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既有别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也有别于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理论,是西方左翼政党应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自身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诸多深层矛盾而对其理论进行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相东 《理论学刊》2003,(1):118-119
近年来 ,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一直经久不息 ,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讨论的焦点。第三条道路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重塑提出了系统的哲学转向和一揽子政策建议。与此同时 ,第三条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的全球秩序的主张。本文拟以吉登斯的主张为代表 ,对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进行考察。一吉登斯强调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要在传统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占据一个中间立场 ,而是认为适应当前发生的两场革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社会民主主义必须进行重构。吉登斯在反思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 ,总结了第三条道路的六项原则 ,即 :(1)超…  相似文献   

3.
“第三条道路”奉行既不同于左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作为流行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和政策取向,“第三条道路”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左翼力量为重新自我界定和超越传统政治认同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努力,是对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领域面临的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资本主义改良的探索和尝试。“第三条道路”在本质上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并不能消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制度危机。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处于孕育和突破期,将对世界产生革命性影响。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机会窗口,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契机,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加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面研究,系统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大势,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发展观念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它是在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背景下产生的。虽说目前学界对第三条道路的评价还没统一,但我认为“第三条道路”是新形势下社会民主主义的变种,它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学术思想的框架,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采取行动的政策纲领,因为它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它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婧 《理论学刊》2006,(9):11-12
第三条道路的争论是过去十几年来政治辩论中的一个重大主题。虽然这场辩论主要围绕欧美发达国家的背景和语境展开,但所涉及的议题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对世界的其他地方包括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一这场争论主要发生在传统左派、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之间。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市场至上,市场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而是保证效益最大化、个人自由以及社会稳定的主要制度;个人至上。传统左派则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革命与改良的争论之中,认为只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吉登斯则认为,在一个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晴雨表".笔者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三个转变",保障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小平同志领导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概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篇章都是论述经济发展问题的.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的卓越的理论创新.学习和把握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认为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民主模式都是片面的,前者在政治实践中赋予民主的规范意义太弱,后者赋予民主的规范意义则太强.为了对民主在政治实践中的作用做出恰当的解释,他对二者进行调和,提出了"第三种"民主模式,即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这是一种以交往、话语为基础,以协商程序为核心的民主模式,它把制度化民主的动力和合法性基础归结于非正式公共领域中的交往形式.这一民主模式虽然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对民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刘苗荣 《党史博采》2006,(11):13-14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尖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胡莹 《求实》2013,(8):72-77
在垄断金融资本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与金融化具有共生关系。垄断金融资本借助金融工具来获取高额投机利润,进一步加深了"强资本"与"弱劳动"的对立。在过去的30年里,资本主义变化的特征通常被人们用三个词来概括;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其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导力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化的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化造成了经济停滞、债务负担、工人失业、世界经济危机和新帝国主义。伴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必要反思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生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这次思想解放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主要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解放思想要从传统发展观中跳出来,形成新的发展思路,这是解放思想的最核心问题。"丁力告诉《中国新  相似文献   

16.
张勤德 《探索》2005,(6):174-179
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腐败严重、分配不公、治安恶化、国资流失、“三农”问题等等的根本性原因,是受庸俗发展观的影响。庸俗发展观用实用主义标准否定实践标准,严重干扰了党的思想路线;用新自由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严重干扰了党的基本路线;用无原则的和平主义,干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用“精英民主”否定人民民主,冲击了党的组织路线。因此,庸俗发展观是“百病之源”。  相似文献   

17.
小平同志在92年初南巡谈话中指出:“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1页)个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稳定、协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观察和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一个范例。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  相似文献   

18.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海 《探索》2004,(4):124-127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有三种模式内生模式、外促模式和内外结合模式.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应"一刀切",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地区,采取分类模式原则,即第一类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应采取内生模式;第二类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应采取内外结合模式;第三类是广大欠发达地区,应采取外促模式.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第一类地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第二类地区以特色产业为主;第三类地区以多种经营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要超越"左"与"右"对立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是安东尼·吉登斯.由吉登斯进行系统化阐述的"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包含六个方面,即修复与重构被破坏的社会团结;生活政治的兴起--摆脱解放政治,建设生活政治;现实民主制度的民主化;建设以信任为基础的能动性政治;改革福利国家,建立投资型国家;消除各种暴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为学 《探索》2006,3(5):183-188
"郎旋风"对国企改革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决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革的反动思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清理发展思路,是对改革发展的"反思",决不能否定"反思改革"的必要性,更不能借批判"反思改革"来反对科学发展观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批判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右倾思潮,反对批判新自由主义,就是从右的方面来干扰社会主义改革,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