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中国目前法律框架下是不受肯定的,但是出于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流转是十分必要的,且事实上存在的地下流转市场呈失控状态。因此,立法对宅基地流转予以确认,建立良好的流转管理体制,对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合理配置,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但这种限制造成了许多现实问题和法律冲突。从当今农村的发展来说,限制流转的理由并不充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宅基地自由流转有利于产权设计目的的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董红 《求索》2011,(3):159-161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的流转机制,其交易和流转受到严格限制。由于过于重视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功能,而忽视了宅基地的经济效益功能,已经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暴露出许多弊端。法律和政策应当作相应的调整,逐步取消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建立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为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使其适应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草案》的公布,引发了又一轮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讨论,而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和限制原因,以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和缺陷作概要的分析,提出宅基地流转的立法建议,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宅基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村民的一项财产权,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强化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还原农房及宅基地的财产权内容,以促进社会和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之下,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和稀缺性日益凸显,进而成为农民追捧的香饽饽。争抢手段的千方百计和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农村宅基地取得秩序的混乱与不公。作为宅基地使用权的最主要取得方式,创设继受取得①制度具体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本文在对现行立法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取得模式的思路,以期对未来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买房,司法机关和国内学者对此基本也持肯定态度。但对于"是否应当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立法本身存在冲突和矛盾,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也莫衷一是。绝对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不符合社会现实,必须有条件地允许其流转。  相似文献   

8.
王明中  杨环 《前沿》2010,(22):70-72
目前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立在保护农民居住权益,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无偿取得,但却被严格限制其流转.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考察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历史、现状,分析目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政策规定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廷栓 《人民论坛》2010,(12):82-83
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推进,使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逐渐转化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应尽快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探索,建立起以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宅基地交易流转市场,促进宅基地流转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袁锦秀  匡霞 《求索》2011,(3):131-13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村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物权法》确立其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可以原始取得也可以继受取得,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用益物权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给农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隐性市场的出现、一户多宅现象的增加、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提醒着广大群众要适时的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完善。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制定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对待宅基地使用权是否能够流转的问题上,理论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支持流转派和反对流转派。本文从这一困局出发,撇开表象直达问题根源,即双方虽观点不同但关注点相同,都立足于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益。作者对此问题作出剖析,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居住利益保障不能完全划等号,提出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空间权设置,并在制度设计上,提出了量化宅基地使用权和引入居住权制度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崇敏 《新东方》2015,(2):57-60
农村住宅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宅基地使用权总体上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在宅基地使用权管理中,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对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宅基地使用权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现状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私下流转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或宅基地使用权颁发宅基地使用权证或房屋产权证。虽然法律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在实际上农村宅基地流转情况非常普遍,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朱识义 《求索》2010,(1):146-147,176
法律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应当完全相同。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需要不相适应,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应该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消灭和流转等多个环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现状(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私下流转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或宅基地使用权颁发宅基地使用权证或房屋产权证。虽然法律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在实际上农村宅基地流转情况非常普遍,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调查显示,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相对发达的地区,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以及基本特征确定了物权功能的主导地位。但鉴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仍应存在。中国宅基地使用权取得规范的制度变迁呈现出逐渐与社会现实脱节的特点。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出让金的缴纳应当不同,行政审批应当坚持,权利救济程序应当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继受取得应当市场化,但还是应受到优先购买权、权利期限、权利登记等具体限制。  相似文献   

17.
王绪存 《半月谈》2005,(6):68-68
主持人的话: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村民王某在其父母去世后将其遗留的住宅以遗产的形式予以继承,并拒绝当地村委会让其返还宅基地使用权的要求,被当地村民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认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判决王某将其父母所使用的宅基地退还给村委会。下面请看案件的原委和法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价值以社会保障属性为基础,主要体现为人权和维护农村社区稳定的秩序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此种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变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凸显效率价值,以使得公平价值的内容不仅有新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制度更为公平。这不仅体现在未来应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而且相应的制度也必须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陶钟太朗 《前沿》2009,(13):33-35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否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既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利益,又使其能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增值带来的价值,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另类"流转。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越 《长白学刊》2009,(2):89-90
《物权法》只笼统规定了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然而,现实中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现状不容乐观。一户多宅、隐形交易等问题突出,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以保护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