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的学说简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致良知"说。王阳明在他的"致良知"说中指出:"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  相似文献   

2.
魏源是清代著名的全国主义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可是在他逝世以后,对他进行研究的并不多。1950年,齐思和先生发表了《魏源与晚清学风》,以后又有冯友兰、吴泽先生等的文章发表。论著方面直到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王家俭先生始有《魏源年谱》出版。1979年以后,有关魏源的著作逐渐增多,湖南省魏源诗文注释组《魏源诗文选庄》、  相似文献   

3.
驿路心灯     
正王阳明简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晚年在将"致良知"作为最终话头之前,曾提出过"到底是空"之说,并认为这是学问之极致。由于此说具有明显的侫佛特性,湛若水、方献夫两人均不能接受此说,与王阳明寄信反复争论。但阳明本人拒绝收回此说,并因此与湛若水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分歧,直到阳明去世也并未弥合。究其原因,"吾性自足"是阳明学的基石,但这种具足性却只能通过"到底是空"来实现,因为只有空性才能具足万法。阳明坚持此论,因为这才是阳明学的最终归宿,但阳明学派之动荡分裂也因此种下了前因。  相似文献   

5.
说情者何以不惩古意明朝人都穆所撰的《都公谭纂》一书,记叙了一则有关明代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王阳明先生为官执法的故事。王阳明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时年28岁,正是气壮如虎。不久,他被任命为刑部主事,手中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自然极想为澄清...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豪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巴山楚水间20余年。诗人曾多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洞庭秋月行》、《君山怀古》等著名诗篇。关于这几首诗的系年,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年谱》定为诗人贬谪朗州期间所作。不少新出选本一般都同意此说。笔者对此尚有不同看法,试略陈管见。 关于《望洞庭》、《洞庭秋月行》两诗的系年,我认为不是作于贬谪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期间,而是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由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转授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途经洞庭湖所作。这是刘禹锡最后一次经过洞庭湖。这次途经洞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以下简称《年谱》)是继《朱德年谱》以后,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年谱》由力平主编,全书六十余万字,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人所未知的素材和内部资料,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余姚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历史为情缘,以文化为纽带,以亲情为呼应,积极打造"阳明文化"品牌,大力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对台交流基地王阳明故居作为余姚著名的人文景点,自2010年修复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几万人次,姚籍台胞、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高孔廉等台湾嘉宾都曾莅临参观,洪秀柱还欣然题字"寻找故乡的骄傲",表达了对阳明先生的崇敬之情。王阳明  相似文献   

9.
丁文江先生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者,对地理学的贡献不可磨灭。他整理《徐霞客游记》,撰写《徐霞客先生年谱》,编制《申报》地图,编撰《爨文从刻》,使《天工开物》陶刻本问世。他在地理学、人类学、动物学、历史学等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值得重视、不可或缺的一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张艳芳  金振民 《人民论坛》2011,(11):182-183
丁文江先生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者,对地理学的贡献不可磨灭。他整理《徐霞客游记》,撰写《徐霞客先生年谱》,编制《申报》地图,编撰《爨文从刻》,使《天工开物》"陶刻本"问世。他在地理学、人类学、动物学、历史学等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值得重视、不可或缺的一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文史园地     
《春秋》2006,(2)
《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着作)》出版发行由临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曹立会先生合作征集、编辑的《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著作)》一书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60万字,描绘出了冯惟敏一生的轨迹,还附入了冯惟敏文赋179篇、诗词465首、散曲583套(首),杂剧2部,是迄今为止关于冯惟敏研究的最为完整、翔实的一部著作(孟繁胜王宁)  相似文献   

12.
江海 《求索》2005,(11)
王阳明晚年的哲学学说相对他一生其他时期有特别的独立境界,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对《大学》的解释以及“三教关系”等方面,并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晚年阳明哲学的新境界乃儒家彰显自身的一个突出例证,对今天儒家如何发现自我价值仍有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周术槐 《前沿》2010,(9):93-95
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儒学集大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影响遍及于社会不同的阶层。不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不论是国民党方面,还是共产党方面,其代表人物都曾读过王阳明的书,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阳明心学的影响。然而,在这些受过阳明心学影响的代表人物当中,他们走过的路却不尽相同,结果也不一样,社会影响也不一样,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化阳明心学对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影响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无疑可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顾友谷 《传承》2007,(5):96-98
关于常乃德的笔名,有一定的分歧,通过《常燕生先生简要年谱》上的一条错误的记载的考订,“张直君”的笔名是有错误的,应为“君直”;又通过对他作为发行人《青年生活》期刊的考察,其笔名还有萍枝、友晋、淑任;以及在《老生常谈》中自己对所取笔名的原由,有利于更清楚地了解他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15.
刘聪 《求索》2011,(6):146-148
传教士对阳明学的融摄是明代天主教史的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问题,研究利玛窦《交友论》与阳明学友谊观的关系是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利玛窦不仅在写作《交友论》之前与阳明学者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阳明学友谊观的思想资源。融摄阳明学思想资源是利玛窦及其之后的传教士"适应"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的意义上讲,贵阳负有一个特殊的历史使命,即研究王阳明学说。从更深的层次上讲,阳明心学为什么不产生于繁华的京城,也不产生于他自幼生长的江南水乡,而偏偏发端于僻静的贵州山区,这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耐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是中国仅存的最早年表。司马迁以前有许多年表,如《汉书·艺文志》有《古来帝王年谱五卷》,可惜早已只字无存。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开始便说“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云云,可见太史公时还存在不少有关历史年表、年谱之类的文献,而今也早已付之无何有之  相似文献   

18.
李丕洋 《湖湘论坛》2005,18(6):48-50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不仅是卓越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以“致良知”思想为教育主旨,悉心传授给众多弟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阳明学派。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内涵、手段和特色,以及他的教育活动历程与成就,都是值得后人批判地继承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华姐志贞成白骨,斐兄英烈竟沉尸”.这是“二·二八”起义前担任台北建国中学校长的陈文彬先生,生前所作悼念宋斐如、区严华夫妇的诗句.宋先生曾任台北《人民导报》社社长,1947年“二·二八”起义被镇压时遭特务绑架失踪,据传被装入麻袋沉入大海.三年后,区严华女士又在白色恐怖时期惨遭杀害.独子宋亮当年不足6岁,顿成父母双亡狐儿,后由亲戚带来大陆,现已年届半百,供职于深圳市.  相似文献   

20.
赏识和建议     
赏识和建议蔡明亮一本《人大研究》放在案头快一月了,几次想去翻动,却又被“应付公务”给耽误了。只因最近要为乡镇人大主席团专职干部培训班备课,写到乡镇人大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时,只拟了个题目,满脑子的感性材料,却无从着手,苦思之余,《人大研究》几个醒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