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艺术,切忌出现以下提问方式:1.故问。明知学生对问题已掌握或未理解,却故意发问。2.空间。言之无物,淡淡而问。3.缠问。在教材非重难点问题上纠缠不休,上课本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未达到。4.玄问。问题提得很抽象、深奥,使学生摸不到中心。5.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发问,不与其他形式穿插进行,学生始终精神高度紧张而产生厌烦心理。6.转问。教师发问没有目的性、层次性和顺序性,东拉西扯。7.罚问。故意提出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刁难他们,以此造成对学生训话和惩罚的机会。8.寡问。…  相似文献   

2.
广度。这是指课堂提问涉及的知识面要广既有旧知识,又有新知识;既有书本知识,5有书外知识;即有本学科知识;又有跨学科夫识。同时课堂提问的形式也要广,既有复习8问、总结提问,又有随堂提问、专门提问。深度。这是指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0难度,具有思考价值,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思s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肯动脑、多公脑、勤动脑。提问切忌肤浅虚浮、摆花架子。角度。这是指课堂提问要蕴含着较高的主巧性,难题可以通过变换角度、增设条件和扶示而化简;简题也可以通过改变角度、设置厚障而变难。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维,掌握解…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新课或复习作业中,总会有一些迷惑不解的难题需要解决。往常都是学生向教师提问,并要老师为其解答。而一个偶然的尝试机会使我们觉得,学生提问学生答,效果更好。1.改变“学生问、老师答”的传统答疑格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竞争参与意识,调动了他们问答以及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2.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3.然助提问学中解决了疑难问题.也触发了答问者想为他人解难释疑的自我表现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共同努力学习。那么,学生提问学生答有哪些情形呢;(1)课内课外学生提出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但无论是教师问学生,还是学生问教师多是涉及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受课堂时间等诸因素的影响,发问的学生面总要受到限制;为了给予弥补,让学生善思多问,我鼓励学生用书面形式提问(一般写在练习本上),对于学生书面提出的问题,有些我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作答,有些则书面回答或个别交谈辅导。我称这种方法为“补偿式提问”。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其好处有: 一、及时反馈信息。有益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思维方式及思想动态等。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因素。提问后会不会引导学学生回答,即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也离不开一些基本艺术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一与多     
1.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对一些题目多侧面、多层次地去认识.寻求多种解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2.一题多问。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探索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更显奇效。3.一题多型。对于同一问题(内容)经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型去设疑,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4.一法多用。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分析不同内容,会使学生大开眼界,利于打破学生封闭的思维形式。一与多@郭淑艳$河北省乐亭县汤家…  相似文献   

7.
赵嵘  潘文泳 《传承》2009,(2):88-89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组织教学、新闻采访等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尤其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它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语的逻辑性,从而挖掘课堂提问语的逻辑基点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比较性提问法。比较是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特点的手段,是复习中常用的方法。采用比较式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或求同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聚合性提问法。聚合式提问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答,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归纳出某一结论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的作用。 三、引进性提问法。引进式提问就是暂时回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名…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首先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或过难,都不能引起和促进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搞到果子”,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经过积极的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据心理学家研究,问题的难度是当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第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先提问什么.后提问什么,都要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0.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组织教学、新闻采访等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尤其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它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语的逻辑性.从而挖掘课堂提问语的逻辑基点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答问,是教师"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语)的教学艺术之一。点燃学生答问的思维之火,需要教师智慧的火种。激扬式。教师提问前或提问后,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动,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答问热情和探究问题、一展身手的求胜心态,唤起学生自励自强的学习意识,学生就会在踊跃发言的同时,增强求知欲。竞赛式。即教师创设积极进取的竞争氛围,把学生答问置于竞赛的动态激励之中。如有的教师采取分组答问积分制,或看哪组夺红旗多的竞赛式,这种把激发学生个体进取意识融入为小组集体争光的竞赛式答问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  相似文献   

13.
启发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鼓励、激发、引导学生提问是当前改进课堂教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提问之“路”究竟在何方呢?笔者认为: 一、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教学中,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不民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1.复习性反馈这种反馈往往用于新课前的提问,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强化前面获取的知识信息。2.衔接性反馈往往用在导入新课时,起承上启下作用。政治理论并非孤立地存在,经常是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互为因果,互为关联的。因此可运用提问方法,激起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3.穿插性反馈 多用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起强化信息输入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答题反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时还可挖掘潜在知识信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类提问还能促使学生注意听、认真读。多思考,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而课堂思维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答问两个方面,即课堂问答。课堂问答,包括教师质疑设问、学生思疑答问、教师总结评价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反应。而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质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只有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影响,调动学生不同类型心理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思维角度提示。有的提问,由于相对技巧程度较高,学生未能把握其技巧要领,致使答问偏差。对此,教师要点出审题求答的思考方法,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解答问题的关节点上。于矫正学生思维视角的同时,取得教学实效。从知识角度提示。有的提问重在知识的迁移、转化和运用,学生往往缺乏灵活有序的应变和应用能力,答问时要么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出现知识上的分割、分离现象;要么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扣不准中心。教师如若在学生答问的知识点及联结上略加提示,很可能会使学生答问出现转机。从联系角度提示。在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  相似文献   

17.
一忌以问代讲、一问到底。提问应适量、适度。频繁、持续的提问,易引起学生思维素孔,让学生疲于奔命,降低提问效果。二忌过白过露、简单肤浅。提问过白过露,学生不假思索、唾手可得,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而对重点、难点、疑惑点作简单化的提问,又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层,难以引向深入。三忌重拳猛炮、连番攻击。提问切忌走极端,失之肤浅有弊,偏于深难也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驻足不前。因此,教师应对其重新加工、编码,分解成台阶式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推进。既减轻了学生的认识负荷,又形成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两1积极性发挥的中间“媒介”。它具有检验教学交果、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听课、锤炼学9思维敏捷等多种功能。由于课堂教学中优生n动多,后进生活动少,因此,讲究提问后进9的艺术,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部显得尤为重要。1.复习旧知,应问在后进生易获成功处复习旧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社亿,为理解新知识作准备。提问时要注意激9后进生回答基本的、易懂的问题,使其在上话开始时就获得成功,从而产生愉快、积极的书绪。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后进生复习旧知,增失其学习信心,而且…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要性及应怎样做;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推理的方法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木动摇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性。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让学生复习本课讲过的内容,预习小结。教学过程:我们前几节课已经把第一课的内容讲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问题?(教师提问,以下简称“问”)(学生回答,以下简称“答”)第一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党…  相似文献   

20.
由于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教师的课堂结构起了很大变化,“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即由“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热闹是怪热闹的,但并非都能收到“令其善疑,诱以审问”的效果。一般来说,有计划的课堂提问均是由教师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这样,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路标,牵引着学生前进。自然,教师的主导性是加强了,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相应地被忽略了呢?会否造成“教师提问——学生略答——教师讲解”,问答不止、讲解不止、循环往复的局面呢?实际上“提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