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日,某刊提到人一生中最恐惧的五件事——怕自己不受欢迎这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人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这样就能够找回信心。穿“比基尼”人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美好,而不幸的是,场合和自身条件总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爱人去世一个人一旦经历爱人去世的打击,便很难摆脱孤独的困扰。这种“丧失”的感觉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交织在一起,替代了爱人在世的归属感,压抑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当众讲话当众讲话不见得每次都得到响应,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别人不重视我”、“我自己没…  相似文献   

2.
备课卡片     
自信助您成功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指出自我效能是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的行为模式,对自己组织和实施该行为的能力判断。其实,自我效能是一个人自信心的反映。有人做过实验,教师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以致波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的自我效能则更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曾说过,“自信是在不自信中成长起来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绪,就看你怎样对待了。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自卑情绪中,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能化自卑为力量,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自卑,也不自傲,心中充满自…  相似文献   

3.
心理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一位由于童年的创伤经历形成自卑又自负、狂傲又怯懦的复杂性格但又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成功走出心理阴影,自信面对人生的心灵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桑恩所展示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对高校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我们一行“古来稀”上下的“九三”人,蜻蜒点水般地“考察”了魂牵梦萦60来年的俄罗斯。在闪电般勾起对前苏联的回忆的同时,面对所见俄罗斯大地,人人的心灵无不感受到深深震撼;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无限惊喜钦羡之际,又泛起难以驱除的种种遗憾;而冥思苦想历史的发展,对比中俄的现实与可能的未来,实应豁达大度地处之泰然,无憾无悔地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5.
身分感     
所谓身分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即“我是谁”。人对自己都有个自我评价,这里既有中正的“自分”、“自若”、“自尊”、“自重”、“自知之明”,也有自我肥胖的“自负”、“自命”、“自视”、“自恃”、“自是”、“自诩”、“自夸”等等,还有失去自信的“自馁”,以及适当表现风度的“自谦”。人们从一个人的这些“自我流露”里,多少可窥见他之为人。比如一个支部书记,本来是党的基层工作者,他却处处以“官”自居,动辄发号施令,口口声声“这些老百姓”如何如何,你说他是怎么认知自己的呢? 身分感,也是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的一种敏感。那位支书,人家叫他“老王”,他装听不见,呼他“支  相似文献   

6.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自信的,许多伟大人物起初也是很自卑的。英国前首相狄斯瑞攀说他以前特别怕在国会演说,“开始时,我宁愿带领一队骑兵去冲锋战死也不愿在国会发表演说。”古罗马演说鼻祖之一西塞罗讲:“演说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所不同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他们不但战胜了自卑,而且成了世人称羡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7.
在《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主要是通过河伯(黄河神)和北海若(北海神)的对话展开自己的思想的;当思想充分展开之后,庄子又通过六个小故事进一步阐发之。本文旨在从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中理清庄子的思想脉络。一、“自多”现象的产生及其荒谬“自多”即自以为最多、最了不起,也就是自满、自负的意思,用现在流行的学术语言讲就是理性的自负。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来做出判断,对自己判断的正确性常常深信不移,这是我们人类的自然的倾向。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自负的毛病,但人人的确都易犯这种毛病,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所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都…  相似文献   

8.
本来,我们每个人在幼儿、儿童时期都曾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行为。但随着枪打出头鸟”、“老老实实做人”、“谦虚使人步,骄傲使人落后”等朴素教育的日益强;随着学生之间学习、生活水平差距的日益大;随着教师对学生鼓励的日益减少、批评日益增多,学生的锐气和自我表现的意识日益丧失,年级越高此现象越严重,在我们样的农村学校更是严重。其实,任何事物都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过度的谦虚、老实就是胆怯,就是自卑,就封闭,就会丧失让别人发现自己优点的机,就会丧失得到别人帮助的机会,甚至会丧人生发展的机遇。准确、合理的自我表现、我表…  相似文献   

9.
站在世纪的门槛上,静心思索,令人喜者 何,令人忧者谁?想来想去,喜者,莫过于政界、学界、商界、大千世界英才辈出,纵横驰骋,硕果累累;忧者,莫过于此类彼类英才或单骑走麦城,或批量去国走他乡。 人才的头等重要性今人恐怕有高度共识,故而众口一词“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古人说过“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一人就有这等作用,当今七十二行里涌出的岂至千万,怎不叫人喜! 然而,细看这“千万”,有的“涌出”才不久就锐气消钝,创意磨灭;有的甚至负气背井、情寄他国。本来嘛,“花落还开,流水不…  相似文献   

10.
朋友一见面,常常问:“最近在忙什么呢?”而经常听到的回答是:“嗨,还不是在给人打工!” 这当然是一种自谦,一种带情绪的自谦,因为在社会上有些人看来,“给人打工”好像是并不怎么体面的事。  相似文献   

11.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就是因为这句长期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使许许多多从未到过贵州的人对贵州产生了恶劣的印象偏僻、闭塞、愚昧、贫穷。时至今日,它仍然像一层浓浓的雾罩阻碍着外地人审视贵州的目光,那明显的揶揄和讥讽甚至使一些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感到丧气和自卑。在他们的眼里,贵州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不论在什么时代,记忆总是很受人们重视的。所以,记忆力强就被视为聪明;记忆力差则被视为愚笨;如果记忆丧失,那更是一种可怕的病症。不过,人们出于自发而重视记忆,往往带有片面性,即只重视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知识、经验和理论,认为记得越多便越有学问。所以,读书“过目不忘”被视为“天才”;考试能根据对书本的记忆来回答问题并得到高分,这便是好学生。这些观念对不对?对的。记住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种种“学问”,的确很重要,能使人有知识,懂道理,长才干。但是,除了这种记忆之外,还有对感觉、知觉的记忆(以下简称“感知觉…  相似文献   

13.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障世界》2005,(9):21-21
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很多人在说,却很少人在做。大多数人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或有利时才开始实施“宏图伟业”,也就是说,他们是根据市场的行情来判断、决定自己的行为。相反,一个真正“走在前头”的人在运作项目之前就先把能够成功的因素都考虑到了,然后再设计能使项目成功的方案,即使当时的条件还很困难。所以,要善于在没有竞争或竞争很少的时候,赶在别人之前发现并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被称为丛林法则。如今这样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被用来形容职场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的竞争——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模式化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在沉重的压力下,成为“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甚至导致“过劳死”;有的人拼命奔忙,患上了鲜为人知的“匆忙症”;有的人面对职场生存法则,失眠、沮丧、忧虑,长期亚健康,直至被“抑郁症”击中。  相似文献   

16.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和计。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她们掳…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婚姻是懒惰者的福利,是勤劳者的枷锁,是堕落者的救命草,是愉乐者的镣铐,是浪子回归的家园,是跃“龙门者”的跳板,是芸芸众生者的心灵墓场。 而她,作为一个围城中人也许是为房而婚——为了购买一套福利房,急忙与他人“闪婚”,婚后即签订离婚协议:房子由女方出资买,归女方所有;房子到手,两人都没有各走各的路。  相似文献   

18.
阎崑 《台声》2013,(3):33-34
全国台联是一个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的社团组织,既非文学团体、教育单位,也不是鲁迅研究机构,更不是浙江同乡会,而身为浙江绍兴人氏的许寿裳先生的头衔却是“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著名的教育家、文字学家、传记文学作家,鲁迅思想的传播者”,由全国台联来举办这样的追思纪念活动似乎有些“不搭界”。其实,任何看似偶发的事情部有其必然性,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所谓其来有自。本文就是向读者解答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存在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孤独的情感,甚至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痛苦,影响学业及发展前途,而且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防碍大学生的成才与进步。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帮助大学生中的自卑者,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主动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起正确…  相似文献   

20.
孤寡不毂是古代王侯的自称词,历代学者大多认为孤意为少德,寡人意为寡德之人,不毂意为不善,王侯用以自谦。《战国策·齐策》:“是以王侯称孤寡不毂,是其贱之本与?非夫孤寡人者之困贱下位也。”《老子》谓:“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还从哲学的角度予以论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王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