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象《红楼梦》这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反响,引起过如此众多的议论。它已经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红学”。它的伟大的思想艺术成就,已经为举世所公认,成了全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的珍品。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红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这自然是大好事,但是这也引起了某些本来与红学疏离的人对红学的强烈兴趣。他们似乎以为不假思索就能在红学领域作出“前无古人的创见”。一、所谓欧阳健“震撼红学的新说”,“新”在何处1994年10月13日,我国发行量颇大的《文摘旬刊》,以《红学新发现,脂评是伪作》为题刊出摘要:胡适于1919年提出《红楼梦》“自传”说后,有人根据胡适的“大胆的假设”,炮制了一个《脂现斋重评(石头记)抄本》,满足了胡适的求证……“脂砚”骗术成功,书商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已卯本、庚辰本,胡适等也都深…  相似文献   

3.
由我国红学界知名学者杨光汉先生撰写的一部近四十万字的红学专著《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以下简称《轮回》)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读者中获得好评,一些红学家赞誉它是“1990年出版的红学专著中最有份量的一部书”。透过此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细微的客观分析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冷静反思及其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这里面,有对我国传统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的深刻批判,有对儒释道等传统美学思想的弃取,有对古代音韵、训诂学的吸收,有对传统治学方法的扬弃……而所有这一切,则是由作者在深刻的历史唯物观指导下,以本书的首篇《一次历史的轮回——论<红楼梦>的历史容量》为理论核心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规模的“红学”格局。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于对曹雪芹、《红楼梦》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作出了相当的成绩。香港诗人秦岭雪曾经颇有心得地说,当代中国文坛学习《红楼梦》学得最好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就是高阳。高阳研究“红学”,不是从文艺理论家或社会学家的身份着手,而是出自一个小说家和史学家的视角。本文试以史学和文学两方面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评述有关高阳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与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8.
“’97武汉市第八届《红楼梦》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12月在武汉市召开。与会者就“红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目前红学研究的现状深感不安,一致认为下世纪《红楼梦》研究的主流,应重在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要把对《红楼梦》的研究与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近几年来,《红楼梦》的研究,正如姚雪垠先生所指出的,许多的努力,“使一部伟大古典小说的研究工作脱离了小说美学本身的探讨,长期钻人牛角尖中。”①研究问题过于碎细,如考察曹雪芹祖籍,主张“靠我们的细心爬梳穿穴,曲折以求”…  相似文献   

9.
冯德河 《青年论坛》2009,(2):144-14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性地采用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这一观点虽然在红学界颇存争议,但“石兄”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观点仍然为许多红学研究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全译本《红楼梦》的文本解读,对翻译中如何传达原作者叙事风格进行了研究。由此发现,原作中所体现出的叙事风格,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在译本当中都得到了较妥当的处理。但是因为红学界在“石兄”、“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争议,或者是因为译者的翻译中处理失当,而使这种叙事风格并未获得完美的转译。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余年来,无数学人探索着这座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奥秘。“红学”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李广柏先生的《红楼梦的奇与美》(中国三环出版社出版),以其独到的见解脱颖而出,被学人称之为红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是作者经多年研究而写成的。全书近20万字,共收入论文11篇。书末并附录《曹雪芹家世生平及创作简谱》,汇集迄今所知有关曹雪芹史实,并酌加考释,为了解、研究曹雪芹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很有学术价值。此书虽系论文集,然在内容上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作者以中年人特有的学识和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6年8月21日“红楼梦中人”全球大型选秀活动正式启动,历时8个月、沸沸扬扬传了3年的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终于不再只是传闻。截至10月27日,已有11.8万人报名参加“红楼选秀”,60%以上是大学生。选秀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红楼海选”总负责人张强说,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6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据主办方透露,…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是前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词定名的,成员有农工党员中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常务事理等。十年中召开过好几次较大型的《红楼梦》研讨会,海内外著名红学家数十人参加。致力于收集和出版珍贵的《红楼梦》版本和文物,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咏《红楼梦》诗24首,引起学界注意。发现的12张最早的《红楼梦》册页,经中国书店出版社印出,今年被作为中法文化年中送给法国的重要礼品之一。为纪念曹雪芹诞辰240年和该小组成立十年,特影印出版了《郑振铎藏石头记残抄本》,中国红学…  相似文献   

13.
作家刘心武近两年因“揭秘红楼系列”而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并引发了新一轮的“红楼热”。大众也由此开始重新关注《红楼梦》,开始阅读或重新研读《红楼梦》,一些原本只为“红学大家”研究关注的话题,也迅速在民间热议开来。刘心武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经典研读方式,通过文本中的诗词、灯谜、匾额、题词等来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世或命运之谜。对于他的研究结果,公众都有“惊世骇俗”之感;他的研究角度、方法和结论也因此招致诸多争议甚或批判。有的红学家抨击其“揭秘”的内容有“索隐”、“探私”之嫌,似乎不登大雅之堂,认为这种解读仅…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在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皇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之言,引发了我想想当今国人的阿谀之风。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连“骨头”也会被它啃掉。阿谀之风的盛行原因暂且勿论,但有一点十分明白:阿谀和谏诤势不两立,前者  相似文献   

15.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求索》1982年第三期刊登的《对〈反杜林论〉中的一个批判的质疑》一文(下称《质疑》),把杜林在《哲学教程》一书中的某些言论说成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杜林的优生学理论”,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有关批判指责为“没有认真地对它作出辩证分析或完全理解它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以至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武断的错误。”该文作者还表示:恩格斯后来也“没有捉到或者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杜林这一方面的问题的批判需要作出修改,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17.
马明高 《人权》2002,(5):55-55
人权这“玩意儿”,近几年在全球被高声地叫喊着,而且有越叫越凶之趋势。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弱小的饥寒交迫的国家和民族不多吭声,而那些日子过得滋润发痒痒儿便去这个国家放几炮那个地区打几枪的超级大国的“高级公民们”,却比谁都叫喊得凶,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叫嚷着这个国家侵犯人权了,那个地区没有自由了。 人权到底是什么?那部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中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其第一款中说:“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二款中又说:“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藉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人权概念是有所指的,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你觉得怎么开心就  相似文献   

18.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读书与蠢     
几年前 ,在报上读到一篇阐释为什么说“书越读得多越蠢”的文章。据说 ,之所以批评知识分子 ,乃由于他们脱离实际 ,于是蠢了。读罢很不以为然 ,还打电话同几个朋友讨论 ,朋友们对此文均持否定态度。理由很现成 :建国以后 ,知识分子参加土改 ,参加批《武训传》 ,参加批《红楼梦》研究 ,参加批胡风“反革命集团”,参加合作化运动 ,参加“四清”……可以说 ,没有一次运动知识分子能置身度外。知识分子密切联系实际远远超过历朝历代。能给知识分子扣上“脱离实际”的帽子吗?而“联系实际”的结果呢?以文艺界的柳青为例。他为了写反映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5)
正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只在除夕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我们在364天里互相疏远的感情,都想在这一天尽量保温,尽量融合在一起,那一天晚上很"红楼梦"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可能只有一天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就是除夕。这是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说的话。活在当下的中国人永远被裹挟着向前冲,各种信息扑面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