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政府在这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中无可争议地处于"主角"的地位,但"主角"绝非"独角".服务型政府建设事业只有在党和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在于坚持为民服务,实行民主行政,建立责任政府;关键在于完善服务型政府体系;重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突出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廖开泉 《学理论》2010,(5):11-1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行政伦理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和构建中有不可估量作用。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树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正确的价值观,规范政府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各种行为,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需要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传统的行政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人治"观念与服务型政府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法治理念相冲突,严重阻滞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必须加强行政文化的创新,消解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碍作用,从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权力体系是由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别、无党派人士)构成,其中政府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正确定位政府在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角色,关键是准确把握政府角色的特点,即政府应具有执行性、有限性、服务性、责任性和回应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裴蓓 《理论导刊》2007,(8):15-16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经济新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当前,要着重从更新政府行政理念、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变革政府管理模式等方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型政府是与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对改革道路及其目标的思考中提出的一项战略性目标。然而,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错误的认识,这对于中国社会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是有害的。考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走过的路径,可以发现通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在中国政府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时,实际上是站在了人类治理文明发展的最高点上了,既是把握了人类社会治理变革新趋势而取得的一项思想成就,也是前瞻性地规划未来政府模式的科学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几乎是与西方国家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开始进入了行政改革的季节,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证明,西方国家已经陷入了改革失灵的境地,而中国政府正因为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而持续地走在改革的康庄大道上。  相似文献   

8.
任凤辉 《学理论》2011,(6):42-43
新的形势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依然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能够完善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王忠国  袁艺 《行政论坛》2009,16(4):28-30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其体现的管理思想为:业务流程管理思想,标准化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供应链思想,绩效评估和持续改善.政府所具有的服务性应是内生的,从内生的观点来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来说,ERP思想完全适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业务流程管理思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思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供应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绩效评估和持续改善--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解艳苓 《学理论》2008,(22):15-16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人民群众日益迫切地需要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本文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进行探讨和思考,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其实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制度架构。不仅有新公共管理所关注的如何从组织技术和管理手段等操作层面上改进公共服务效率的问题,更涉及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宪政民主主义的重构,涉及到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以新公共服务为代表的民主治理理论突破了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思维的窠臼,指出了一条通过政府与社会、公民关系的民主化治理模式的重构,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兴起,公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及层次要求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它们构成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外部环境与压力。如何将外部环境的要求与压力内化到政府管理制度及成员的行为规范之中,这是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确立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在政治过程中实现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通才能人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但实效不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加强法制监督的思路,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和,以减层层设立监督机构耗费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5.
苏曦凌 《政治学研究》2020,(2):76-89,M0005,M0006
从总体性二元合一走向分化性二元合一,解决分化与耦合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演进的总体态势。运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可以发现,演进历经让渡与承接、规范与依附、激活与协同等阶段,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功能性界分,到基于责任结构整合的政会功能黏附,逐渐发展为基于全面结构整合的政会功能分化与耦合。演进的基本逻辑,是政府主导下功能演变与结构调整的互动,即由政府主导的演进轨道、由功能演变与结构调整互动而构成的演进机制。展望未来,分化性二元合一体系的完善,必须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打造共建、共治与共享的结构功能系统,实现基于责任结构契合的功能目标一致、基于权力结构合理的功能形式耦合、基于利益结构规范的功能输出互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由于这种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权力为中心的,因此,可称为“权力行政模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改革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双重压力,给政府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挑战。“权力行政模式”难以适应21世纪的政府管理要求。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是未来政府管理可选择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指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决定了政府角色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一体化的,政府是万能的、权力是无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是二元化的结构,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小政府大社会”。  相似文献   

18.
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与市场、社会、公民的动态关系中,政府要按照服务性、公共性和法定性原则,推进职能转变、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规范行政立法听证行为,我国《立法法》虽然对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有明文规定,但条文过于简单,不具有操作性。因此,我国行政立法听证的范围、听证的物质保障、听证的主持人制度、参与人制度、笔录效力制度、运行程序制度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翟宇佳 《学理论》2011,(8):50-5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市民社会核心力量的民间组织也呈现出较快较大的发展趋势,对政府管理产生相应的影响,促使其向着良性的、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