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分配公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有关分配公平的问题,不仅成为社会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讨论,现将有关论点略作述评。由于公平问题在不同社会活动领域有不同的特定内容,而在同一内容上也有不同的公平问题,因而对什么样的分配才算公平,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就讨论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公的最大根源在于私有制度,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贯彻按劳分配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了。按劳分配公平观默认“…  相似文献   

2.
国外三种主流农协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协会(简称“农协”)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农业协会发展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三大主流模式:传统的欧洲模式、美国模式和东亚模式。这三种模式既有共性,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从兴起的时间和背景上看,三种模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诞生,决定了三种模式是为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从欧洲、美国和东亚处于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看,三种模式虽然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比如都遵循现代合作组织一些共同的特点等,其差异也相当明显;从类型上看,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突出其专业特性,都强调其专业的特征,因此,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更多的是以专业合作社闻名,而农业协会与政府间的关系不同也成为这三种模式的一个显著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王劼  徐艳  冯滢 《学理论》2009,(30):197-198
任何交际活动,无论是言语的或是非言语的,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时空中发生。时间观与人类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人的时间观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分属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时间观。而由于不同的时间观造成的文化差异,来自于文化的深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4.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正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上,主要侧重于法律方面。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正义问题的解答则体现在最后的“自由王国”中。在这两种不同正义观的解释中,亚里士多德主要侧重于“衡平”的思想方法和城邦的至善生活上,而马克思则侧重于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上。尽管这两种不同正义观,在手段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认识正义和实现正义的角度上来看,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思考正义和提出实现正义的方法,以此指出社会发展的出路以及解决人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佘晔 《学理论》2014,(4):48-49
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自由观。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人学意蕴,有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积极地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达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4,(12):6-7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4,(20):23-23
什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内心有源头,只有主客观交融在一起,才能称为意境。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以我观物,处处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以物观我,让自己融入自然。这种意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能够懂得呢?在山水美学上,讲究三个必备条件,即所至、所赏、所感。第一步是自己必须身处山水之中,第二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观赏,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直播产业的快速发展,重金打赏网络主播的情形屡见不鲜,其中甚至存在以犯罪所得打赏的行为。从性质上来看,网络直播活动系主播付出的特定劳动,因而网络打赏行为应当被界定为一种消费活动,只是以巨额资金打赏的行为涉及"支付明显不合理对价"。虽然相关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以犯罪所得打赏网络主播的可追缴性,但结合刑事追缴的制度目的与司法解释的精神,以犯罪所得重金来打赏网络主播的行为应当被纳入到刑事追缴的范围之内。追缴的对象应当是网络直播平台经营者,而且在追缴中应当以网络主播行业的平均收入为标准作出相应数额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两种社会主义观,即经典社会主义观和现实社会主义观.经典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存在巨大不同,而认清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厘清社会主义建设中认识上的困惑和消解行动上的犹疑,也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10.
如何鉴别领导者真实的品德和才华 ,我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主要方法就是听其言 ,察其行。对此 ,古人的论述颇多。择其大要简介如下 :“八征”。姜尚指出以“八征”即八种方法予以考察。“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 ,则贤、不肖别矣”(《六韬·龙韬·选将》)。其意为 :一是提出问题 ,看他回答得是否清楚、详细 ;二是详尽追问 ,看他的应变能力是否强 ;三是用计谋考察 ,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相似文献   

12.
张朝政 《学理论》2009,(30):232-233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解读海明威自杀之谜。从后现代主义看,传统的成功观表现为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这必然使人产生担忧失败的焦虑感。海明威深受传统的阿尔杰主义成功观影响,对他而言,名声是成功龋标志。但随着年长体衰,他无力以硬汉形象维持自己名声,只好以死来摆脱对失败的沉重焦虑感,维持名声。  相似文献   

13.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心小了,所有的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事就都小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这段话阐述心胸与事情的关系可谓入木三分,精辟透彻。  相似文献   

14.
对"科学发展观"语义理解的精确化是一种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语义不应理解为"各门科学发展之观",把它理解为"科学的(即正确的)发展之观"也不很准确,而应把它理解为"科学地发展之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不应是"观"的定语,而应是修饰"发展"的状语。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地发展之观",是关于科学地促进发展的观点或理论,其着眼点和重点在研究和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进而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定位: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和应用,从学科上看当属于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2,(1)
民生"三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提出来的民生建设新目标和评价改革新标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情怀。民生"三感"内涵丰富,虽各有侧重,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着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民生"三感"的提出影响广泛而又意义深远,从理论角度上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而从实践角度上看则有利于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步伐、助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科学技术动力观”的发生发展20年前(1978年)的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科学技术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怀。同年12月13日,他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讲话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而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则应视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他一反“四人帮”颠倒了的是非…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聚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关涉建党百年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基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铁一般的事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沿着"三个只有"的历史逻辑整体向前推进.从理论建构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造,集中展现了同"三个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三个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从前沿问题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既要把握好"向内看"与"向外看"的关系,也要把握好"向前看"与"向后看"的关系.总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理论特色、民族气派、时代风格,呼唤着构建一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18.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基因密码”,也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内在力量,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对无产阶级政党与青年关系理论的继承发展。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熔铸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对百年党史所蕴含的青春动力的延续传承。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发展于党的自我建设中的革新特性,是新征程上开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湖北省四城市592名青年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青年在闲暇里与大众传媒的接触频率以及对传播内容选择的情况.发现大众传媒在青年的闲暇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其次是报刊杂志,而与广播的接触较少.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青年在最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看的书刊杂志种类、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三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职业的青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窦玉菁 《学理论》2015,(7):75-76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对人的发展三个阶段所对应的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