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里斯 《协商论坛》2008,(11):61-61
美国航空业在发展中最先要确定的是:做客机还是做货机?各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地回答:“两个都做,因为客舱下面还有剩余的空间。”所以,美国的大航空公司都客货兼营。 航空公司接下来要决定到达地的问题:飞商务城市还是度假胜地?这次不约而同的说法是:“两种都飞,为什么非要局限在一种到达地呢?休斯敦或檀香山我们都要占领。”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了不起“这个小男孩是谁?”“他是将军的儿子。”“是吗?真了不起!才这么小就已经是将军的儿子了!”软底鞋经理走进车间,对工人们大发雷霆:“这星期我到这儿来了3次,没有一次看见你们在认真干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工人说,“还不是因为您穿了一双软底鞋。”受洗某保险公司代理人准备接受洗礼。在神甫那呆了一个小时出来,他满头大汗。他的朋友问:“你受洗了?”“没有,”他一边擦汗一边回答,“不过,我给他保了险。”类别“杰克,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杰克想一想,说:“近视眼。”…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怕露富上学前,母亲叮嘱威利:“别说我们家富,否则,学校又要上门来要求捐款了。”威利点点头。新学期第一堂课,老师便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威利挥笔写道——“我家里很穷,我家的厨师、园丁和仆人都很穷……”爸爸的座右铭霍普金斯先生希望班上的所有同学牢牢记住这句座右铭:“给别人的要多,自己得的要少。”约翰急忙站起来,大声地附和道:“老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我爸爸正是这样的人。”“啊,约翰,乖孩子,你爸爸是于什么的呀?”“拳击家!”约翰响亮地回答道。兄弟般的情谊有一次,老师在讲课时,为了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事由心生     
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唯有一个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有人问:“干吗不跑?”回答是:“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这不是淡定。有个选秀冠军说:“只要我喜欢的人喜欢我就好,不要所有人都喜欢。”这却是淡定。  相似文献   

5.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球艺精湛,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当他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1000多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回答:“下一个。”贝利的这“下一个”开启了我们的心智,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永不满足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无尽的转化之中,没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就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7.
政府要回答人民的是:下一个世纪我们会继续富起来吗?会富裕到什么程度?地区之间的差距怎么办?收入分配的差距会拉大吗?“共同富裕”会实现吗?腐败现象会不会更加严重?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要回答人民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下一个世纪,中国人民是否能够继续富裕和能够富裕到什么程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确定的,又不是那么确定的。说回答是确定的,是因为从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确定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大家都很清楚,从SO年代初,我们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后,我国经济的轨迹一直是顺利按照这个设想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向每一个人提出问题:“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烦恼?”大概所有的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愿意快乐。”但是,为什么人们都愿意选择快乐却又有很多人深深地陷在痛苦和烦恼之中呢?大多数人的回答实际上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之事不请自到,我无法抵御。”  相似文献   

9.
树叶的启示     
“铃铃铃”上课了,这课是政治课,讲的是第六课《热爱集体》。王老师在上课前提了一个问题:“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过了不久为什么会枯黄?”这一问,同学们都思索开了。一会儿,很多同学回答:“叶子落地了,脱离了树干,得不到养分,所以逐渐变黄了、枯了。”王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之后,我们照例上了一堂讨论课。同学们思维活跃,提出了一连串“有趣”的问题。下面就有关“剥削”问题的师生间的对话,归纳整理如下。生: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获得非劳动收入。这种非劳动收入是否具有剥削性质?这些企业主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剥削关系?师:大家研究研究,看如何理解。(同学们讨论,但没有人表示能说明。)师:那么大家先说说什么叫“剥削”?短暂的回忆之后,一男生回答: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某一社会集团…  相似文献   

11.
一组镜头:“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自习课应做到不准抬头、不准讲话、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以上几个镜头,我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正常吗?一个问题:课堂是否需要安静,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安静是必要的。但这里所说的安静并不是正襟危坐,缄口是金,而是专心地听,积极地想,认真地讨论,是一种相对的静。静与不静是相对的,只要学生是投入的,是与教师的教学互动的行为、表现,就不能说不是安…  相似文献   

12.
有个《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自己可以满师了,便向师傅请示,师傅未回答,只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头的碗.问道:“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石缝,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傅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肯定地说:“满了!”师傅又倒入大量的水,问:“满了吗?”徒弟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9,(4):27-27
老师问一个聋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回答:“我的梦想是要告诉妈妈,我能说话了。”这感人的对话发生在中龙听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聋儿成长行动项目”的捐赠仪式上。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航:放眼21世纪李霞1955年10月的一天,北京的中学生马鸿志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很严肃地问这个女孩子:“你怕汽油味吗?”当得到不怕的回答后,老师让她第二天到校接受民航局的考试,并叮嘱她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民航?到民航干什么?”马鸿志惊愕地...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冷笑话,说有个中国小伙子交了个美国女友,有一次两人步行过马路的时候遇上红灯,小伙子看到两边没车,拉着女友就冲了过去。美国姑娘见状神色大变,厉声对他说:“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事不敢干?你这样的人怎么靠得住!”一桩跨国姻缘就这么吹了,小伙子追悔莫及。不久以后,小伙子新交了一个中国女友,又是过马路遇上红灯,小伙子牢记上回的惨痛教训,赶快止步,再不敢造次。谁知这个中国女友怒不可遏地说:“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还能指望你干成什么事呢?!”于是又落个分手的惨局。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09,(21):77-77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个灯笼,左邻右舍都见怪不怪了。一天晚上盲人又提灯出来了。不远处走来了几个小孩,其中一个说:“这个瞎子晚上出来为什么老是提着灯呢?”另一个回答道:“可能是夜晚太冷,他想取暖吧。”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10期郭万俊老师所撰写的《不妨换种问法》一文后,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在这里提出来,希望和大家交流学习。郭老师认为过去老师经常问“:同学们,听懂了吗?”,现在应换一种问法: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这种问法的确如文中所说的体现了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新形势下师生平等的内涵。但仔细一想,这种问法和当前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又是相违背的。“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设想假如让学生回答这种问法,结果无外乎有以下三种:回答一:清楚了。”这一回答意味着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老师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的。(我们也不排除…  相似文献   

19.
也许在一些群众眼中保安不过就是看大门的。第一次班组会上,队长问我们:“你们知道保安是干什么的吗?”有人大声回答:“保安不就是门卫吗?上班不就是站岗吗?”队长严肃地对我们说:“你这是从外表看保安,若单单是门卫,那公司还不如请一个老人家来值班,让他一个人24小时全包了,那你们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这里不是浪费了吗?在武校所学的知识不也白学了吗?若只为了站岗的话,还不如去买一件艺术品放在大门口,这样还有更多的人欣赏它。保安这种职业,看起来轻松,实则内容很多,比如:站岗、不定时巡逻、人员进出登记、车辆管理、防…  相似文献   

20.
假货和假话     
有一个中国人,在德国化了7个马克买了块柏林墙。回国后,他的几乎每一个亲戚朋友,见到这块合40多元人民币的水泥片,产生的第一个问题都是:“这是真的吗?”这个中国人回答:“在德国什么都能买到,但是买假货不容易。”我在欧洲生活有年,我觉得此君的回答并无太大的夸张。在报上读到上面这段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觉得很伤自尊心的。如果说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精神污染”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与理论修养才能觉察它的存在与危害的话,那么,无处不在的假货几乎使每个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有切肤之痛。假货是当今中国的一股祸水。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