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在辽宁企业中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运动促进了辽宁生产建设的大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指标能够按时超额完成;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技术面貌,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改革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运动也存在不足,留下了深刻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都很小,存在领域也非常有限,一般仅存在于铁路、港口、运河、公路、军工、矿山与土地等部门。但在二战后,为了弥补在某些领域的私人投资缺口,恢复或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等,许多西方国家采取直接投资、没收和购买私人企业等手段大大发展了国有经济。据统计,到1972年意大利和英国的国有资本占本国资产总量的比重均高达33%,西德为30%,奥地利为35%,法国最低也达到了20%。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国有资本所占比重为35%,美国为10%左右。国有经济所存在的领…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按照其演进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每个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所受的理论影响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每个时期的政治发展理论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不同.而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正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变换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马德富 《学习月刊》2013,(15):24-25
山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绿色摇篮和民族文化源泉。在全球,山地占整个陆地面积的比重为20%.约有一半的人口依靠山地生活.一半人口的淡水资源依靠山地提供:在亚洲.山地^整个陆域面积的比重达40%;中国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刚.山地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重达70%.耕地占全吲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50%,山地县(市)占全部县市的比重接近70%、山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其意义深远而重大,对于我省这老工业基地来讲就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缓慢。其突出问题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工业生产主要靠大投入来拉动,经济效益低,国有企业亏损逐年增加,改革步履艰难。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影响较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我省产业结构是第二产业为主,而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又比重过大。1994年全省重工业在总产值的比重达72.31%;在重工业中又以原材料粗加工为主,占60%;传统产业占70%左右,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甚小。这种工业经济结构层次低,投入大,效益低。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原料和中间产品多,粗加工和初级产品多,且大多是高耗能、耗材的低档产品。另外,我省工业技术装备严重老化,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60—70年代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约20—30年。这使我省未能形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已居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也表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要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据测算,1972—1982年,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占27%,“六五”、“七五”达到35%左右。到本世纪末要求上升到50%左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2):32-32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如今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日益凸现;另一方面,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一般为80至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农业经济时代,一个人7-14岁时在宗教寺院和私人学堂里接受教育就够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一般从6-22岁接受正规教育,基本上也够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习已扩展到人的一生,只有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学习,才能培养成完善的人,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确立目标业绩显著从生产增长看,20世纪60年代,医药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35.5%;20世纪70年代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1979年韩国医药品生产总值5311亿韩元,比1970年增长15倍;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韩国医药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仍分别达到19.6%和10.8%。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1,(1):12-16
每座国际大都市都要经历大项目时代。 巴黎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上海的大项目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利益是否能够得以保障决定了农村改革的成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农民收入得到较快的增长,但到了90年代以后,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减缓,而农民负担的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对此,一些学者作了精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改变世界面貌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动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大进步,推动着世界的变化,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蒸汽机和纺织业的发展促成了英国的崛起;有机化工和内燃机的发明促使德国后来居上;电力、铁路和钢铁业的一系列创新则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使世界经济重心发生转移。上世纪60-70年代仅仅是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在钢铁、电子、化工等方面的技术,就成就了日本、韩国的崛起。而80年代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  相似文献   

12.
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便进入老年型国家。我国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有60岁以上人口7664万,占总人口的7.7%,现在老年人口又增到9100多万,占总人口的8.1%。据预测,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0.5%,2025年将达2.8亿,所占比重为19.4%;2025—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将为25%。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将对社会经济奋力面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的问题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到西方考察,看到西方国民经济有两大支柱,建筑业和汽车业,提出我们中国也应该往这方面走,应该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经过20多年,我们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点几,占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几,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上海通过贯彻“科研十四条”,基本克服了“大跃进”时期上海科技事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为开创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建立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所蕴含的经验,对今天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雪云 《学习月刊》2012,(14):90-91
一、女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女性学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现已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学科。中国的女性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女性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多学科、多视角、综合性、包容性等特质。  相似文献   

16.
早在16世纪,维柯就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揭示了原始人的“诗性智慧”在文化发生中的作用。本世纪20年代,列维—布留尔在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始思维概括为“原逻辑思维”;60年代,列维—斯特劳斯更清晰明白地揭示出原始思维的“二项对立原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说,更为我们揭示人类童年时代认知活动的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迪。这  相似文献   

17.
吴新南 《学习月刊》2010,(18):47-47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务派遣用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仅以我厂为例.目前在一线生产单位.劳力派遣工的人数比例占到了20%左右.有的分厂甚至达到了50%以上。他们分布在除管理岗位以外的其他所有岗位.成为工厂改革发展宝贵的人力资源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3.4%,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其中稻谷产量20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直接和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70%。但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每年以5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在产业开发上增加的劳动力容量每年不过10万余人,即每年要新增40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00年以  相似文献   

19.
深化改革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本的扩大性投入来实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数量扩增和外延为主要特征,其结果是资源消耗太大,投入产出率不高。而面对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约束,这种增长方式的持久性基础将会越来越薄弱。要转变这种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是扩大科学技术的应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农业生产的每一次大的进步,无不与新的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相联系。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并不高。农业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因素,全国平均只有30 40%,只相当于工业化国家60年代的水平;我省虽高于全国平均数,达到50%,但与目前发达国家的70 80%相比,差距仍很大。如何尽快缩小这一差距,使农业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已是摆在各级领导、农业主管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人l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据1949年统计.职工80%以上是文盲.农民90%以上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劳动人民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业余文化学习.在1952年、1956年、1958年分别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北京市又出现了一些青壮年文盲。为彻底解决文盲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再次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