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的忧患意识与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忧患意识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的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在中华大地上生长的中国共产党受着这份历史遗产的影响,并将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拟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传统的忧患意识有如下特点:首先,贴近时代。这是传统的忧患意识的突出特点。不同朝代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不同朝代的内忧外患。当外患威胁中华帝国的生存时,其忧患意识以外患为主。在南宋,北方金国占领了南京的半壁河山时,爱国诗人陆游便写下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相似文献   

2.
高珊 《重庆行政》2014,(3):91-93
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与梳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流变,发掘其中闪耀着历史光辉与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因面临不同的任务,显示出不同的时代持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也因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以便于凝聚起全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廖国葵 《传承》2011,(12):58-5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同时对激发、传承、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亘古常新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作为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和富强的伟大旗帜,其蕴蓄着的爱国  相似文献   

8.
传统爱国主义与近代爱国主义王卫平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主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民族的振兴、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今天研究爱国主义,有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内涵,从而更好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一、传统爱国...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与发展离不开几千年儒家文化的背景。忧患意识作为人类一种思想意识,对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的表现形式由最初的宗教意识,发展为个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并最终上升为爱国主义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民族之魂。鲁迅说得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它曾激励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发展而奋斗不息。在今天,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高命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崇高准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要求;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力量,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体现。一、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试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内容□葛努力爱国主义是人民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维护祖国利益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中华民族作为具有五千年以上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龚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实现国家的统...  相似文献   

13.
《创造》1995,(5)
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心军心罗天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昂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培养“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思想。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08,(4):55-5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传承;时代精神则是精神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拓展。时代精神的明确提出和大力张扬,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人类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把时代精神放到当今人类文明大潮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趋势中加以把握和定位,着眼于时代新变化和人类文明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弘扬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有着五千年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容丰富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既涵容了历史的积淀和民族的传统,更体现了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要求,展现出新的内涵与特征。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士大夫忧患意识中汲取营养,增强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江泽民同志曾郑重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他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爱国主义新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意蕴,如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形成团结、正义、理性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的统一,等等。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才能保持爱国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全国妇联关于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发表,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妇联组织在宣传、贯彻《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