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亩地、6.5亿元投资、535天建成,2013年9月25日开园,7个月入园游客破百万人次,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收入超过6亿元,大型歌舞《三亚千古情》已累计演出超过2000场……三亚宋城旅游区以"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方式,打通了"吃游购娱"的旅游四要素,开创了海南省旅游景区经营新模式,被誉为海南文化产业项目"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李琳  徐洁 《求索》2013,(4):259-261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其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本文以游客满意度为研究视角,在基于对北京、长沙、贵阳三个东、中、西部代表性城市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SPSS17.0软件对三地游客基本特征、出游特征及整体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我国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区域的差异特征,并提出依据自身游客市场定位发展思路,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层次等方略。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基于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和文化资源等乡村性与人文性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解决高山移民搬迁扶贫、整村连片扶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重庆市乡村旅游突飞猛进,仅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亿人次,营业收入349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按照《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游客在国内旅游时"谈购色变",旅游购物甚至成为"过街老鼠"。国内旅游购物发展为何步履艰难?旅游购物要素提升为何徘徊不前?瑞士旅游购物能够给我们很多很好的启示。瑞士购物有三宝:钟表、军刀、巧克力。它们分别针对高、中、大众市场,几乎是每个国际游客到瑞士必买的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5.
陈谨 《求索》2011,(3):21-23
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性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经济-生态"两难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统筹兼顾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具体实践应用模式研究缺乏的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机制、技术、产业三个层面,尝试性构建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承包人经营模式、绿色生产-消费模式、田园空间博物馆模式和"前店后园"模式。研究结果拓宽了乡村旅游研究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家麟 《台声》2014,(10):78-78
9月7日上午,由第10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大陆9个省旅游协会和台湾9个协会(学会)共同联办的"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两岸500多名乡村旅游业内人士汇集厦门,分享两岸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问计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两岸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秦会朵 《理论月刊》2023,(8):93-102
乡村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重要的发展业态,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型、市场导向型产业,目前对政策、资源、资本依赖性过强,内生式发展动能不足,这主要源于对核心要素认知失真、参与主体间行为失调、文化价值失语三重阻碍因素。采用“驱动力(Driving Forc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DRS)模型对乡村文化旅游进行价值重构,可为三重价值失语问题提供一种解决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鲜活主题内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文创产业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科技手段应用、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智慧旅游应用中的信息生态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守兴 《求索》2013,(11):38-40
智慧旅游应用的核心是为游客提供以互动体验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因此加强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智慧旅游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主体、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四大要素构成,是集权威性、便民性、公益性等功能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协同性五大特征。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应以游客为中心,从构建信息标准化体系、打造信息服务平台、重视制度环境优化方面着手,实现旅游信息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述东 《前沿》2012,(10):89-90
重庆城乡统筹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城乡统筹对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从乡村旅游规划、资源开发、经营策略、旅游人才、旅游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塑造鲜明乡村意象、打好乡村旅游特色牌、"五加二"模式和联合经营、请进送出的人才培养、特殊产业扶持政策等发展重庆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耀 《今日海南》2011,(7):34-37
白沙旅游应从乡村旅游起步提起乡村旅游,人们往往觉得档次低。其实,有些乡村旅游可以做得很高档。乡村旅游不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很受欢迎,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国乡村旅游最早从广东和四川兴起。先是珠海市乡村以"住海边、吃海鲜、游白沙旅游应从乡村旅游起步海面"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以创建国家全域型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美丽乡村"的理念打造乡村点,用"景观长廊"的理念打造景区主干道沿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乡村景观化进程,逐步形成"一廊、两点、三大片区"的规划思路,通过"百里长廊"和"旅游栈道"把景区、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点有机地串联,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一廊"建设,是指白沙生态旅游百里长廊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6,(9):66-67
2016年8月27日,"生态蜜柚·美丽乡村"2016琼山区大坡镇自行车骑游活动,在田心村绿色慢行道火热开启。百余名骑行爱好者骑游大坡镇田心村,享受美丽乡村的沿途风景。融入骑游过程中的蜜柚采摘活动,受到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欢迎。游客们通过亲手采摘蜜柚,体验到不一样的"农夫"乐趣,丰富了骑游体验,感受到了别致的乡野闲趣。此次活动不仅向广大市民、网友展示了不一样的琼北乡村之美,也是琼山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旅游岛历史文化客厅、安享海南宜居福地、琼北乡村风情体验区和省城新兴商贸圈的有效做法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耀 《今日海南》2012,(2):36-37
乡村旅游≠"农家乐" 乡村旅游在我国常被误认为是档次不高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在国际上是比较时尚的特色旅游产品。它源自19世纪中期欧洲贵族阶层到乡间度假的风潮,是非常"阳春白雪"的休闲活动。19世纪初,一批欧洲贵族虽在城市享受繁华,但有时也怀念乡村安静、悠闲、浪漫的田园生活。很多贵族在乡村有庄园,他们自己或者带上朋友一起到乡间庄园度假游乐,由此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乡间度假,逐渐形成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为落实省乡村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对全市24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园和示范户进行了命名。按照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园)农家乐户数、旅游带动农户数、旅游从业人数、年接待游客人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和从业农民年均收入等考核标准,经过初评、综合考核,最终  相似文献   

17.
朱厚伦 《政策》2010,(9):50-52
作为"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神农架已经成为湖北旅游对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窗口。2009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汕头市西浦村借助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创建"乡村旅游型名村"为契机,形成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同时指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龙涛 《当代广西》2010,(20):M0002-M0002
随着我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日趋完善,多姿多彩的乡村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青睐,也给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广西旅游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广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再创我区历年黄金周新高。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花孑子苗寨,一名苗族姑娘在火堂上挂辣椒烘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阳朔县以实现国内外游客和农民幸福指数最高县份作为第一目标,把打造"休闲乐园、幸福阳朔"作为第一追求,通过财政投入和政策影响,积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带动了漓江两岸、十里画廊、"两河"流域、百里新村等景区农民参与旅游并从中受益,农民和游客“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