1998年病重时,在住院的十个月里,给我们讲述的关于她的故事。 她怀念延安的生活,怀念和我父亲田家英相识相爱的美好日子,称“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现整理出来,以释怀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思念。  相似文献   

9.
这样的奉献     
英国的一位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决定当一名志愿者教师,到非洲去办学校,不幸被土著给杀了,老太太非常伤心。二儿子对她说:“妈妈,大哥死了我很难过,但非洲那些人好可怜,他们没有文化,您让我再去哥哥原先办学的地方,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教育使命,好吗?”老太太点点头答应了。不久,传回了坏消息,二儿子也殉职了!同样的要求被三儿子提了出来。但过没几年,老三也死在土著的手上。三儿子的遗体运回了英国,就在追思礼拜上,老太太脱稿说了一句话:“我好后悔!”全场的人似乎也都可以体谅她的难过与不舍,岂料,她接着说:“我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10.
石母     
齐人 《学理论》2008,(13):11-11
五月十二日,母亲节的第二天,中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在灾区救援中,一位母亲用生命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迅速传遍中国,传遍世界。令所有人为之动容。我提议:为这位母亲立个雕像吧,仅仅因为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正"我打小就是在石头堆里长起来的,能记事了就随手可以摸到温润的石材,有想法了就想做一件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生活。"说这话的,是一位刚接过父辈衣钵的"85后",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和石头的故事,犹如她对砚台的娓娓讲述,追根溯源、条清缕析,情有千千结。  相似文献   

12.
卫人嫁女     
《韩非子.说林上》讲了一个故事:卫国有人嫁女,郑重告诫闺女:一出嫁后,一定要多多积攒私房钱。嫁人后经常有人被休掉,你得留点钱以防万一]。女儿心领神会,结婚后果然千方百计地积攒私房。后来婆婆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以她积蓄私房过多为由,把这个儿媳休掉了。女儿回家,得意地告诉老爹:[爹,我回来了!不过我的财产已比出嫁时多了一倍]。老爹一看果然如此,一家人皆大欢喜。这则小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之余,更启发我们想到了一些问题。其二不知两千多年前有一倍大款*这一说没有,如果有,该卫人父女则是典型的成功者,皆大欢喜自在…  相似文献   

13.
孔力 《侨园》2012,(2):24-25
出生铁路职工之家1929年7月14日,柯岩出生在郑州一个铁路职工之家.后随父亲工作调动,柯岩全家搬到了离北京二十多公里的长辛店.当时,京汉铁路北段的修车厂设在这里.柯岩在郑州和长辛店度过了她的童年岁月,那是一段让柯岩铭记于心的时光.据柯岩生前回忆,她童年很寂寞,父母整天为衣食奔波,哥哥和姐姐为拿奖学金拼命读书.没人陪她玩,于是她就常常一个人跑出去,难免被大孩子欺侮、挨打.母亲知道后,心疼她,不再让她出门,就给她讲木兰从军、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让柯岩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4.
赵子云 《各界》2014,(3):11-12
女革命家秋瑾,190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收养了她的学生、一个叫吴珉的童养媳。后来吴珉身受秋瑾的影响,成了秋瑾的重要助手。在秋瑾殉难前后,吴珉曾参与光复军的筹组,后又参加了辛亥光复上海之役。民国诞生后,她弃医从教。直到晚年,一直隐姓埋名住在上海……  相似文献   

15.
杨得文  周春丽 《学理论》2008,(3):I0004-I0004
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辽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收养哈尔滨市区“三无”老人及部分自费生活、处理和欠自理老人,负责为老人医疗、康复等服务的专门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共收养500余位老人,其中“三老”老人86人。  相似文献   

16.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和尚一心想修行成佛,可是一个魔女却想勾引他,使他破戒。每当和尚在蒲团上打坐修行的时候,魔女就来搔首弄姿。起初几天,和尚不为所动。后来,魔女就改变了战术,她对和尚说,大师的意志力如此坚定,小女子实在钦佩。不过,以你现在的修行,还不是佛学中的高境界。你现在不敢接近我,就是怕一旦接近我破了戒,  相似文献   

17.
陪县长喝酒     
我和县长是很好的朋友,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陪县长喝酒是件很累的活儿,这不是说我喝酒不行,恰恰相反,我酒量很好,能喝二斤白酒没事。问题是县长老喜欢让我讲笑话,我在家没事的时候就专门收集笑话。那天喝酒.县长又让我讲笑话,县长说,“王作家,你讲个笑话。”大伙说,“王作家.县长都点名让你讲了,快讲个吧!”  相似文献   

18.
雨一直下     
《民主》2017,(10)
<正>暮晚的天空在雨幕遮挡下黑沉得令人心都阴郁,换下工装,我拿了瓶酸奶就往学生家赶。为了养脑萎的母亲和换肾后的弟弟我常常找些不太占时的兼职,这次我将去的是个休学孩子的家,她的母亲让我往菜场的方向走,说她会到路口接我。才到菜场附近,就看到一个矮小的女人在雨幕里飞奔着朝我的方向赶。随女人走进菜市场,地面湿滑,各种异味扑鼻,经过禽类屠宰场时,那些皮毛和丢弃的内脏在长时间发酵下散发出让人作呕的怪味,我皱了  相似文献   

19.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 随着孔繁森在年近九旬的老母耳边这一颤声禀告,一位20世纪90年代共产党地委书记的一连串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了: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漫天风雪中,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送给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藏族老阿妈;在特大雪灾后的访贫问苦中,身背小药箱走村串户,从肺病发作的藏族老人嘴里一口一口地吸出浓痰;在地震废墟上,收养了3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说:“党,就是你们的亲人”;在军区总医院血库,先后3次献血900毫升,获得营养费900元,以对付收养孤儿后经济上的拮据;在一次次工作选择面前,总是一句话:“我是党的干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博弈:要不要嫁给这个“土鳖” 我和潘石屹好了四天就结婚了,听起来这个结合挺草率的.我妹妹听说我找了个出生于甘肃天水农村而且离过两次婚的小个子男人,就特地飞过来看他,看完了,用一首歌来表达她的失望之情:“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两个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我没有被这些差距迷惑住,我想女人的眼光要放远一点,他现在的情况没有我好,但是将来呢?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和他结婚,会让我进步还是让我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