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海,男,37岁,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社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特别是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编10余部,代表作为《新视角下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王松 193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福建福州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主任、华东师大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湖北大学兼职教授。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政治学发生伟大变革》,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优秀论文奖。还发表有关政治学论文30余篇。主编有《政治学基础理论》上下两册、《政治学常见名词浅释》、《政治学问答》等书。参加主编《政治学辞典》。所主编的《政治学基础理论》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相似文献   

3.
胡原 1927年生,河南省新野县人。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生班。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行政管理学研究室主任、华中师大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和主编的著作有:《国家公务员实用辞典》、《人事行政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要》、《行政机关管理学》、《行政道德学》、《社主义行政管理学教程》、《通俗政治学》、《现代政治学导论》、《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科学社会主义原著介绍》等。  相似文献   

4.
人物简介:刘建军,山东省昌乐县人.现为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领导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代表性论著有《“跨单位组织”与社会整合》、《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大科社所招生1989年硕士研究生6名(计划内)。其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4名,政治学专业2名。科社专业的考试科目:1.科社原理。2.科社原著(含《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宁肯少数,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张祎 《人民论坛》2011,(11):214-21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平等、公平机会、差别对待等原则,在西方国家哲学、伦理道德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重读《正义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平等、公平机会、差别对待等原则,在西方国家哲学、伦理道德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重读《正义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政治学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政治学与国家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华侨饭店举行。本次大会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了50余篇学术论文。围绕“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维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的理论维度1.如…  相似文献   

9.
人物简介: 桑玉成,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活学会会长等职.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代表性著作有《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世界走向新秩序》、《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一、政治及其内容根据《词源》,政治的含义有二:一是政事得以治理。古人云:“道以政治,泽润生民”“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慧施,乃浸润生民”。二是治理国家所实行的一切措施。《周礼》曰:“掌其政治禁令。”根据《词海》,“政”的主要含义是政治、政事、政策、政令;“政治”的含义包括经济的集中表现和国事得以治理。《说苑·敬慎》:“(晋)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政治学是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可见政事、国事是有关施政的一切事务,政治是指治理国家所涉及的一切事物以及治理国家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其内容广泛,首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11):53-53
李方祥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资源,与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保守派“中国威胁论”的批评萧功秦四年以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论点,即在冷战结束以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并将对西方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相似文献   

13.
陶欢英 《理论月刊》2010,(8):159-161
现实压力和知识压力推动美国政治学的发展,并使其具有教育公民、教育政府、服务政府的功能。教学功能是美国政治学最为重要的传统功能,教育公民与政府是美国政治学的基本教学目标,与实际相结合是美国政治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从而使美国政治学成为一种在公民中灌输共和国原则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东秀萍 《前沿》2011,(24):44-47,135
恽代英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时撰写的《政治学概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该书初步阐释了"政治""政治学""国家""国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政体""人民参政的方式""人民的权利"及有关政党的基本理论,为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的学术观点看,《论语》是一本中国文化经典,是以伦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著作。本文认为,《论语》充满丰富的中国文化智慧,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献学、卫生学等各自学科的观点看,它都堪称各学科的经典著作。但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考量《论语,》它从若干方面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人类在古代社会极具智慧的政治理念,因此,它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政治学经典。东方的古代政治学经典《论语》恰好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辉映,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16.
由李延明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第一部分 ,已经形成专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李延明、刘青建、杨海蛟合著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以国家问题为核心 ,以国家与革命为主干 ,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具有基础性和创始性的地位 ,列宁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学说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在“马克思主义中没有政治学”的观点的影响下 ,我国没有把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去建设 ,自然也不存在对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从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的问世算起,政治学已历经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学的历史更去,尽管它的体系不甚完整,影响不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大。在我国,关于政治学史的理论研究,至今尚是一个空白。现在的政治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学教学中,分别有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然而,  相似文献   

18.
生命之所以政治化,归根结底在于生命的经济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国家与劳动力的关系为核心,深刻诠释了惩罚权力、规训权力和生命调节权力的生成机制,为我们透视生命政治学的秘密提供了政治经济学依据。站在马克思的肩膀之上,福柯创新性地提出了生命政治学,当代西方左翼则沿着福柯的框架进一步发展了生命政治学范式。然而,这些范式都或多或少地抛弃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基础,沦为一种单纯的主体政治哲学或非历史化的生命形而上学。这种实践表明,当代生命政治学既不可能代替政治经济学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发展的主导趋势,也不可能代替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学,成为未来实践斗争的主导形式。相反,只有沿着马克思所开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道路前进,生命政治学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 ,政府是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而市场则是一种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交换体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如何相处 ,如何让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有益于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向来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市场有缺陷 ,政府也有失败的地方” ,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 ,在经历了要计划还是要市场的多次争论之后 ,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达成的共识。当代西方著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涉猎广泛且著作众多 ,本人认为其代表作《政治与市场》一书里对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所处的历史语境决定了中国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议程不同于看上去很发达的西方的、尤其是美国的比较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比较研究是为了加强本国的制度建设,而美国政治学的比较研究则主要是为了向别国推广自己的制度。中国自己的语境决定了,比较政治学应该聚焦于比较政治发展道路、国家建设或政治发展的次序、治理危机和治理质量等四个在历史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重大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